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7 求索真理的历程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
展开目录TOC \ "1-3" \h \u
\l "_Tc5302" 常考点0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l "_Tc19706" 常考点0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8
常考点0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典例1】
“学而后方知,知而后必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实践者。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认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坚守人民立场,扎根实践沃土,努力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这体现的哲学意义是( )
①正确认识是建立在深入实践基础上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③系统学习是提高认知能力的决定因素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详解】
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实践者。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正确认识是建立在社会实际基础上的,①正确。
②∶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②排除。
③∶理论学习是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错误。
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坚守人民立场,扎根实践沃土,努力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④正确。
故本题选B。
【典例2】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能找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答案】A
【详解】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符合题意。题意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不合题意。题意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涉及实践社会历史性特征,C不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技巧点拨】
1.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实践的基本特征
提醒 ①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②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的表现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提醒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①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应。
②联系: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对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变式演练1】
1.2020年,中国采用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重力仪等国产仪器对珠峰海拔高程进行第三次测量,宣布珠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此次测量指标精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自主测量水平的新高度。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④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方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D
【详解】科学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中国先进国产仪器对珠峰海拔高程进行第三次测量,创造了中国自主测量水平的新高度。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①③符合题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有助于获得正确认识,但“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说法太绝对 ,排除②。获得认识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或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自己参加实践并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方法,排除④。
故本题选D。
2.具有底线思维的人会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看到事物的远景,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欣然接受,这让他们有机会摆脱内心的焦虑,最终出现的可能是最好结果。之所以可能出现最好的结果,是因为( )
①客观的评价有助于人们明确活动目的,让目标更直接快捷地转化为现实
②客观的评价有助于人们发挥主动创造性,促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
③底线思维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可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④底线思维有助于人们对各种替换方案综合思考,可减少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使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客观的评价属于认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具有底线思维的人会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看到事物的远景”说明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促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②正确。“这让他们有机会摆脱内心的焦虑,最终出现的可能是最好结果”说明底线思维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可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摆脱内心的焦虑,而不是有助于各种替换方案的思考、减少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变式演练2】
1.港珠澳大桥从最早提出设想到设计,再到开工、全线贯通、正式通车,历时35载。面对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建设者们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克服说不完的困难,战胜数不尽的挑战,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主要说明( )
①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
③研究中获得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④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群体共同完成的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详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主要说明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②符合题意。研究中获得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认识能够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③说法错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是群体共同完成的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0年11月上旬,针对接踵而至的今年第19号台风“天鹅”及第20号台风“艾莎尼”,中央气象台密切监测并接连发布预警,预报这两个台风将给我国南部海域等地带来强风暴雨,有效防范了台风的不利影响。发布气象预警说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改造规律能够造福人类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中央气象台密切监测并接连发布预警,预报这两个台风将给我国南部海域等地带来强风暴雨,有效防范了台风的不利影响。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不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③错误。
故本题选C。
【变式演练3】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建设智慧城市②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③学习群众路线④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详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建设智慧城市属于实践活动,①正确。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属于实践活动,②正确。学习群众路线属于纯主观思维性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属于实践活动,④正确。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从此踏上了奔赴月球的征程。“嫦娥四号”预计于2019年年初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着陆并进行巡视勘察。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收集这个区域岩石的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组成。由此可见(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规律可以为人类所利用和改变的
③认识的发展需要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④实践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详解】材料中“‘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并进行探测活动,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收集这个区域岩石的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组成”,这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需要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故①③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可以被利用但不能被改变,故②说法错误。实践的成功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常考点0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典例1】
