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2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2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共22页。
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发现问题——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9黄色圆粒∶3黄色皱粒∶3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
(2)结果分析:
2.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P 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
↓
F1 YyRr(黄色圆粒)
↓⊗
F2 ?
①试写出F2中4种表现型包含的基因型及比例。
a.黄色圆粒:1/16YYRR,1/8YYRr,1/8YyRR,1/4YyRr。
b.黄色皱粒:1/16YYrr,1/8Yyrr。
c.绿色圆粒:1/16yyRR,1/8yyRr。
d.绿色皱粒:1/16yyrr。
②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分析。
a.纯合子共有4种,每一种纯合子在F2中所占比例均为1/16。
b.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的单杂合子共有4种,每一种单杂合子在F2中所占比例均为1/8。
c.两对基因均杂合的双杂合子有1种,在F2中所占比例为1/4。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验证方法:测交实验。
(2)遗传图解:
4.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①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范围:ⅰ.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ⅱ.独立遗传的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成功原因eq \b\lc\{\rc\ (\a\vs4\al\c1(材料: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对象: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程序:运用假说—演绎法))
1.在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2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1/4。(√)
2.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提示:精子的数量比卵细胞的多。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4种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提示: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提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若双亲豌豆杂交后子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基因型一定为YyRr×yyrr。(×)
提示:亲本的基因型也可能是Yyrr×yyRr。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注:本表中所列“n”是指等位基因的对数。
1.研究者在两个纯种的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示:让两个纯种品系的小鼠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若子代都是眼睛变小,则突变的两个基因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若子代眼睛正常,则突变的两个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
2.科学家将耐盐植物的耐盐基因成功导入了小麦体内,结果发现一批植物自交后代耐盐∶不耐盐=3∶1,另一批植物自交后代耐盐∶不耐盐=15∶1。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自交后代耐盐∶不耐盐=3∶1的植物,其亲本只在一条染色体上导入了耐盐基因。自交后代耐盐∶不耐盐=15∶1的植物,其亲本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导入了耐盐基因。
3.实验室中有一批未交配的纯种灰体紫眼和纯种黑体红眼果蝇,每种果蝇雌雄个体都有。已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均属完全显性遗传,性状的遗传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灰体和黑体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都能正常生活。如果控制果蝇紫眼和红眼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杂交方案,以确定控制紫眼和红眼的基因是否也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并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示:让纯种灰体紫眼果蝇和纯种黑体红眼果蝇交配得F1,再让F1雌雄果蝇杂交得F2,观察并记录F2的性状分离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分离比为9∶3∶3∶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说明控制紫眼和红眼的基因不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F2不出现为9∶3∶3∶1的分离比(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说明控制紫眼和红眼这对基因位于第1号同源染色体上。
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都必须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去雄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产生的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自由组合
C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的实验需要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去雄,F1自交的实验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F1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由于性原细胞及过程的不同,它们的数量没有一定的比例,B错误;F1自交产生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YYRR)占1/9,C正确;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2.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从其子代中任取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是( )
A.只有一种表现型 B.1∶1
C.1∶1∶1∶1D.3∶1∶3∶1
D [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后代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与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是只有一种或两种1∶1或四种1∶1∶1∶1。]
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3.下图表示某种蝴蝶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的性状分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翅色和眼色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B.翅色和眼色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C.亲本的表现型一定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
D.翅色和眼色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从坐标图看出蝴蝶F2的两对相对性状中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不能确定翅色和眼色基因的位置,亲本的表现型可能是紫翅绿眼和黄翅白眼,也可能是紫翅白眼和黄翅绿眼,翅色和眼色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翅色和眼色基因的遗传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也可能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C、D项错误。]
4.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不一定为9∶3∶3∶1
B [A、a(或B、b)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不一定为9∶3∶3∶1。]
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5.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D.②×④
D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所选择的两个类型应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此判断应选②和④。]
