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廉江市河唇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廉江市河唇二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实验题,作图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7小题;共108分)
1. 一根铜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 把一根铜棒压成一张薄铜板B. 一把铜棒加热到 100∘C
C. 航天员把铜棒带到月球上去D. 钳工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
2.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4:3,速度之比为 3:2,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A. 9:8B. 8:9C. 2:1D. 1:2
3. 甲、乙两列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错车时,坐在甲车上的乘客觉得自己的车速突然提高了。这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车站B. 地面C. 甲车D. 乙车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 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 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5.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 B.
C. D.
6. 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蜜,他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音量
7. 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水银体温计,其示数为 39∘C。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 38∘C 和 40∘C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8∘C,39∘CB. 39∘C,40∘CC. 38∘C,40∘CD. 39∘C,38∘C
8.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
干冰变小
B.
树枝上的霜
C.
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冰雪消融
9. 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的原因是
A. 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 光在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C. 光从池底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D. 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10. 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该同学是
A. 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C. 远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D. 近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11. 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切光源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B. 紫外线对人的健康既有利也有弊
C. 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D. 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12.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 选一选。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 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15.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6.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 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 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7. 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8 cm 时,像的高度为 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 cm 时,像的高度为 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 s1=s2B. s1h2D. h1=h2
18. 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镜中成像
D.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19.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20. 【例 2 】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 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A. 0∘B. 40∘C. 50∘D. 100∘
21. 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A.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
B.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
C.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
D. 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
22. 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 照相机B. 放大镜C. 幻灯机D. 汽车后视镜
23. 三个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铝球、铜球和铁球(ρ铜>ρ铁>ρ铝),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
A. 铝球最重B. 铁球最重C. 铜球最重D. 三个球一样重
24. 两个铁球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由此可知
A. 两球一定都是空心的B. 两球一定都是实心的
C. 至少有一个是实心的D. 至少有一个是空心的
25. 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 9 kg/m3,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 1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A. 3 kg/m3B. 4 kg/m3C. 6 kg/m3D. 9 kg/m3
26.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长方体长分别为 a 和 b,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 ρ甲:ρ乙=a:b
B. 若两长方体质量相同,则 ρ甲:ρ乙=a3:b3
C. 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则 m甲:m乙=a:b
D. 若两长方体材料相同,则 m甲:m乙=a3:b3
27. 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 100∘C 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 100∘C,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 100∘C,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挠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二、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共20分)
28. 今年入春以来,我市各地低温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下面关于干旱少雨主要原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大气中缺乏水蒸气B. 大气中水蒸气太多
C. 大气温度偏低D. 大气温度偏高
29.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30.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入射角等于 60∘B. 折射角等于 40∘
C. NNʹ 是界面D. MMʹ 的右边是玻璃
31. 图中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蜡烛在 A 处,此时在 B 处的光屏恰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将器材移动后,要想得到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不动,蜡烛沿主轴向焦点 F 移动,光屏要沿主轴逐渐靠近焦点 F,蜡烛的像逐渐变小
B. 凸透镜不动,蜡烛沿主轴向焦点 F 靠近,光屏要沿主轴逐渐远离焦点 F,蜡烛的像逐渐变大
C. 凸透镜不动,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 凸透镜不动,蜡烛沿主轴向焦点 F 靠近,沿主轴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可以得到倒立的像
32. 分别由不同物质 a 、 b 、 c 组成的三个实心球,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质的密度最小
B. b 物质的密度是 1×103 kg/m3
C. c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两倍
D. a 、 b 、 c 三种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42分)
