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29)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29),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卷(共27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 小题,共27 分。1-3 小题,6-8 小题,每题2 分;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3 分)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勾.当(gōu) 怅.恨(chàng) 藻.饰(zǎ) 开卷.有益(juàn)
沉吟.(yín) 汲.取(jí)狡黠.(xié) 涕.泗横流(tì) C.商酌.(zhuó) 怡.情(yí)嗔.怒(chēn) 豁.然贯通(huò) D.诓.骗(kuāng) 腆.着(diǎn) 惘.然(wǎng) 袖.手旁观(xiù) 2.一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只有书 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 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
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 给你。区区五尺之躯
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纬天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冬天的乌镇本应该是旅游的淡季,但因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这座江南小镇变 得热闹起来。
既然惊叹扎克伯格的巨额捐款,不如耐心再读读她写给女儿的信,体味充盈其中的责任感。 C.津滨轻轨恢复运营,滨海新区公交集团开通公交快速接驳专线,满足了广大乘客的出行。 D.一群工程师正致力于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和3D 视频技术让昨日再现,帮助人们重温旧梦。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人问经典对现在是不是有意义?如果对物质的现实有直接的意义,它就不是经典了。 B.目前“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已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成为推动京津冀产 业转型的新引擎。
大家在一起讨论,谈话内容涉及经济、区域发展、法制等方面,话题很广泛。
入冬以来雾霾数度袭击津城,让空气净化器成为很多家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躲霾神器”。
A.传递浇灌呈现
B.浇灌
传递呈现
C.传递呈现浇灌
D.浇灌
呈现传递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同时点明了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武陵春》)
句中的“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 之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由关鸠鸟鸣于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既而表达对淑女的爱慕之 情。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惜”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 批判。
阅读议论文《请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回答6--8 题。
①当前,愈来愈多的城市都头脑发热地想干一件事——建造一条仿古街。这不幸地应验
了20 年前大规模城市改造时,我们说过的一句话:等到把真的拆光了后,就要造假的了。
②造仿古街大多是先从城市幸免拆除的残存的一条老街开始。一套公式化的做法是,先
从这条街的历史里找依据、找故事、找卖点,然后找投资、找开发商、找钱,再找规划设计、 找古建施工队、找各种仿古构建的装饰公司和工厂。所谓的规划就是把老街改做一条纯粹的 商业街、购物街:与商业无关的一律抹去。沿街两边全是新建的商铺,模样大同小异,很少 顾及当地的历史特色。清一色木雕花窗、青砖粉墙、油漆彩画、牌匾高悬、红灯高挂,阔绰 一些的店铺门口再摆上一对石狮,既无地域特点,也看不出哪朝哪代,像古装电视剧里的演 员花花绿绿站在街道两边。然后将街面的老石板换成新石板,栽树植花,再仿照西方城市步 行街摆上长椅条凳,供游人歇脚。为了证实这是“老街”,便象征性地留下几幢老屋,却也 粉刷一新,或者干脆翻盖,加大尺度,扩大店面。有的则把本地几个“老字号”硬塞进来, 以壮“老街”门面。
③然后是动迁,将原住民统统请出去,易地安置。原住民是老街的主人,也是老街的灵
魂,他们身上保留着老街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情感。把他们请出去,老街还剩下什么?只剩下 街名,街名能成为旅游的卖点。因此,如今各地的仿古街除去街名,其他基本是一个模样。
就像当年造新城那样,彼此抄袭,结果千城一面;如今造仿古街还是彼此模仿,结果也一定 是千街一面。
④跟着是招商。商家来自各地,商品也来自各地,连旅游纪念品也来自全国各地,本地
历史文化的特色难以寻觅。何处寻觅?待到节假日外地游客蜂拥而至,热烘烘地逛店、购物、 餐饮、拍照,回去一看照片,如果不仔细辨认,无法看出这是在哪个城市的“老街”拍的照 片。
⑤由千城一面到千街一面,不是一种城市文化的悲哀吗?这种仿古街捧给游人的不是自
己的个性与精华,而是一种打着老街幌子的粗鄙化、低品质的“旅游产品”,而且还破坏了 城市的历史信息,毁掉了城市生活一条深远的根。
⑥其实,从旅游角度看,愈是原真的,愈有旅游价值。历史街区的价值是多种的,有见
证价值、记忆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失去前边诸多 价值,街区就没有旅游价值,减少前边诸多的价值就降彽了旅游价值。
⑦老街是破旧的,当然需要焕发它的活力,但要焕发的是历史的活力,还有历史的魅力。 请不要对老街再用“开发”这个词,改用“修缮”吧。在修缮一条老街时,请多听听专家的 建议,也多听听原住民的意见,请尊重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三思而后行。
冯骥才《人民日报》(2015 年11 月20 日24 版)有删改6.对本文的行文思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开头以许多城市建造仿古街这一现象开端,引出本文的议论话题——城市旅游。
第二、三、四、五段介绍仿古街的建造过程,阐明仿古街的建造千街一面是城市文化的悲哀。 C.第六段具体分析了历史街区旅游价值的核心内涵。
D.文章结尾提出作者的观点——请尊重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7.对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仿古街的设计与建造千街一面。 B.第四段以“照片”为事实论据,证明这些“老街”无历史文化特色。
第六段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证明愈是原真的,愈有旅游价值。
仿古街的建设是反面事例,与后文分析历史街区的价值所在形成对比,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8.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所谓的规划”“象征性地留下”“硬塞进来”,这些语句蕴含着鲜明的情感倾向。B.“由千城一面到千街一面,不是一种城市文化的悲哀吗?”使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痛 惜之情。