6.用纯种有色饱满子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子粒的玉米杂交(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
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一步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方案实施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后代种子四种表现型比例不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F2的表现型,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验证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测交的方法。
[答案] (1)基因的分离
(2)不符合,因为玉米粒色和粒形的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均为3∶1,两对性状综合考虑,如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分离比应符合9∶3∶3∶1,实际情况与此不符。
(3)①纯种有色饱满的玉米和纯种无色皱缩的玉米杂交,获得F1
②取F1植株,与无色皱缩的玉米进行杂交
③收获杂交后代种子,并统计不同表现型的数量及比例 1∶1∶1∶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题型
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推测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1)思路
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方法
1.某个体(AaBbCc……)含有n对等位基因,且每对等位基因均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不存在基因连锁现象。正常情况下,下列不能用2n表示的是( )
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C.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D.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C [依题意可知,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测交,如Aa×aa,其后代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因此含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均为2n,A、B项不符合题意;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如Aa×Aa,其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所以含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分别为3n和2n,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
2.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64 B.15/64
C.6/64D.1/16
B [根据题意,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aabbcc与AABBCC杂交,则F1为AaBbCc。又因为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个体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F1自交,分别考虑三对基因,Aa×Aa,后代是Aa的概率为1/2, 后代是AA或aa的概率为1/4, Bb×Bb和Cc×Cc,后代同理,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概率为AaBbcc[(1/2)×(1/2)×(1/4)]+AAbbcc[(1/4)×(1/4)×(1/4)]+aaBBcc[(1/4) ×(1/4)×(1/4)]+aabbCC[(1/4)×(1/4)×(1/4)]+AabbCc[(1/2)×(1/4)×(1/2)]+aaBbCc [(1/4)×(1/2)×(1/2)]=15/64,B正确。]
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1)基因填充法
根据亲代表现型可大概写出其基因型,如A_B_、aaB_等,再根据子代表现型将所缺处填完,特别要学会利用后代中的隐性性状,因为后代中一旦存在双隐性个体,那亲代基因型中一定存在a、b等隐性基因。
(2)分解组合法
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
①9∶3∶3∶1→(3∶1)(3∶1)→(Aa×Aa)(Bb×Bb)→AaBb×AaBb;
②1∶1∶1∶1→(1∶1)(1∶1)→(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
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
3.玉米子粒的颜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_B_C_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为无色。现以一株有色子粒玉米植株X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植株X的基因型为 (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D [①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后代有一对基因出现显性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②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50%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后代有一对基因出现显性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③根据有色子粒植株A_B_C_×aabbCC→25%有色子粒(A_B_C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后代基因有两对出现显性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一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子粒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CC。]
4.豌豆种子的圆粒(R)与皱粒(r)、子叶黄色(Y)与绿色(y)、高茎(D)与矮茎(d)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且都是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DdyyRr与ddYyRr的豌豆杂交,所结种子中黄色圆粒种子占____________;种植这些黄色圆粒种子,长成的植株中矮茎植株占____________。
(2)一矮茎黄色圆粒植株与植株X杂交,子代中矮茎黄色圆粒植株占3/16,则该矮茎黄色圆粒植株、植株X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型为DdyyRr与ddYyRr的豌豆杂交,所结种子中黄色圆粒种子占1/2Yy×3/4(RR+Rr)=3/8。这些黄色圆粒种子中,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各占1/2,因此种植这些黄色圆粒种子,长成的植株中矮茎植株(dd)占1/2。(2)一矮茎黄色圆粒植株(ddY_R_)与植株X杂交,子代中矮茎黄色圆粒植株(ddY_R_)占3/16,而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交,因此结合题意可将3/16拆解为(1/2)×(3/4)×(1/2),这说明双亲的基因组成中,有两对基因的交配方式为测交,有一对基因的交配方式相当于自交,进而推知,该矮茎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ddYyRr,植株X的基因型为DdYyrr或DdyyRr。
[答案] (1)3/8 1/2 (2)ddYyRr DdYyrr或DdyyRr
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的判断与探究
(1)判断基因是否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以AaBb为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测交或自交时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如1∶1∶1∶1或9∶3∶3∶1(或9∶7等变式),也会出现致死背景下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4∶2∶2∶1、6∶3∶2∶1。在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若出现上述性状分离比,可考虑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完全连锁遗传现象中的基因确定
基因完全连锁(不考虑交叉互换)时,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也呈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如图所示:
5.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________的比例。
