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整合素养升华 (14)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整合素养升华 (14) 课件
内容索引网络化•体系构建实践化•创新应用方法专题 规律揭秘网络化•体系构建 实践化•创新应用 生活在线2020年7月,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等。指导纲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指导纲要强调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视点聚焦(1)劳动光荣,成就梦想;劳动者伟大,创造历史。请你就如何保障学校安全有序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三条建议。(2)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对此问题“真重视不够、真研究不够、真保障不够”,仍存在“这只是学校教育的事”的看法。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氛围引导不足,家校社会脱节明显。请就如何将《意见》真正落地生根,提出两点建议。知识再现(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劳动创造价值,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强化劳动教育,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课本知识,也更懂得学习的真谛;学习是一个过程,师生都需要在劳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究指南(1)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围绕“学校”“安全有序”的要求,用好发散思维方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2)要将《意见》真正落地生根,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如“真重视不够、真研究不够、真保障不够”的问题,可建议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如家校社会脱节明显的问题,可建议学校安排劳动实践课程,企业开放实践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课程中得到锻炼。答案示例 (1)结合学校和自身学习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2)建议:①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要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持。②广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说明:此题具有开放性,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即可)方法专题 规律揭秘微专题七 认识和评析类主观题题型特点 认识评析类试题大体可分为认识类和评析类。按照高考呈现的考查方式主要涉及以下两种典型类型:①正反选择性评论类——对情境材料提供的某一观点,进行正反两种态度(赞同或不赞同)的选择性论证。②观点评析类——对某一观点运用某个哲学观点加以评析(辨析或简评)。如果是辨析题,答案应该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指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结论的分析说明。【例题】 (2019·江苏卷)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解析 本题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设置人们对传统手工艺认识变化的情境,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问第一步,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有哪些,两种观点分别是“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和“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第二步,在联想到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对两种观点作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第三步,根据“观点”属于社会意识,材料中所述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属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确定并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组织答案即可。【方法指导】(1)三要素:论点+论证(批驳)+正确的做法(2)对于辨析类试题来说,判断或辨别(辨)是分析说明(析)的前提条件,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对题目作出科学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②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既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③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外条件下是错误的。(3)凡属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辨析题,一般先表明辨别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全面和具体地分析肯定或否定的理由。凡属于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辩证否定的辨析题,一般不要先表态,应在具体分析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不论哪一类辨析题,在具体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阐明辨析的理论根据,并依据辨析的理论根据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之处,或者哪些正确或错误;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等等。[对应精练]1.(2019·北京卷)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大国。我国对发明专利进行保护并设置了保护期限。有同学提出疑问:技术不像苹果,一个苹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术却不一样,一个人使用一项技术的同时并不会妨碍他人使用,技术共享看起来对大家都有利。那么,为什么要对专利进行保护?而且既然保护,为什么不是永久保护而要设置保护期限?参考资料包的内容,针对这位同学的疑问,从经济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资料包◇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修正案(草案)大幅提高了故意侵犯、假冒专利的赔偿和罚款额。◇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对发明专利给予20年保护期限。在保护期内,使用某项专利须得到专利所有者的授权。专利超过保护期限,其他人可以无偿使用专利。◇对于各行业的技术领跑企业来说,专利授权收入是重要的盈利来源。以某企业为例,2018年专利授权收入占该企业总收入的20%以上,其他企业如使用其专利,所生产的每件产品需要按售价的3%—5%支付专利费用。◇下图反映了专利数量与行业竞争程度的关系。 答案 (1)①我国现阶段对技术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市场上出现故意侵犯、假冒技术专利的现象,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对技术专利进行保护,是利用法律手段克服市场自发性的宏观调控的表现。②对技术专利进行保护,可以促进企业掌握关键技术,是实现企业长足进步的重要手段。③对技术专利进行保护,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人们的收入。④是国家践行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2)为技术专利设定期限,是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也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与世界接轨的重要表现;对专利设置期限是为了防止垄断与过度竞争的有效手段,既保护专利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2.(2016·江苏卷)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答案 “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解析 本题以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为背景来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解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问属于评析类试题,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组织答案。具体来说,要先用矛盾的含义说明“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电影发展要处理好“叫好”与“叫座”的关系;其次,要说明在这两个方面中,“叫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叫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电影发展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年夜饭,看网络春晚,网上订机票或者电影票……针对传统年俗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有人认为,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答案 观点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理由:(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连接更紧密,但现实空间中的关系却日渐疏远,于是每到节日时,人们总是感觉味儿淡了。(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渐渐逝去,在互联网漂亮的外衣下,最终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观点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迸发出新的生机。理由:(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3)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4)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4.当下,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电子阅读、自媒体阅读为代表的“新兴阅读”兴起,这种知识呈现“碎片化”的阅读,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在林林总总的阅读方式中,应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主,值得深思和讨论。相比碎片化阅读而言,系统性阅读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本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守传统的系统性阅读这块精神高地,把读书作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首要方式。全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兴阅读”,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新兴阅读”更感兴趣也不难理解。况且“‘碎片化’阅读”本身具有更新快、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等诸多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花在浏览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留给读书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了。“‘碎片化’阅读”肯定比不阅读要有好处,对从来不看书的人来说,通过“刷屏”能够接触一些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也是很好的,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读屏”上,就值得商榷了。这种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性不够、选择性不大、思考性不深等局限性。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出现,有人认为“碎片化知识会使人变得浅薄、盲从”。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阐明理由。答案示例1 不同意。学习碎片化知识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一个途径。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对碎片化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人们面对碎片化知识可以进行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答案示例2 同意。碎片化知识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不利于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接受碎片化知识,就难以形成对事物深刻而独立的认识。31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单元整合素养升华 (16) 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整合素养升华 (13) 课件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单元整合素养升华 (3)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