33.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格”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 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50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C;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
34. 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 B 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
① 在 1∼4 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
② 第 6 次的像比第 5 次的 (填“大”或“小”)。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如果在实验时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挡住,那么光屏上所成的像 (填“变成一半”,“变暗”或“消失”)
35. 小红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 200 g,分度值 0.2 g)、量筒、水(ρ水=1.0×103 kg/m3)、食盐、烧杯、白纸、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为称量出 2 g 盐,小红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天平左盘上,仅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白纸的质量为 g;接下来,应该先将游码移至 g 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用量筒量取 50 mL 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再将 2 g 盐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g/cm3。
(4)小红发现可以用实验中的天平和烧杯制作“密度计”。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50 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00 g,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乙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为方便使用该“密度计”,小红做了如下的使用说明:
① 图丙中横坐标表示 m,纵坐标表示待测液体密度 ρ。请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 ρ−m 图象,并在坐标轴上标出 ρ 的最大值。
② 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g/cm3 的液体。
四、作图题(共2小题;共26分)
3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ʹBʹ。
37. 小明妈妈的手机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手机。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并保留作图痕迹。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6分)
38.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新型材料
如图所示是科技馆内展示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双向记忆合金。
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 1∼100 nm 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当材料颗粒小至纳米级别时,会赋予该材料很多特有的性质,是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
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黏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上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酒精灯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原来这个受热弯曲的金属片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贴合而成的,各种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而不同的金属随着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金属片于是就会发生弯曲。例如铁片和铜片组成的双金属片,铜片的膨胀系数比铁片大,温度高时,膨胀得比铁片多,就会弯曲。双金属片的这种性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1)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 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
(2)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主要因为复合材料 的特点。
(3)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 的特性。
六、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39. 小明爸爸要从深圳自驾小轿车去广州番禺出差,途经南沙大桥。已知南沙大桥全长约 12.9 km,全程小轿车限速 100 km/h。求:
(1)小轿车通过南沙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出发前,仪表盘如图甲所示,1.25 h 后,小明爸爸到达番禺时,仪表盘的实数如图乙所示,全程小轿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0. 某铜球的质量是 178 g,体积是 40 cm3。(ρ铜=8.9 g/cm3)
(1)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铜棒压成一张薄铜板,形状变化;铜棒加热到 100∘C,温度变化;把铜棒带到月球上,位置变化;这三种情况下,所含的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用锉刀加工铜棒,铜棒所含的铜物质减少,质量变小。答案:D。
2. B
【解析】由 v=st 得 t=sv,
所以 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s乙×v乙v甲=43×23=89。
3. D
4. A
【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C错误:
D、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5. A
【解析】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6. C
【解析】因为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 440 次,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 300 次,发出的音调高。
故选:C。
7. B
8. B
【解析】干冰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选项符合题意。用干手器把手烘干是手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冰雪消融,是固态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9. C
10. B
11. A
【解析】紫光的外侧为紫外线,不是所有的光源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还可以用来杀菌、消毒,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12. D
【解析】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A不正确;
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B不正确;
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C不正确;
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D正确。
13. D
【解析】【解答】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14. 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
15. C
16. C
【解析】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17. D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 8 cm 时,铅笔的像离镜也应是 8 cm,即 s1=8 cm;铅笔离镜 4 cm 时,铅笔的像离镜也应是 4 cm,即 s2=4 cm,A、B错误;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与镜的距离改变时,铅笔的像的高度是不变的,C错误,D正确。
18. B
【解析】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当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出现了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 B
【解析】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符合题意。
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不符合题意。
20. B
【解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50∘,即入射角为 50∘。则光与水面的夹角为 90∘−50∘=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 50∘,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40∘。故选:B。
21. C
22. C
【解析】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是幻灯机
23. C
24. D
25. C
26. D
27. C
【解析】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沸点也高,用高压锅煮粥,粥的温度会在 100∘C 以上.当给锅加热时,粥会沸腾;当停止加热时,粥会停止沸腾(故D错).但当给它立即用冷水冷却时,锅内的气压会立即减小,粥的沸点也会随之减小,由于粥的温度在停火一瞬间仍然是高于 100∘C(故A、B错),所以粥重新沸腾.