[解析] (1)依据甲组实验可知,不同性状的双亲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红二),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知乙组中,圆形果单一花序为显性性状,F2中圆∶长=3∶1、单∶复=3∶1,但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乙组的两个F1“圆单”为双显性状,则“长复”为双隐性状,且F2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圆单”个体不能产生1∶1∶1∶1的四种配子,因此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测交,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1∶1∶1∶1的比例。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6.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灰身残翅与黑身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为1∶1∶1∶1。请根据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结果说明雌雄果蝇均产生了__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述杂交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要求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1: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一对灰身残翅与黑身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vv和bbVv;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亲本所产生的配子为Bv、bv和bV、bv,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产生的配子也是Bv、bv和bV、bv,故该实验不能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由题意可知,子代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的基因型为BbVv、Bbvv、bbVv、bbvv。用杂交实验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让灰身长翅(BbVv)与灰身长翅(BbVv)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3∶3∶1,则可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则可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两 不能 无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结果都相同
(2)灰身长翅×灰身长翅 4种,比例为9∶3∶3∶1
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4种,比例为1∶1∶1∶1
考查多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分析
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弄清多对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最好在草纸上画出基因间的互作关系。再从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入手进行分析,如27/64=(3/4)3,1/8=(1/2)3等。
7.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互作。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总数为64,故F1中应有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A错误;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B错误;aabbDD×aabbdd,F1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且F1、F2都是黄色,AAbbDD×aabbdd,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C错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F1中含有3对等位基因,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D正确。]
8.某植物红花品系的自交后代均为红花,研究人员从该红花品系中选育了甲、乙和丙3个纯合白花品系。已知红花和白花受多对等位基因(如A、a,B、b……)控制,且这些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植物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中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红花品系及3个白花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该植物的花色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丙的基因型中有________对隐性基因,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推测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用射线处理第2组F1的红花植株并诱发基因突变,假定只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表格中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2)杂交组合3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7∶37,说明子一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则丙含有3对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aabbcc。杂交组合1的结果说明甲有1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2的结果说明乙有2对隐性基因,杂交组合4的结果说明甲、乙一共有3对隐性基因,若乙的基因型中含有2个B,即基因型为aaBBcc,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CC。(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2组的F1中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若用射线处理该红花使其基因型中的一个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等位基因,则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或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全白色;若基因型为AaBbCc,则F2的表现型为红∶白=27∶37。
[答案] (1)3 第3、4组杂交实验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27/64,即(3/4)3,符合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3 AAbbCC (3)全白或红∶白=27∶37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
1.(2020·7月浙江选考)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B [若De对Df共显性,则Ded×Dfd子代有4种表现型;若H对h完全显性,则Hh×Hh子代有2种表现型;两对相对性状组合,则F1有8种表现型,A错误。若De对Df共显性,则Ded×Dfd子代有4种表现型;若H对h不完全显性,则Hh×Hh子代有3种表现型;两对相对性状组合,则F1有12种表现型,B正确。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则Ded×Dfd子代有4种表现型;若H对h完全显性,则Hh×Hh子代有2种表现型;两对相对性状组合,则F1有8种表现型,C错误。若De对Df完全显性,则Ded×Dfd子代有3种表现型;若H对h不完全显性,则Hh×Hh子代有3种表现型;两对相对性状组合,则F1有9种表现型,D错误。]
2.(2020·7月浙江选考)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 B.9/16
C.3/8D.3/4
A [甲、乙、丙为稳定遗传突变体,即为纯合子,由杂交ⅠAaBbCc×甲→无∶有≈3∶1,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由杂交ⅡAaBbCc×乙→无∶有≈7∶1,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由杂交ⅢAaBbCc×丙→无,可知丙中一定有CC,甲、乙、丙之间互相杂交,F1均无成分R,符合题意。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取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1/2AABbcc和1/2AaBbcc)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AaBbcc)杂交,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A_B_cc)所占比例为(1-1/2×1/4)×3/4=21/32;假设甲的基因型为aaBBcc,取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1/2AaBBcc和1/2AaBbcc)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AaBbcc)杂交,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A_B_cc)所占比例为3/4×(1-1/2×1/4)=21/32,A正确。]