神经科学家希瑟·卡梅隆通过普通鼠类及无法产生新神经元的鼠类的实验,发现神经发生与遗忘、焦虑、抑郁和注意都存在联系,这让神经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神经元和整个海马体在大脑中扮演的角色。这佐证了( )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们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③过往的真理性认识会随实践的发展而被推翻 ④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通过相关鼠类的实验(实践),让神经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某些问题,这体现了①④。科学实验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但科学实验不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②错误。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典例2】
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判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现象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没有界限
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详解】曾经的“一己之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说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①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但两者有明确的界限,②错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反沉默螺旋”,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③正确。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的过程,并不是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真理性的认识并没有被推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技巧点拨】
1.真理及其特点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点
提醒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真理的具体性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
(3)真理与谬误
2.认识过程
【变式演练1】
1.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选择性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排斥那些和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结果。这表明( )
①真理总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②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详解】材料并不是在反映真理使用的条件和范围,而且“真理总是有条件的”说法绝对化,①排除。 “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强调的是认识的对象,材料未涉及,②排除。 “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选择性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排斥那些和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说明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正确切题。人们的立场、观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思维方法、价值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证实性偏差”强调主观因素对人们认识的影响,④正确切题。
故本题选D。
2.美国NASA航天局研究发现,火星上仍有大量的水被埋藏在地壳下,而非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火星是个干燥的星体,火星上的水已全部流逝到了太空当中”。这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美国NASA航天局研究发现,火星上仍有大量的水被埋藏在地壳下,而非此前人们普遍认为的“火星是个干燥的星体,火星上的水已全部流逝到了太空当中”。这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①④入选。材料并未涉及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②不选。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变式演练2】
1.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对火星的探测,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只是一个开端,预计在2028年前后,我国将开展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返回的尝试。除此之外,我国还计划发射木星探测器……我国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将永不停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可能产生多个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②人类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在实践中发展认识
③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能够推动认识发展
④人类的认识发展是一个认识-实践-认识多次反复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我国对火星的探测,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只是一个开端,预计在2028年前后,我国将开展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返回的尝试,除此之外,我国还计划发射木星探测器……我国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将永不停步,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能够推动认识发展,也说明人类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在实践中发展认识,②③正确。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①说法错误。人类的认识发展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相关国家对火星进行了多次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是很有限。在近百年的不断探索中,我们认识到火星是一颗沙漠行星,表面多是沙丘和砾石,大气稀薄且存在液态水痕迹。随着“天问一号”等探测器对火星开展探测,我们对火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②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③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④揭示宇宙奥秘是我们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B
【详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①错误。随着“天问一号”等探测器对火星开展探测,我们对火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这表明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②③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B。
【变式演练3】
1.1916年,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并提出量子电磁辐射理论、完善光子概念。百年之后,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通过激光的干涉被探测到,而激光技术也基于量子电磁辐射理论。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回归实践的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④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详解】科学发现源于实践,①排除。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新的实践,②错误。正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科学原理推动了后世对客观真理的发现,③符合题意。任何认识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三胎政策公开之后,各种社交媒体瞬间爆炸。网友甲:上面四位老人,下面3个孩子,65岁退休,再带9个孙辈,······哇!真的是“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网友乙:人口出生率提高,一些行业变得紧俏,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网友的不同看法表明( )
①网友的看法是对客观存在的创造性反映 ②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的认识往往会产生差异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网友的精神世界是网友对客观存在反映方式不同的根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详解】网友甲乙观点都是对三孩政策的看法,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创造性反映,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故①入选。网友甲乙观点对三孩政策看法不同,表明受主观因素影响,人们的认识往往会产生差异,故②入选。材料中网友只是观点不同,无法体现出真理与谬误之分,故③不选。 网友对客观存在反映方式不同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主体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对象
实践改造的是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是认识活动,不是实践
性质
实践是一种改造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特点
理解
侧重点
客观物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能动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历史性
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
联系
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表现
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原理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特征
理解
方法论
客观性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者关系
①对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统一: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
含义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专题02 多变的价格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02 多变的价格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共28页。
专题42 寻觅社会的真谛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42 寻觅社会的真谛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共11页。
专题01 神奇的货币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01 神奇的货币 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 作业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年),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