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
展开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期间 ;从工业革命开始 。 (2)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特别提醒 (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4)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某些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死亡率较高。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3)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2.我国人口分布(1)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高山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地区少。(2)人口分布界线: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多西少。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 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2)谋求措施
地理实践力新加坡面积小,而人口密度大,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上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较为发达,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大。
考向一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方法
(1)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型(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2)定量判断
(3)根据人口年龄构成判断①年龄越轻,所占比重越大的,一般为传统型。②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老年人口占比较大的,一般为现代型。
方法归纳 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典例】 (2020全国Ⅲ卷,4~6)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 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素养解读】试题以人口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人口出生率、年龄结构、人口增长特征。通过对人口的综合考查,培养了学生判读、获取地理统计图表信息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解析 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项正确。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在2010年年龄在41~53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项正确。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
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项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A项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C项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项错误。答案 (1)D (2)C (3)B
角度1 人口数量的变化(2020安徽合肥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一年是( )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6年2.2014—2016年,该省人口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计划生育政策调整B.城市房价增长快C.生活水平大幅提高D.产业升级和转型
答案 1. D 2. D 解析 第1题,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即年均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由图可知,2016年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和的绝对值最大,故2016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2014—2016年,该省人口增长变化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人口机械增长率上涨快,说明该省的人口拉力因素增强。结合选项,产业升级和转型可能会吸引大量人员来此务工。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迁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机械增长作用较小。生活水平在三年内很难大幅提高。D项正确。
角度2 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判读(2020河北唐山一模)下面是甲、乙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4.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依靠科技,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
答案 3. D 4. A 解析 第3题,乙地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其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D项正确。第4题,乙地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生率低。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可以解决短期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问题,A项不合理。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项合理。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项合理。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可以减轻年轻人负担,D项合理。A项符合题意。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如下表所示。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典例】 (2018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素养解读】本组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及人口问题的地区差异,突出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综合思维。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有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因此不是生育观念的影响,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第(2)题,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比较高,A、C两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答案 (1)C (2)B
角度1 人口问题及产生原因(2020山东青岛高三二模)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城乡差异十分明显。下图示意不同年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据此完成1~2题。
1.1982—2010年,我国( )A.镇老龄化出现时间早B.乡村老年抚养比上升C.市镇劳动力数量减少D.市乡老龄化差距缩小2.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乡村与市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环境优美B.城市化水平降低C.交通设施完善D.人口迁移量增加
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82—2010年,我国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最先超过7%,因此乡村老龄化出现时间早,A项错误。图中显示,1982—2010年,我国乡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因此乡村老年抚养比上升,B项正确。尽管1982—2010年,我国市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但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也在上升,同时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市镇流动,因此市镇劳动力数量在增加,C项错误。图中显示,1990—2010年,市乡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差距有增加趋势,因此市乡老龄化差距有扩大趋势,D项错误。第2题,图中显示,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乡村与市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增大,这是因为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年轻劳动力数量增加,加快了乡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了市镇人口老龄化速度,D项正确。
角度2 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020湖南岳阳联考)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变化趋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4.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提高制造业水平 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④延迟退休年龄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 3. A 4. C 解析 第3题,全国总人口×全国劳动力人口比重=全国劳动力人口。计算可知,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A项正确。同理可得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由于存在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现象,并不能说明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B项错误。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而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C项错误。2010年城镇人口少于农村人口,D项错误。第4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约为50%左右,劳动力的减少必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充盈劳动力,可以延迟退休年龄,④正确。提高制造业水平,可以加大科技和先进设备的投入,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减轻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压力,②正确。C项正确。
考向二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 结合加拿大人口和矿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加拿大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2)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素养解读】本组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同时考查了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 第(1)题,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因而气候(气温)条件是制约加拿大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第(2)题,加拿大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因而其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答案 (1)D (2)A
角度1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2020浙江杭州高三一模)下图是据上海市2012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绘制的上海市各项指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值统计柱状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密切的指标是( )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C.经济发展水平D.垃圾处理能力2.有利于提高上海市今后环境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有( )①减少人均建筑面积,提高人口密度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居民迁往郊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 B 2. B 解析 第1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且是资源中的最短板;图示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相比,淡水资源相对较少,是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密切的指标。第2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资源越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所以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提高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
角度2 环境承载力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某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完成3~4题。
3.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4.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所占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B.巴西所占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C.印度尼西亚所占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D.印度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
答案 3. A 4. C 解析 第3题,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影响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国土面积、水源等,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第4题,中国所占比重大与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所占比重大与气候条件有关;印度尼西亚所占比重小与其国土面积小有关;印度所占比重小,但印度耕地面积大。
图形突破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一般表示方法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判断方法①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男女比例差异。②定类型a.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例大,塔形下宽上尖;b.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塔尖)急剧收缩;c.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例小,中年以上人口比例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
③析变化a.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b.异常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①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②处)。其变化可能是由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③处)。可能是纺织等对女性职工需求较多导致的。
【典例】 (2019全国Ⅰ卷,4~5)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素养解读】本组题考查了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其影响等知识,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解析 第(1)题,由思路导引可排除B、D两项。材料图表示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无法得出人口数量多少的信息,排除A项。故选C项。第(2)题,“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说明有大量劳动力迁入欧盟,会缓解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故选B项。答案 (1)C (2)B
(2020广东广州二模)1946—1964年美国出生婴儿高达7 600万人,这个群体被称为“婴儿潮一代”,“婴儿潮一代”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下图是1970年和2000年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婴儿潮一代”人口增长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B.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C.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D.新时期科学技术革命2.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 )A.快速增长B.负增长C.稳定增长D.零增长
答案 1. A 2. C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因此引起1946—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人口增长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中年期,美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呈稳定型(塔形较直,塔尖收缩),因此美国人口增长特点转变为稳定增长,C项正确。
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关键: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三项要素的值与数轴上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全部向右由大到小,也可以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判读方法①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A、B、C。②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线(a、b、c)。③读出a、b、c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值,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6%、65岁及以上约为17%。④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典例】 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素养解读】本题以三角坐标统计图呈现人口年龄结构的时间变化,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影响,旨在考查统计图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考查了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③国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20% 鼓励生育B.15% 采取移民政策C.60% 计划生育D.30%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 1. B 2. A 解析 第1题,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国0~14岁儿童比例最大(60%),故人口增长最快。第2题,③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要鼓励生育或接纳外来移民,以增加劳动力。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下图: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做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需先做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做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过Ⅰ点的虚线。(Ⅱ、Ⅰ、Ⅳ、Ⅲ四点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0.5%、1.6%、2.9%)。
【典例】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素养解读】本组题考查了世界和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人口变化状况,在掌握地图判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区域地理区分各大洲人口变化,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都有很好的考查。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项错;图示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B项错;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C项错;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项正确。第(2)题,图中①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代表非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代表欧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③,因此②代表亚洲,③代表北美洲。答案 (1)D (2)C
台湾省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即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省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1~2题。
1.台湾省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省的(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C.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含答案),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口密度,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经济落后,汉族居民,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全面二孩,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0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0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课件,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