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
展开第一个课例,是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第二个课例,是第三单元的最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第三个和第四个课例,是第四单元《加和减》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课时《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四个课例?
这四个课例涵盖了除统计与概率领域以外的其他领域,包括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综合实践活动。除此以外,还包括了计算课的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
课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这是小学阶段学习平面图形的第一课,是小学生建立“平面”这个概念的开始。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一上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课教材的结构分为三部分:新授、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教学容量还是比较大的。
新授部分教材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复习已经学过的形体。从教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个小朋友在搭积木,这其实就告诉我们:复习旧知的过程不是通过看图完成的,而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到操作活动中。也就是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感受形体上的面。
第二步,从形体上描画出图形,这个描画的过程也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把图形从形体上抽象出来后,再在形体上找一找类似的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表象,这整个过程就是抽象面的过程。
第三步,在描画出了各种图形之后,教师给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教材中的试一试部分分成了2个层次:
先是识别各种物体的形状,然后再回归到实际中找一找身边的图形。
练习的过程分成三个水平:
第1、2题是第一个水平,第3题是高于第一个水平的,第4、5题是水平层次最高。为什么说是三个层次?
第1题和第2题都是让学生动手做图形,第1题是用钉子板围一围,第2题是用方格纸画一画。但是这2题的共同特征都是需要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任务。把画放在围的后面是因为画比围需要学生更多的精细化动作,沿着尺子画直线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3题是统计每种图形的个数,这题需要学生从众多图形中识别出每种图形,而且出现了图形的变式——斜放的图形,并且要进行统计,这是一个相对综合的练习,需要学生识别、分类的能力,所以高于第一个层次。
第4题和第5题还是让学生描画形体上的面,这个操作过程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具有一定的经验,所以这2题需要学生相对对立的完成,并在画出图形后发现一些形体上的特征或规律。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属于最难的层次。
纵观整课教材: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是:从体抽象出面,最后再回到体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对教材的细致分析,我们就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图形,了解名称。
数学思考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目标:独立探究的精神和与同伴的合作完成任务的意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感受面——抽象面——给名称的过程。
教学的难点:抽象面的过程。
2020-2021学年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活动,认识长方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下册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搭一搭,画一画,摸一摸,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课堂总结,课外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二 认识图形(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复习激趣,操作感知,探索新知,巩固延伸,实践运用,动脑动手,自我创造,快乐游戏,巩固深化,全课总结,活动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