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罗湖区滨河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共128分)
1.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 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2. 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是将常温下的氢气和氧气降温、加压后,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下列对于该过程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熔化 吸热B. 液化 放热C. 升华 吸热D. 凝固 放热
3.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4.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5. 如图所示,挂在墙上的一面大镜子与竖直方向成 45∘ 角,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 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朝平面镜运动,则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分别是
A. 水平向左,3 m/sB. 水平向右,6 m/s
C. 竖直向上,6 m/sD. 竖直向下,3 m/s
6. 关于体育活动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跳远项目中,助跑是为了增大运动员的惯性
B. 单杠活动中,运动员手涂防滑粉是为了增大摩擦
C. 拔河比赛中,获胜方对绳子拉力大于另一方对绳子拉力
D. 举重过程中,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7. 在下图所示的做法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将两只气球自由悬挂静止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 两气球将合拢,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大
B. 两气球将合拢,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
C. 两气球将分开,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大
D. 两气球将分开,是因为两气球间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
9. 以下 4 组单位中,分别属于功和功率单位的一组是
A. J 、 J/s B. N/m 、 W
C. J 、 W⋅s D. N⋅m 、 W/s
10. 小红用铁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铁桶打捞上来。在这两个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那么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 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
C. 两个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 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11. 如图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B. 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C. 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D. 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
12. 一名普通中学生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约为
A. 0.1 JB. 1 JC. 10 JD. 100 J
13. 如图所示的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
A.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人一定在竖直下落D. 重力与阻力二力平衡
14. 如图所示的杠杆 AB 处于平衡状态,O 点为杠杆的支点,则力 F 的力臂是
A. OFB. ODC. OCD. DF
15. 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 O 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杆的作用力 F,使杆从 OA 位置匀速转到 OB 位置的过程中,力 F 的大小将
A. 一直是变大的B. 一直是变小的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16.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道钉撬
B. 钢丝钳
C. 开瓶板手
D. 筷子
17. 下列各种器材中,不是轮轴的有
A. 收音机上选台用的旋钮B. 自行车把手
C. 教室门上的球锁把手D. 托盘天平
18. 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19. 如图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苹果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A. 沉入水底B. 仍然漂浮C. 刚好悬浮D. 无法判断
20.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如下说法中的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小车运动的距离
A. 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 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1. 一个容器中装有水,如图所示,把一个木球放人容器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跟放入木球前比较
A. 压强不变,压力不变B. 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C. 压强不变,压力增大D. 压强增大,压力不变
22. 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 向西加速B. 向东加速C. 向西减速D. 向东减速
23. 将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分别是
A. 水平向右, 3.4 NB. 水平向左, 3.4 N
C. 水平向左, 2.6 ND. 水平向右, 2.6 N
24. 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三位同学想比较爬杆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杆,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杆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②都爬到杆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杆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
③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杆用的时间和爬上杆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 只有①B. ①②C. ①③D. ①②③
25.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该是
A. 动力和阻力必须在支点的两侧,且方向必须相同
B.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C. 阻力与动力之比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
D. 动力乘阻力臂等于阻力乘动力臂
26.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 600 N 的物体在 10 s 内匀速提升 2 m,已知动滑轮重为 1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拉力 F 的大小为 300 N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0%
C. 提升物体的过程中,额外功为 200 J
D. 绳子自由端拉力 F 的功率为 150 W
27. 如图所示,重力为 G 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 O 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 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A. 动力臂逐渐变大B. 阻力臂逐渐变大
C. 动力 F 保持不变D. 动力 F 逐渐减小
28.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100 N,动滑轮的重力为 20 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 1 m 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总功都是 120 J
B. 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200 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300 J
C. 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
D. 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均为 83.3%