3.(2020·山东等级考)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据题干信息可知,品系M为雌雄同株,甲为雌株突变品系,因此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甲。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基因型为Tsts,Ts对ts为显性,因此该植株为雌雄同株。(2)实验一中F1抗螟植株的基因型为ATsts,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2∶1∶1,说明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1抗螟植株中A和ts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为Ts,F1抗螟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其产生的配子为Ats,抗螟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ATsts,其产生的配子为1/2Ats、1/2Ts,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tsts∶ATsts=1∶1,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螟雌株∶抗螟雌雄同株=1∶1。(3)实验二中F1抗螟矮株基因型为ATsts,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3∶1∶3∶1,是(1∶1)(3∶1)的组合,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乙中转入的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分析F2中性状表现可知,抗螟∶非抗螟=1∶1,雌雄同株∶雌株=3∶1,由此可判断含A基因的雌配子或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再结合实验二信息(乙可产生正常配子)可推断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为1/4ATsTs、1/2ATsts、1/4Atsts,ts基因的频率为1/2。F2中抗螟矮株雌株的基因型为Atsts,抗螟矮株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1/3ATsTs、2/3ATsts,又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因此能受粉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2/3Ts、1/3ts,因此F3中抗螟矮株雌株占1/6。
[答案] (1)甲 雌雄同株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
4.(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茄子的花色可用于育种过程中性状选择的标记,果皮和果肉颜色也是茄子的重要品质性状。为研究这三个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P1(紫花、白果皮、白果肉)、P2(白花、绿果皮、绿果肉)、P3(白花、白果皮、白果肉)和P4(紫花、紫果皮、绿果肉)四种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茄子花色的遗传规律时,除了实验1外,还可以选用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根据实验2结果推测,茄子果皮颜色受________对基因控制,F2中绿果皮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根据实验3结果推测,果肉颜色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假如控制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3的F2中没有白果皮、绿果肉和绿果皮、白果肉的表现型,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两种:①果肉颜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出现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可增加样本数量继续研究。
(4)假定花色和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则实验2的F2中紫花、绿果皮植株理论上所占比例为________。让F2中所有紫花、绿果皮植株随机交配,则其后代中紫花、白果皮植株理论上所占比例为________。
(5)研究人员推测,紫果皮茄子果皮中存在叶绿体色素,但是其颜色可能被其他色素所掩盖。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茄子果皮中叶绿体色素成分组成。(要求:写出实验材料和主要步骤)
[解析] (1)由分析可知:P1、P2、P3、P4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或AABBccDD(不符合实验2杂交结果,舍弃)。根据这四种基因型可知在研究茄子花色的遗传规律时,除了实验1外,研究花色性状的遗传时,只要F1是Aa即可,因此还可以选用的杂交组合有P1×P3或者P3×P4。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紫花是显性性状。
(2)由分析可知:根据实验2结果推测,茄子果皮颜色受两对基因控制,F2中绿果皮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3)由分析可知:根据实验3结果推测,果肉颜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假如控制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3的F2中没有白果皮、绿果肉和绿果皮、白果肉的表现型,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发生了连锁或者统计的样本比较少,即有两种情况:①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中有一对与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遗传学实验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的,统计的数据少,就会出现偶然误差。为了进一步确认出现上述现象的具体原因,可增加样本数量继续研究。
(4)假定花色和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则实验2的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中紫花、绿果皮(A_bbC_)植株理论上所占比例为3/4×1/4×3/4=9/64。让F2中所有紫花(1/3AA、2/3Aa)、绿果皮(1/3bbCC、2/3bbCc)植株随机交配,则其后代中紫花(2/3A×2/3A+2×2/3A×1/3a=8/9)、白果皮(1/3bc×1/3bc=1/9bbcc)植株理论上所占比例为8/9×1/9=8/81。
(5)研究人员推测,紫果皮茄子果皮中存在叶绿体色素,但是其颜色可能被其他色素所掩盖。根据所学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茄子果皮中叶绿体色素成分组成。实验材料:紫果皮茄子果皮,SiO2,CaCO3,层析液或92号汽油,滤纸。主要步骤:①加入SiO2和CaCO3,充分研磨紫果皮茄子果皮并过滤;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下方画线,待完全干燥后,再画多次;③将滤纸条下方接触层析液或92号汽油(溶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答案] (1)P1×P3或P3×P4 紫花 (2)两 2 (3)分离 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中有一对与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样本数量太少,存在偶然误差 (4)9/64 8/81 (5)实验材料:紫果皮茄子果皮,SiO2,CaCO3,层析液或92号汽油,滤纸。主要步骤:①加入SiO2和CaCO3,充分研磨紫果皮茄子果皮并过滤;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下方画线,待完全干燥后,再画多次;③将滤纸条下方接触层析液或92号汽油(溶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5.(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下列是关于果蝇眼色和翅型的相关研究。
(一)探究控制紫眼基因的位置
已知卷翅和正常翅由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红眼和紫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对紫眼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2)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卷翅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从F1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究性状与温度的关系
正常翅对残翅为显性。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后,将孵化出的幼虫一部分置于25 ℃的环境中培养,得到的果蝇全为残翅;另一部分在31 ℃的环境中培养,得到一些正常翅的果蝇(M果蝇)。
回答下列问题:
(5)用M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在25 ℃下培养仍为残翅。可推测,M果蝇的基因型与残翅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综合分析,说明环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性
(2)如果在X染色体上,F1雄蝇都为紫眼(或F1雌雄蝇都为红眼,且雌性红眼∶雄性红眼比例为1∶1,与性别无关)
(3)Aabb
(4)杂交组合一:卷翅红眼雄果蝇×卷翅红眼雌果蝇
卷翅红眼∶卷翅紫眼∶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眼=6∶2∶3∶1
杂交组合二:卷翅红眼果蝇×正常翅红眼果蝇
卷翅红眼∶卷翅紫眼∶正常翅红眼∶正常翅紫眼=3∶1∶3∶1(写出其中一个杂交组合即可)
(5)相同 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国卷·命题研析借鉴]
