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本课尝试运用多媒体音乐动画将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图谱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对比,感知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的旋律特点,将音乐形象化、可视化。老师精心录制了本校合唱团学生演唱《红蜻蜓》的合唱音频资料给学生们聆听欣赏,拉近了合唱和孩子们的距离,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有信心地参与到合唱活动中,并体会到合唱带来的美好和愉悦。在教学中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演、录音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演唱中,尤其是老师用手机录音功能记录下学生的演唱,将生活中常用的多媒体手段引入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体验演唱的成功,激励着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合唱变得更为轻松和快乐。
2二、教材分析
歌曲《红蜻蜓》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低音 5- 高音i”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3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选择适当的演唱方法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进行简单的评论。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喜欢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音乐成果,对知识不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4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气息演唱歌曲《红蜻蜓》,感受并
表现出蕴含在歌曲中的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用身体的律动体验、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能认识并运用力度记号。初步感觉旋律的进行方向和力度变化的关系。
3、在能优美演唱歌曲主旋律的基础上,尝试用哼名“lu”加入两声部的合唱,主动聆听,做到两声部声音和谐,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气息演唱歌曲《红蜻蜓》。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哼名“lu”加入两声部的合唱,主动聆听,做到两声部声音和谐。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聆听导入
学生活动:
1、学生问好,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完整聆听附小萤火虫合唱团演唱《红蜻蜓》的合唱录音。边聆听边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聆听后,学生相互交流,分别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音乐要素和合唱相关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师问好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2、聆听之前,师简介歌曲《红蜻蜓》音乐背景。引导学生围绕音乐要素聆听。速度?情绪?歌曲的演唱形式?
3、师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对音乐要素做简要说明,板书学生感受。
设计意图:
拉近合唱和学生的距离,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有信心地参与到合唱活动中。为接下去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活动2【讲授】尝试两声部合唱学习
学生活动:
1、学生一边看着《红蜻蜓》的歌谱,一边聆听合唱谱的介绍。
2、学生随着师的琴声用“LU”哼唱歌曲高声部的旋律。简短交流哼唱高声部旋律的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
3、学生看着高声部旋律图谱的音像动画,想象高声部的旋律线像什么?交流自己的直观感受和想象。
4、学生了解旋律线的知识,理解其含义。学生用歌声和手势律动体验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5、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力度记号,找出歌曲中哪些地方需要运用力度记号演唱?
6、学生带上歌谱中的力度记号慢速演唱歌曲《红蜻蜓》。学生尝试说出力度记号和旋律变化之间的关系。
7、学生找出换气记号,用自然的呼吸完整演唱歌曲。
8、学生演唱高声部的旋律的同时,聆听老师加入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9、学生反馈听到低声部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聆听老师的演唱,找出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初步了解日本歌曲旋律中常用的音,试着哼唱体验。
10、学生一边看低声部的旋律图谱,一边哼唱低声部的旋律。
教师活动:
1、师打开课件,一边指谱,一边讲解合唱记号的音乐知识。
2、师弹奏歌曲《红蜻蜓》的高声部旋律,提示学生看歌谱。师引导学生自由抒发心中对旋律的感受,
3、师播放课件中旋律图谱的音像动画,给学生欣赏。启发边看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4、师讲解旋律线的音乐知识,并板书。师加入到学生中,师生共同体验旋律线的高低起伏。
5、师播放课件中的大歌谱,和学生一起找力度记号。将渐强和渐弱板书。
6、师启发学生力度记号和旋律变化有关系吗?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板书学生的回答。
7、引导学生看着换气记号演唱,自然整齐的呼吸。
8、师在学生演唱高声部旋律时,在第二遍自然地加入低声部的演唱。
9、师聆听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师演唱低声部的歌谱。介绍日本歌曲旋律常用到的一些音阶,并弹奏给学生聆听,说出其特点。
10、师播放低声部的旋律图谱音像动画,引导生用律动感受。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音像动画的形式,突出了歌曲旋律形象的生动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旋律的特点,加深了音乐理解。在歌唱中引导学生关注力度与旋律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深层次学习。
巧用多媒体辅助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是突破合唱难点的有效方法。旋律图谱让学生直观对比感受高、低两声部旋律、的特点,为合唱建立基础。
活动3【活动】深入合唱练习
学生活动:
1、学生尝试聆听高声部的旋律的同时,演唱低声部。
2、学生尝试二声部的合唱练习,边看高、低两声部的旋律图谱,边进行合唱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歌词,深入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4、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其他学生用“LU”合唱高、低声部的旋律,为朗诵的学生做背景音乐,营造意境。
5、学生加入三段歌词完整演唱歌曲。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演唱的问题,向大家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教师活动:
1、师播放课件的音频资料,提示学生听高唱低。
2、师播放课件中两个声部同时出现的旋律图谱,引导学生相互聆听。
3、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板书表达的情感。
4、师弹奏歌曲伴奏,提示朗诵的学生声音洪亮,合唱的学生声音柔美,为朗诵起到烘托的作用。
5、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聆听自己的演唱,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师板书歌曲的难点。
设计意图:听高声部的旋律唱低声部,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是突破合唱难点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加入合唱做朗诵背景音乐,为歌曲学习营造了美好的境。让合唱练习再一次得到巩固。
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 童年的音乐红蜻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四年级下册第4课 童年的音乐红蜻蜓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跟琴唱,拓展活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音乐红蜻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红蜻蜓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跟琴唱,拓展活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演唱)小小少年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演唱)小小少年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