29. 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甲、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后,如图所示。甲剩余部分质量小于乙剩余部分质量。则两个圆柱体原来的情况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30.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在容器底部分别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 A 、 B,现在容器中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待液体静止后发现容器中的液面 h甲 、 h乙 不相平,若容器底都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甲 、 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h甲>h乙,则 p甲=p乙B. 若 h甲>h乙,则 p甲
C. 若 h甲
31.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 10 cm2 、高为 5 cm,体积为 80 cm3 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A. 0B. 0.3 NC. 0.5 ND. 0.8 N
32.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分别放入 A 、 B 两个相同且装有相同质量水的容器中。两球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
②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③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④乙球浸入的体积等于甲球浸入的体积
A. 只有①和②B. 只有③和④C. 只有②和④D. 只有①和③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33. 小明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实验过程如下。
A.如图(a)所示,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重力为 G1;
B.如图(b)所示,用细线将空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空桶的重力为 G2;
C.如图(c)所示,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如图(d)所示,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E.如图(e)所示,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为 G3;
F.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分析评估上述实验,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不严谨的地方: 。
(2)若实验过程中测得的 G1 、 G2 、 F 、 G3 四个力之间的满足 的关系时,则可得出结论 F浮=G排液。
(3)小华仔细观察小明的实验过程发现,在(d)步骤中,随着橡皮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说明此过程中橡皮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她想到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她的猜想,可选用图中的 (填序号)装置来进行操作。
34. 如图所示,小明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的实验。他选用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
(2)此次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是: 。
(3)当小明完成实验后,计算出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由 η1 η2(选填“=”或“≠”),可以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35. 水平地面上的圆桶装有体积为 0.01 m3 的水,圆桶与地面接触面积为 0.2 m2,g 取 10 N/kg,ρ水=1.0×103 kg/m3,桶自重忽略不计。求:
(1)这桶水的质量;
(2)这桶水对地面的压强;
(3)若用动滑轮将此桶水匀速提升 1 m,所用拉力为 60 N,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6. 物块 P 与金属球 Q 用细线连接,一起放入装有一定质量水的柱状容器内,二者恰好悬浮,如图甲所示,此时柱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23 cm;物块 P 重 1 N 、体积为 1.25×10−4 m3。( ρ水=1.0×103 kg/m3 , g=10 N/kg )。求:
(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图甲中物块 P 所受浮力的大小;
(3)若剪断细线,物块 P 上浮,金属球 Q 下沉,待稳定后,物块 P 漂浮于水面,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物块 P 露出水面的体积。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2. B
【解析】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是气体;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是将常温下的氢气和氧气降温、加压后,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气态的氢和氧变成液态的氢和氧,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时放出热量,故B正确,故ACD错误。
3. C
【解析】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4. B
【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5. D
【解析】物体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像关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也相对于镜面对称,由于物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 45∘ 角,速度大小为 3 m/s,故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 45∘ 角,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速度大小也为 3 m/s。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6. B
7. B
【解析】水的密度一定时,水越深压强越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不是为了增大压强,A不符合题意;
用刀切东西,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容易切开物体,B符合题意;
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符合题意;
安全带做得较宽,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面积来减小压强,D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当用粗吸管对准两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外侧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外侧的压强大于中间的压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两球向中间合拢。
9. A
【解析】(1)由功的计算公式 W=Fs 知,1 J=1 N⋅ m;由公式 W=Pt 知,1 J=1 W⋅ s。所以属于功的单位的是 J 、 N⋅m 、 W⋅s;
(2)由公式 P=Wt 知:1 W=1 J/s,所以属于功率的单位是 J/s 、 W 、 kW。
10. D
【解析】(1)当用桶从井中打水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水提上来,所以对水做的功为有用功;但水是盛在水桶里面的,又不得不对水桶做功,所以对水桶做的功为额外功;
(2)若桶掉到井里而将桶打捞上来时,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水桶提上来,所以对水桶做的功为有用功;但水桶里面有一些水,又不得不对水做功,所以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可见,ABC错、D正确。
故选:D。
11. D
【解析】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杠铃做了功,故A错;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杠铃做了功,故B错;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杠铃做了功,故C错;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施加了力,但杠铃没移动距离,所以人对杠铃不做功,故D正确。
12. B
【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确定最符合实际的答案。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 50 g,受到的重力
G=mg=0.05 kg×10 N/kg=0.5 N
从地上拿起鸡蛋,并把它缓缓举过头顶,通过的距离大约 2 m,所以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
