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第二节 城市化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第二节 城市化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规律•深化整合,思路•典题透析,题组•训练突破,思路导引,尝试解答,情境素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城市化的进程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 集聚和城市 不断扩大、 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 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或 阶段。(填字母)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 的压力。
2.不合理城市 化的影响
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地理实践力搜集相关材料,分析北京市的城市化会对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空气中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等等。
考向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特别提醒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城市人口减少。
【典例】 (2020山东卷,5~6)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同城化为背景材料,以安徽城市间客流状况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同城化以及影响客流量的因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思路导引】
解析 本组题以同城化为主题,考查运用城市体系相关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相邻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关系紧密,适宜推进同城化。合肥与巢湖相邻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且合肥为一级枢纽城市,其他城市组合绝大部分为单向首位客运流向城市,由此可判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合肥—巢湖,B项正确。第(2)题,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因此邻近的滁州发往南京的客流量大。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所以虽然合肥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C项正确。答案 (1)B (2)C
角度1 发达国家城市化(2020湘赣名校联考)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完成1~2题。
1.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2.“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
答案 1. D 2. B 解析 第1题,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主要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服务范围,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从而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D项正确。第2题,“平衡城市”规划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从而缩小巴黎和法国其他城市规模的差异,优化法国城市的规模结构,B项正确。
角度2 我国城市化(2020山东青岛高三三模)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2003—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A.交通状况B.经济发展水平C.科技实力D.对外开放水平4.引起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B.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C.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D.辐射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
答案 3. B 4. B 解析 第3题,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上海在这几个城市中经济最发达,各城市交通、科技和对外开放水平差距并不是最大,故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B项正确。第4题,2005—2012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市经济水平没有下滑;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辐射区交通便捷程度提高会使辐射半径扩大。B项正确。
考向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拓展延伸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职能。(2)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典例】 (2019 天津卷,9)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 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 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 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素养解读】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考查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角度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0河北唐山高三一模)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内每个城市的职能各具特色并实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日本东京都市圈(下图)由“一都三县”组成,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1~3题。
1.以东京都心为中心,半径50千米以内城市(区)的主要职能为( )A.交通运输B.商业金融C.文化教育D.工业制造2.东京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中心城市的规模B.周围城市的数量C.交通设施的完善D.区域的人口密度
3.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都心( )A.人口老龄化突出B.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差距加大C.“热岛效应”减弱D.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减弱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可以看出,东京的主要职能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新宿主要职能为商务办公、娱乐中心,涩谷主要职能为信息商务、娱乐中心,多摩新城的主要职能有居住、金融保险、教育,千叶新城的主要职能有生态园区、国际空港和海港工业,综合起来,半径50千米以内城市(区)的主要职能为商业金融,B项正确。第2题,都市圈是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因此交通设施的完善是决定都市圈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中心城市的规模对都市圈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其辐射的范围必须以便捷的交通为前提,A项错误。决定都市圈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心城市的辐射能量、交通的便捷程度和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与差
异等,而不是由周围城市的多少、区域的人口密度决定,B、D两项错误。第3题,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的部分城市职能被疏解到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导致外来的劳动力减少,老年人口比例增大,老龄化趋于严重,A项正确。都市圈以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发展,从而缩小城市间的经济差距,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B项错误。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下垫面改变,高层建筑增加,废热增多,“热岛效应”增强,C项错误。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都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会减弱,D项错误。
角度2 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2020广东珠海高三一模)生态树池是设置在车道两侧以滞蓄、净化并渗排雨水径流的城市生态设施,兼具遮阳挡风、除尘降噪等功能。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地的生态树池景观及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A.落叶阔叶乔木B.常绿硬叶乔木C.常绿针叶乔木D.常绿灌木5.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其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 )A.提示行人注意安全B.增加入池径流总量C.防止入池固体堵塞D.降低入池径流流速
答案 4. A 5. C 解析 第4题,由题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下游亚热带气候区,夏季多雨,不适合蒸腾作用弱的常绿硬叶乔木,B项错误。该生态树具有遮阳作用,常绿针叶乔木生长缓慢,叶片小,常绿灌木低矮,遮阳效果差,C、D两项错误。落叶阔叶乔木生长快,树冠庞大,叶片大,夏季遮阳效果好,蒸腾作用强,冬季落叶,蒸腾作用弱,适合当地气候条件,A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溢流井建在生态树池,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地表径流由路面流入生态树池时可能会携带一些泥沙、树叶等固体物质,如果将溢流井口凹入地面,沉积物会在井口堆积,阻塞径流汇入。故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防止入池固体堵塞,C项正确。生态树池内行人较少,提示行人注意安全不是主要目的,A项错误。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总量影响较小,B项错误。井盖形状对入池径流流速影响较小,D项错误。
热点透析建设生态城市
材料一 上海城博会于2020年11月举办,城博会继续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向国际,服务全国,引领长江三角洲,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材料二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城市病”,如图所示。
材料三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角度1】近十年来,上海许多大型展览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角度2】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答案 浦东新区属于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
答案 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人口稠密。原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角度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 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图形突破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城市人口比重或人口密度,判断城市化阶段。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从下图中可以判断出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
【典例】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城市两个年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为依托,考查城市化进程,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思路导引】
解析 第(1)题,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越多。根据图中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2010年比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第(2)题,图中2010年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郊区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结果。答案 (1)D (2)D
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下图示意190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注:中国1949年以前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史》。因缺乏1921年和1941年的数据,用1928年和1937年的数据代替,1949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1991年以来,与中国相比,印度( )A.流动人口少B.人口增长速度慢C.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D.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多2.印度城镇化( )A.速度一直比中国慢B. 1951—1991年速度一直比中国快C.水平始终比中国低D.总体上水平低,速度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二 第二节 工业地域联系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上游工业,下游工业,发展变化,发展中,规律•深化整合,思路•典题透析,图示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第二节 城市化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城市人口,城市化的意义,社会经济,热岛效应,卫星城,公共交通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八章 一 第二节 农业地域类型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关键能力整合突破,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必备知识自主诊断,商品交换,混合型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劳动力,机械化,规律•深化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