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1.1《离骚(节选)》表格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91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1.1《离骚(节选)》表格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091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型,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离骚
二次备课
主备:马俊
审核:胡志清
时间:2019.5
【课 型】 新授课
【三维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与之相照应的,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就是《楚辞》。今天我们学习的《离骚》就选自《楚辞》。
二、背景知识
1.关于作者
2.关于背景
3.文学常识
(参见《活动单导学课程》P55)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苗裔( ) 孟陬( ) 辟芷( )
宿( )莽 骐( )骥( ) 驰骋( )
(2)通假字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词类活用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肇锡余以嘉名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该词语
⑴ 苗裔: ⑵ 孟陬:
⑶ 揆: ⑷ 肇:
⑸ 重: ⑹ 扈:
⑺ 辟芷: ⑻ 汩:
⑼ 搴: ⑽ 阰:
⑾ 骐骥:
四、研讨课文,走进诗人形象
1.理解思想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 分析、讨论、概括)
第一部分(1~8句):
第二部分(9~12句):
第三部分(13~24句):
2.研读第一部分。
(1)这部分“叙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请说说看,这三点分别是哪几句写出来的?
[明确]课文中第1—2句写自己高贵的出身,第3—4句写自己降生的祥瑞,第5—8写自己美好的名字。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三点共同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
3.研读第二部分。
“内美”句承上,“修能”句启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如何展现自我形象的?)
[明确]“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修能”句启下,第11—12句就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因此“内美”和“修能”正是作者对自己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评价,正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4.研读第三部分。
(1)诗人感到“年岁之不吾予”之后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
(2)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请同学们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明确]“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悟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诗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而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王,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所以作者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
(3)第21—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直接说君王行径秽恶,这就是“词直”诗人下旬中却改用商里的语气说“何不改此度”,婉转地说“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呢”。体现了诗人虽然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对楚王还是很恭敬的。这就是“意婉”。
(4)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确]诗人想像驾着骏马骄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五、香草美人的艺术特色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六、课堂小结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打的美丽,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七、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背诵。
2、《活动单导学课程》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离骚
《诗经》——《国风》——现实主义——黄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
《楚辞》——《离骚》——浪漫主义——长江流域——战国(七言为主)(屈原)
追求美政 九死未悔 忧国忧民
(香草美人) (艺术之美)(人格之美)
【教学反思】
离骚远离我们现代这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屈原,喜欢《楚辞》、喜欢《离骚》。就本人来说,不是很喜欢屈原的那样子的做法。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刚上完第二课时的离骚,发觉学生跟我的意见有一致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在备这一课的时候,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屈原,虽然不赞同他的做法。而学生却不同,他们如果不喜欢这个人,他们就有排斥的意味。特别是男生没有人特别喜欢这样的文章,又是属于古典诗歌,对它的学习,简直说是痛苦的。只有痛并快乐着才是我们进入文本的先决条件,刚开始导入的时候,让他们用“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结构句式来说说自己对屈原的评价。这样的问题一打开,让我特别吃惊的事情来了,个执一词,不知道如何收拢。而鄙视远远比赞美的的呼声强烈。我如何才能让他们能够转变这样的局面成了我继续上课的关键。我只能以现代的中学生如此评价,而文学史上的评论家们却给以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来看看评论家的评论是否中肯一些,而我们是不是太偏激了一些,是不是给历史人物一个公正的评价。由于学生没有预习,于是就有了学习时,连它讲了什么内容都不知所云,只能耐着性子,把备好的课上下去。将屈原的品行修能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政治理想加以分析,和他写作上比喻移情的用法予以解释,并让学生下去,自己去找出相关的句子。
这堂课就如此匆匆结束,少了读,少了背诵,少了学生的参与,多的只是老师念经式的灌输。静下心来想了想,可能让他们自己先预习一下,看一遍相关注释,下一节课再来讲会不会让学生收获大一些呢。以后的教学当中,应注重基础应该是我现在要改变的一种教学方式.难点的突破最好放在学生提问的时候,也许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吧。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例入会考篇目的文章的学习,只能以积累屈原名言,提高他们的写作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作者介绍,题目解说,全文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补充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