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时作业
展开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野外考察的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方面。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活动内容,不属于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是 ( )
A.校园平面图的测绘
B.实地拍摄野生动物照片
C.在教室观看模拟实验视频
D.到郊区采集土壤标本
2.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 )
①综合思维 ②人地协调观
③区域认知 ④地理实践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组二 野外考察的步骤
(原创)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4.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的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2020山东烟台高一上期末)下图是某野外考察队员搜集到的考察地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该队员获取这幅地图的过程属于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步骤中的 ( )
A.准备考察装备 B.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C.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D.野外实地考察
6.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M处的地形是 ( )
A.丘陵 B.低山 C.中山 D.高山
题组三 野外考察的案例
(2020山东蒙阴高一上期末)山东省蒙山山麓一实验中学准备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一山丘进行一次野外实地考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的时间最好选在 ( )
A.3月份 B.6月份
C.11月份 D.1月份
8.在野外考察前,老师让学生在考察包内放一地质锤,其目的是考察当地的 ( )
A.土壤 B.岩石 C.植被 D.河流
9.在考察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写出此次考察的考察报告,下列内容中不需要写在报告中的是 ( )
A.目的 B.时间 C.地点 D.结论
下表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某次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地表观测点信息。依据表中信息完成下面三题。
观测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海拔(米) | 541 | 492 | 683 | 645 | 572 |
地层中的化石 | 恐龙蛋 | 三叶虫 | 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10.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 ( )
A.地质地貌 B.土壤
C.气候 D.水文
11.考察路线中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2.下列各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⑤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野外考察的步骤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而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域的地形图和 (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2.()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该小组在探究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时,绘制了下面的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学校地理野外考察小组对图a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a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b为图a中M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图a
图b
3.()调取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够 ( )
①了解居民点的分布
②帮助选择考察线路
③分析水系特征
④分析植被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要得出“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一结论,考察小组主要查阅的相关资料有 ( )
①植被覆盖率及其变化
②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
③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
④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及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考察步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是 ( )
A.考察报告的撰写
B.野外实地考察
C.准备好考察装备
D.考察地点的选取
题组二 野外考察的案例
(2020山东淄博高一上期末)野外考察时会遇到很多叫不上名称的花花草草,打开智能手机上的识别花草App,对准某种植物的花卉或者植株拍照、上传后,可以查询该植物的信息,点击“查看百科”,可以得到具体信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根据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该手机App的功能是 ( )
A.帮助考察者识别陌生的植被
B.记录考察活动中看到的植被
C.协助考察者收藏植物标本
D.为撰写考察报告提供数据
7.()使用该App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
A.考察时间 B.考察地点
C.海拔 D.植被特性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在教室观看模拟实验视频不属于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2.D 通过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学生能认识、分析区域的特征,增强区域认知能力;能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利于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规划线路、合理选点、充分准备等方面的地理实践力;同时通过对真实复杂的地理野外场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故D正确。
3.D 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不合适;另外我国夏季的南方山地,600多米的山顶温度不会太低,不需要带羽绒服。除以上两项之外的其他装备都是需要准备的。故选D。
4.C 一次考察活动在地点确定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规划考察线路,然后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再对考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考察报告。故选C。
5.B 考察装备是考察实践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如罗盘、地质锤等,A错误;这幅地图属于提前搜集得到的文献资料,B正确;考察成果是最后撰写的论文、绘制的图表等,不是直接从外界获得的东西,C错误;获取地图是实地考察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属于实地考察,D错误。
6.B 主峰海拔500~1 000米为低山,主峰海拔1 000~3 500米为中山,主峰海拔3 500~5 000米为高山。读图可知,M处所在山峰的海拔为900米以上,但不足1 000米,应属于低山。
7.C 蒙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季相变化明显,考察时间最好选在深秋或初冬。6月份蒙山地区降水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考察环境不安全。1、3月份较为寒冷,且此时自然植被发育不充分,影响考察效果。
8.B 考察岩石需要准备地质锤。
9.A 自然地理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结果、结论等。
10.A 通过表中信息可以看出本次考察主要记录了沿线各观测点的海拔和地层中所发现的化石,据此判断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地貌。
11.C 恐龙生活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三叶虫生活于古生代,在古生代末期灭绝;裸子植物形成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被子植物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盛行于新生代。故各观测点出露的地层属于新生代的是③④,结合选项,C正确。
12.B 恐龙、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三叶虫生活在海洋中,故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应形成于海洋环境,B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域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2.A 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强度较小;随着坡度增大,受雨面积减小,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故选A。
3.B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体现居民点的分布,①错;借助等高线地形图可帮助选择考察线路,如线路设计中坡度的大小、安全性等问题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出来,②对;图中显示出河流干支流分布等水系特征,③对,植被的分布状况需要到实地考察得出,④错。故选B。
4.A 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标志是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也趋于合理。而人口的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反映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
5.D 在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首先要明确考察内容,选取考察地点,在此基础上再查阅资料、准备考察装备、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最后对考察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撰写考察报告。因此,在查阅资料之前就已经完成的考察步骤是考察地点的选取,D正确。
6.A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App是识别植物的软件,可以反馈植物的名称,故选A。
7.D 使用该App可以得知植物的相关特性,选D。考察时间、考察地点、海拔等信息不能从这款软件中直接获得。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野外地理考察活动能起到的作用是,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