6.(2020·全国卷Ⅱ)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解析]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都是板叶紫叶抗病,说明板叶对花叶为显性、紫叶对绿叶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2)丙的表现型为花叶绿叶感病,说明丙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甲与丙杂交子代都是板叶紫叶抗病推断,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即2×2×2)种不同表现型,可以确定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3)若丙(基因型为aabbdd)与丁(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表现型为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4)植株X与乙(基因型为AabbDd)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根据叶形的分离比为3∶1,确定是Aa×Aa的结果;根据叶色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Bb×bb的结果;根据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确定是dd×Dd的结果,因此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dd。
[答案] (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7.(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翅外展基因与粗糙眼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能自由组合,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一隐一显)个体所占比例是3/16。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杂交,后代雄蝇中不会出现焦刚毛个体;若反交,子代雄蝇全部为白眼,雌蝇全部为红眼,即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3)欲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双杂合个体自交或测交。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红眼灰体,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需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红眼/白眼这对性状,此时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答案] (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命观念)
2.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科学思维)
3.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科学探究)
4.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社会责任)
结果
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
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
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出现两种新性状(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
n(n>2)
对相对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
n对
F1
配子类型及比例
2,1∶1
22,(1∶1)2
即1∶1∶1∶1
2n,(1∶1)n
配子组合数
4
42
4n
F2
基因型
种数
31
32
3n
比例
1∶2∶1
(1∶2∶1)2
(1∶2∶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
2n
比例
3∶1
(3∶1)2
即9∶3∶3∶1
(3∶1)n
F1测
交后代
基因型
种数
21
22
2n
比例
1∶1
(1∶1)2
即1∶1∶1∶1
(1∶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
2n
比例
1∶1
(1∶1)2
即1∶1∶1∶1
(1∶1)n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基因所在
的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题型分类
解题规律
示例
种
类
问
题
配子类型(配子种类数)
2n(n为等位基因对数)
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数为23=8
配子间结合方式
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4×2=8
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
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等于各性状按分离定律所求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的乘积
AaBbCc×Aabbcc,基因型为3×2×2=12(种),表现型为2×2×2=8(种)
概
率
问
题
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比例,然后利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为1×(1/2)×(1/2)=1/4
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比例
按分离定律求出纯合子的概率的乘积为纯合子出现的比例,杂合子概率=1-纯合子概率
AABbDd×AaBBdd,F1中AABBdd所占比例为(1/2)×(1/2)×(1/2)=1/8
父本
母本
F1
有色子粒
无色子粒
有色子粒玉米植株X
AAbbcc
50%
50%
aaBBcc
50%
50%
aabbCC
25%
75%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
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
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
圆单×
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
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相对
性状
对数
等位
基因
对数
F1配子
F1配子
可能组
合数
F2基因型
F2表现型
种类
比例
种类
比例
种类
比例
1
1
2
1∶1
4
3
1∶2∶1
2
3∶1
2
2
22
(1∶1)2
42
32
(1∶2∶1)2
22
(3∶1)2
3
3
23
(1∶1)3
43
33
(1∶2∶1)3
23
(3∶1)3
…
…
…
…
…
…
…
…
…
n
n
2n
(1∶1)n
4n
3n
(1∶2∶1)n
2n
(3∶1)n
组号
杂交组合
F1
F2
1
红花×甲
红花
红∶白=3∶1
2
红花×乙
红花
红∶白=9∶7
3
红花×丙
红花
红∶白=27∶37
4
甲×乙
红花
红∶白=27∶37
5
乙×丙
白花
白花
6
甲×丙
白花
白花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此处“非等位基因”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而同源染色体上及同一条染色体上都有“非等位基因”。
2.“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减Ⅰ后期)过程中,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条件为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并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1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F2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4.若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时,可能会出现9∶7、13∶3、15∶1、12∶3∶1、9∶3∶4等分离比。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株)
实验1
P1×P2
紫花
紫花(60),白花(18)
实验2
P3×P4
紫果皮
紫果皮(56),绿果皮(17),白果皮(5)
实验3
P1×P4
紫果皮、
绿果肉
紫果皮、绿果肉(44),紫果皮、白果肉(15),绿果皮、绿果肉(15),白果皮、白果肉(4)
实验
P 纯合正常翅红眼♂×卷翅紫眼♀→F1
卷翅红眼 229(♂117,♀112)
正常翅红眼 236(♂120,♀116)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5单元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解析),共28页。
这是一份2022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第17讲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学案新人教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概念检测,合作探究,考向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第15课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学案新人教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