第二部分
28. B, C
【解析】我市各地低温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偏少,同时大气温度太高,导致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或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偏少,无法形成降雨过程。
29. A, B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说明速度一定越大,故AB正确;
由 v=st 可知,在时间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通过路程成正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时间一定,故C错误;
由 v=st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而选项中没有控制路程一定,故D错误。
30. A, B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 NNʹ 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 MMʹ 为界面;
由图中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60∘ 可知,入射角为 60∘,则反射角也为 60∘。
由图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90∘−50∘=40∘,所以折射角为 40∘。
光从空气斜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 MMʹ 的左边是玻璃,故AB正确,CD错误。
31. B, D
32. B, D
【解析】由图象可知,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
ABC.由图象可知,当 a 物质的体积为 2×10−3 m3 时,a 物质的质量是 4 kg,所以 a 物质的密度是:ρa=maVa=4 kg2×10−3 m3=2.0×103 kg/m3;
当 b 物质的体积为 3×10−3 m3 时,b 物质的质量是 3 kg,所以 b 物质的密度是:ρb=mbVb=3 kg3×10−3 m3=1.0×103 kg/m3;
当 c 物质的体积为 4×10−3 m3 时,c 物质的质量是 2 kg,所以 c 物质的密度是:ρc=mcVc=2 kg4×10−3 m3=0.5×103 kg/m3;由此可知,a 物质的密度最大,b 物质的密度是 1×103 kg/m3,a 物质的密度是 c 物质的 4 倍,故AC错误,B正确;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正确。
故选BD。
第三部分
33. (1) 均匀
【解析】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 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 试管壁;试管底;46∘C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C,所以其示数为 46∘C。
(3) 48;晶体
【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48∘C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 48∘C。
(4) a
【解析】丙图 a 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 b 中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a。
34. (1) 会聚;10
【解析】太阳光到达地球,接近平行光,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是 10 cm。凸透镜能把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 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
【解析】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或物距等于焦距不能成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3) 左;① 缩小;② 大
【解析】 ① 在 1∼4 次实验中,物距分别为:40 cm 、 35 cm 、 30 cm 、 25 cm,都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 第 5 次实验时,物距为二倍焦距,此时所成的像是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实像;
第 6 次实验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第 6 次的像比第 5 的像大。
(4) 上;变暗
【解析】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35. (1) 右
【解析】由题意可知,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且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由“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可知,应将平螺母向右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 0.4;2.4
【解析】由甲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 0.2 g,则白纸的质量为 0.4 g,要称量出 2 g 盐,可以先将游码移至 2.4 g 处,再用勺子向左盘的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 1.04
【解析】水的体积 V水=50 mL=50 cm3,由 ρ=mV 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 g/cm3×50 cm3=50 g,则盐水的质量 m盐水=m水+m盐=50 g+2 g=52 g,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 ρ盐水=m盐水V盐水=52 g50 cm3=1.04 g/cm3。
(4) ① 如图所示
【解析】由题意可知,空烧杯的质量 m0=50 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100 g,则烧杯内水的质量 m水=m1−m0=100 g−50 g=50 g,烧杯内水的体积 V水=50 cm3,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则液体的体积 V液=V水=50 cm3,则烧杯内液体的质量 m液=m−m0=m−50 g,液体的密度 ρ液=m液V液=m−50 g50 cm3=m50 cm3−1.0 g/cm3,所以,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 与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 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当烧杯内没有液体时,m=50 g,液体的密度 ρ液=0 g/cm3,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00 g 时,液体的密度 ρ液=1.0 g/cm3,当托盘天平称量达到最大测量值 200 g 时,液体的密度最大,即 ρ液=3.0 g/cm3,则 ρ−m 图象如图所示。
② 0.004
【解析】由托盘天平的分度值 0.2 g 可知,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不小于 0.2 g,则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Δρ=ΔmV液=0.2 g50 cm3=0.004 g/cm3 的液体。
第四部分
36.
【解析】先作出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ʹ 、 Bʹ,用虚线连接 Aʹ 、 Bʹ 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37.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过反射点作出法线,再做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如图所示:
第五部分
38. (1) 1∼100 nm
(2) 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
(3) 热胀冷缩
第六部分
39. (1) 7.74 min
【解析】已知南沙大桥全长 s1=129 km,限速 v1=100 km/h 由 v=st 可得,小红一家通过南沙大桥的最短时间:t1=s1v1=12.9 km100 km/h=0.129 h=7.74 min。
(2) 76.8 km/h
【解析】已知出发到番禺总时间 t2=1.25 h,由图可知,到番禺总路程 s2=13660 km−13564 km=96 km,小轿车的平均速度:v2=s2t2=96 km1.25 h=76.8 km/h。
40. (1) 铜球是空心的
【解析】铜的体积:
∵ρ=mV,
∴V铜=m铜ρ铜=178 g8.9 g/cm3=20 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三中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八上物理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