第五段中“深远的根”指的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文章结尾“不要对老街再用‘开发’这个词,改用‘修缮’吧”,这句话的意思是“修缮”能让 老街呈现崭新的面貌。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1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光鲜美丽)
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吾妻之美舞者,私.我也(自私)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10.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B.皆以美于徐公
C.王之敝甚矣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1.下列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谗言误国的道理。 B.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C.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D.选文从生活小事写起,由己及君,由家事写到国事,以小见大,深刻而警策。
第二卷(共93 分)
二、(本大题共1 小题,共8 分) 12.古诗文默写。(8 分)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江城子•密州 出猎》)
烽火连三月, 。(《春望》)
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在李白的笔下一叶扁舟屡屡出现,寄托了诗人不同的情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汪伦的深情相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 郁郁之情:“ , ”则借送舟之水表达了初次远行的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三、(本大题共3 小题,共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 题。
齐太仓令淳于公(1)有罪当刑(2),诏狱逮徙系(3)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 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4)非有益也!”其少女(5)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
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6),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7)。妾愿没入(8) 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1)淳于公:姓淳于,名意,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2) 刑:刑罚。这里指受肉刑。(3)狱:狱官。逮:逮捕。系:囚禁。(4)缓急:偏义复词, 指紧急情况。(5)少女:小女儿。(6)属:连接。指被割断的肢体再接起来。(7)其道
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8)没入:指被收进官府。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1)有缓急非有益.也 (2)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
翻译文中画线句。(3 分)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从文中可以看出缇萦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2 分)
四、(本大题共4 小题,共15 分)
阅读散文《“懒人”家的雪》,回答16——19 题。
“懒人”家的雪孙道荣
①在中国雪乡,几乎每一片雪,都是一道风景。喜欢拍照的你,随便往哪一站,身后 的皑皑白雪都会衬给你一个惊艳的背景。
②不过,导游一定会告诉你,如果想拍到最迷人的雪景,你必得去“懒人”家的小木 屋。“懒人”家的木屋顶上,有最厚实的积雪,最厚的时候,能有一米多高;“懒人”家的 后院,有最纯净的雪地,如镜的雪地上,每一粒雪都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懒
人”家的屋檐,厚厚的雪挂,一直拖到地面,成了最丰韵的雪尾巴;“懒人”家的木栅栏上, 积雪凝聚成厚实的蘑菇、富态的白菜、丰腴的伞屋……走进“懒人”家被层层积雪拥围着的 小木屋,犹如走进一个圣洁的童话世界。
③我也是循着雪的足迹,走进了“懒人”家的小木屋。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懒人” 家的雪,比我们在雪乡别的人家看到的雪,更厚实,更洁净,更天然,更完美。
④一个问题萦绕着我:同样在雪乡,难道雪更青睐“懒人”家吗?
⑤导游笑了,当然不是,老天不会为“懒人”家多飘落一片雪。那么,为什么“懒人” 家的雪,要比别处显得更厚实而干净呢?导游说,这也正是“懒人”的由来。
⑥导游给我们讲了“懒人”家小木屋的故事。
⑦雪乡几乎在一夜之间出名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寂静的山村一下子
热闹起来,全村一百多户家庭,几乎家家垒起了新炕,打扫干净门前的雪,办起了家庭旅馆, 招揽游客。游客们住在村民家中,睡农家炕,吃东北小菜,堆雪人,打雪仗,其乐融融。有 的村民,还推出一些特色游玩项目,诸如马拉雪地车、狗拉雪橇、雪地摩托、滑雪圈,等等 等等。总之,村民们从中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很多人家奔向致富的大道。
⑧只有“懒人”家,毫无动静。“懒人”既没有多垒一个炕,以招揽游客,也没有去 开办任何一个游玩项目,挣点外快。在大家竞相揽客生财的时候,“懒人”却双手拢在袖子
里,安静地旁观着大家忙碌奔竞的身影,甚至连家门口的落雪,都懒得清扫。不但不扫,“懒 人”对落在他们家的雪,都视若珍宝,倍加珍惜,不容许任何人动哪怕一粒雪。于是,从入
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落在“懒人”的院子里开始,它们就再也没有移动过一步,一场雪,又一 场雪,积起一层,又积起一层。层层叠叠厚厚实实的积雪,最终像一个朴素的白套,将“懒 人”家的小木屋,“懒人”家的后院,“懒人”家的木栅栏包裹、堆积、成形。终于有一天, 一个爱好摄影的人,循着白雪的踪迹,找到了“懒人”家的小木屋,如此圣洁、如此安静、 如此完美,若处子一样的白雪,将他彻底震撼。“懒人”家的小木屋,成了热闹的雪乡唯一 一个被完整保存的雪地院落,成为绝景。游客纷至沓来。这时候,人们才恍然明白,“懒人” 实则不懒,他只是智慧地与雪融为一体。
⑨“懒人”姓阎,在“懒人”家的院子里,我没能见到他,听说这几天,他又独自一
个人跑进林海雪原里去了。他想看看,雪落在一个完全没有人迹的地方,会形成怎样的景致。 也许,明年去雪乡的人,能在他家的院子里,欣赏到另一幅自然飘落天然形成的雪景。
⑩走出“懒人”家的小木屋,到处是热闹的游客、疾驶的雪地摩托、喔喔叫的拉雪橇 的狗们,听到的是叫卖土特产的高音喇叭声,闻到的是空气中弥漫的马粪的味道。盛名之下 的中国雪乡,据说每年要接待几十万游客。热闹的雪乡,正在一点点失去它固有的安静和冷 艳的韵味,“懒人”家小木屋顶上的雪,安静而无奈地注视着这一切。
“懒人”家的雪有何特点?文中的“懒人”为何要加引号?(4 分)
文章第二段写导游口中“懒人”家的雪,仔细体会,从修辞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 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作用。(3 分)