W=Gh=0.5 N×2 m=1 J。
13. B
【解析】由于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质量和速度都没发生变化,故动能不变,不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由于存在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会减少,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人在空中匀速下落,但下落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的,有可能倾斜着匀速下落,故C错;
如果跳伞运动员倾斜着匀速下落,此时受到的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与重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重力与阻力不一定平衡,故D错误。
14. C
【解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既要过支点 O,还要与力的作用线垂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只有 OC,所以C正确。
15. C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为杠杆的重力,也不变,阻力力臂变大,所以动力变大。当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小。故 F 先变大后变小。故选 C。
16. D
【解析】道钉撬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开瓶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17. D
【解析】ABC选项中选台用的旋钮、自行车的把手、教室门上的球锁把手具有共同的特点,在使用时需要绕共同的轴线转动,所以都是轮轴,而D托盘天平相当于杠杆。
故选D。
18. A
19. B
【解析】苹果静止时漂浮在浓盐水中,说明其密度小于浓盐水的密度。将苹果水面以上部分切去后,浓盐水中剩余苹果的密度仍小于浓盐水的密度,所以剩余的苹果仍会漂浮在浓盐水中,故选B。
20. B
21. B
22. C
【解析】由图可知:以广州塔为参照物,小芳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车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是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会向西溢出,故C正确。
23. C
【解析】拉动小车沿水平向左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4. D
【解析】根据公式 P=Wt=Ght=mght 可知,三套方案都可行。
25. C
26. C
27. B
【解析】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拉力 F 始终垂直于棒,则动力臂不变,故A错误;
阻力为杠杆的重力,其大小不变,当硬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 0,转过一定角后,重力的力臂(阻力臂)逐渐变大,故B正确;
因阻力(即重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动力臂不变,所以,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可知,动力 F 变大,故CD错误。
故选:B。
28. B
【解析】(1)甲乙两滑轮组所提的重物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
根据 W=Gh 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则 W有=Gh=100 N×1 m=100 J,故B不正确。
(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 n甲=2,n乙=3,
∵ 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以及物体的重力相同,
∴ 根据 F=1n(G物+G动) 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相等,故C正确,
(3)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额外功是由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根据 W=Gh 可知,动滑轮重和上升高度相同时,两者的额外功相等,
即 W额=G动h=20 N×1 m=20 J,
∵W总=W有+W额,
∴ 两滑轮组的总功相同,即 W总=100 J+20 J=120 J,故A正确;
据 η=W有用W总 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均为 η=W有用W总=100 J120 J≈83.3%,故D正确。
29. D
【解析】在甲、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小于乙剩余部分质量,m甲切去=m乙切去,m甲剩余
30. B
31. B
【解析】V排=80 cm3−10 cm3×5 cm=30×10−6 m3,F浮=ρgV排=1.0×103×10×30×10−6=0.3 N,故选B。
32. C
【解析】甲、乙两球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则 F浮=G物;由于两球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浮力也相等,故①错误;
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由 p=ρgh 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同,故②正确;
甲球漂浮,甲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乙球悬浮,乙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故③错误;
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由 F浮=ρgV排 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也相等,即乙球浸入的体积等于甲球;故④正确。
第二部分
33. (1) C 步骤中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解析】物体放入水中前,溢水杯应该是满水的,否则小桶内所盛的水的体积将小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应该在溢水杯中倒满水。
(2) G1−F=G3−G2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
浮力等于橡皮重力 G1 减去橡皮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即:F浮=G1−F;
排开水的重力 G排 等于桶与水的总重力 G3 减去空桶的重力 G2,即:G排=G3−G2;
比较 F浮 与 G排 的大小关系可得:G1−F=G3−G2。
(3) 变大;①②③
【解析】在(d)步骤中,由于随着橡皮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橡皮排开水体积的变大,根据 F浮=ρ水gV排 可判知浮力变大;
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必须控制液体密度不变,故实验操作①②③符合要求。
34. (1) 动滑轮所受重力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明想了解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有关,即动滑轮所受重力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2) 重物的重力、细绳
【解析】由机械效率的基本知识可知,该动滑轮做的有用功为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自重做的功,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力做的功。
(3) ≠
【解析】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跟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则改变其重力时,效率不同。
第三部分
35. (1) 10 kg
【解析】m=ρV=1.0×103 kg/m3×0.01 m3=10 kg;
(2) 500 Pa
【解析】F=G=mg=10 kg×10 N/kg=100 N,
p=FS=100 N0.2 m2=500 Pa;
(3) 83.3%
【解析】W有用=Gh=100 N×1 m=100 J,
W总=FS=60 N×2 m=120 J,
η=W有用W总=100 J120 J=83.3%。
36. (1) 2.3×103 Pa
【解析】容器底部水深:h=0.23 m;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23 m=2.3×103 Pa
(2) 1.25 N
【解析】物块 P 浸没在水中 V排=VP=1.25×10−4 m3,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25×10−4 m3=1.25 N。
(3) 2.5×10−5 m3
【解析】因为物块 P 漂浮于水面,由二力平衡知:F浮ʹ=G=1 N,
由 F浮=ρgV 知:V排ʹ=F浮ʹρ水g=1 N1.0×103 kg/m3×10 N/kg=1.0×10−4 kg/m3,
V露=VP−V排ʹ=1.25×10−4 m3−1.0×10−4 m=2.5×10−5 m3。
2022-2023深圳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深圳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2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选题,作图题,实验填空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