从全文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生命写作手法突出“懒人”家的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4 分)
文章开头以“惊艳”来表现雪乡美丽的雪景,引出下文对“懒人”家的雪的描述,突出了 “懒人”家的雪的独特之处。
第四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雪之美,引发下文导游对“懒人”的介绍。
第七至九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记叙了“懒人”家的雪的由来,使情节有起伏,避免了平铺 直叙,文章更生动吸引人。
“懒人”的智慧体现在能够不通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够获得美丽的雪景。
文章结尾的“这一切”指雪乡中种种热闹的情景,作者借雪的“无奈”写出自己内心的无奈。 五、(本大题共4 小题,共13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20--21 题。
【材料一】一个城市由于有了几条老街,便会有一种自我的历史之厚重、经验之独有、
以及一种丰富感和深切的乡恋;它是个实实在在的巨大的历史存在,既是珍贵的物质存在, 更是无以替代的精神情感的存在,这便是老街的意义。(冯骥才《老街的意义》)
【材料二】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但是怎样保护它们,就得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撞到谁,就把谁推倒,这是绝对不行的…… 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本人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就会生病 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材料三】我觉得杭州在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城市,山水之城,湖光之城,其实就是一个
文化的概念,是一个特别带有生态自然色彩的城市代表。但是,如果不去思考文化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也是很容易迷失的。西湖实在是太重要了,我经常说,西湖是一千年来中国所有 城市的摹本,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经典保护好。”(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首位中国籍得主) 20.请你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提炼出两条有效的信息。(4 分)
(1)
(2)
请你根据材料给你的提示自拟一则公益广告。(1 分)
(二)名著阅读(8 分)
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艺术、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B.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宽容、慈爱的父亲。
C.《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D.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这部作品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
E.《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作品,通过日记这种方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你认为傅雷所说的父子之间的这种境界是什么境界?结合你对《傅 雷家书》的阅读和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4 分)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
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 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
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六、(本大题共1 小题,共50 分) 24.作文。(50 分)
12 月23 日,重污染红色预警之下的天津,我们所有的中小学学生第一次因雾霾而停课了。
雾霾之中的我们绝不仅仅是停课的欢呼,虽然我们需要休息,但这是一种悲凉的休息。
请你以“在停课的日子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记叙你在雾霾停课这一天的所见、所做、 所思,也可表达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情感。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 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第一卷
一、1.C 2.B 3.D 4.A 5.B 6.A 7.C 8.D 9.C 10.B 11.A
第二卷
二、(8 分)
12.(1)白露为霜(2)老夫聊发少年狂(3)家书抵万金(4)带月荷锄归
(5)大漠孤烟直(6)无可奈何花落去(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7 分)
13.(1)好处,用处(2)再、又
我父亲为官,齐国地区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犯法应当受刑。(3 分)
缇萦是一个有孝心,有胆识,勇敢的人。(2 分) 四、(15 分)
“懒人”家的雪比我们在雪乡别的人家看到的雪,更厚实,更洁净,更天然,更完美。“懒人”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懒人不是懒惰的人,而是尊重自然,不为钱财而破坏自然之 美的人。(4 分)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栅栏上的积雪比喻成厚实的蘑菇、富态的白菜、丰腴的伞屋, 表现了“懒人”家的雪厚实、天然的特点。(3 分)
对比,用出名之后雪乡的热闹、喧嚣衬托“懒人”与雪融为一体的智慧,表达了作者对 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4 分)
B D(4 分) 五、(11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20.(1)科学对待古建筑(2)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4 分)
保护遗留古迹,守护传统文化(1 分)
(二)名著阅读(8 分)
B E(4 分)
提示:“这种境界”指父子之间清清楚楚的讨论与争辩。对这种境界的理解一方面要结 合作品内容,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4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13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9),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29),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红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古诗文阅读,任选一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