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671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671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671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共6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 ( 2分 ) 判断句子类型,请选择正确选项。( )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反问句 D. 祈使句
2. ( 2分 ) 找出读音错误的词语( ) A. rì chū日出 B. jiù zēng ān旧曾谙 C. jiāng nán江南 D. lǜ rú lán绿如蓝
3. ( 2分 )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 A. 排比 B. 比喻 C. 比较 D. 举例子
4. ( 2分 ) 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表示“看”的词语,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 ①你骑在马上,可以________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②________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③战士们手握钢枪________着前方。④站在山顶________,整个村庄尽收眼底。A. ①仰望;②俯视;③眺望;④注视 B. ①俯视;②仰望;③注视;④眺望
5. ( 2分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理解正确的是( )。 A.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6. ( 2分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理解正确的是( )。 A.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7. ( 2分 )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忆江南》是一首_____。A. 曲 B. 词 C. 诗
8. ( 2分 ) 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表示“看”的词语,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 ①你骑在马上,可以________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②________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③战士们手握钢枪________着前方。④站在山顶________,整个村庄尽收眼底。A. ①仰望;②俯视;③眺望;④注视 B. ①俯视;②仰望;③注视;④眺望
二、判断题
9. ( 2分 ) 判断句子的正误。
“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思。
10. ( 2分 ) 读《忆江南》《望洞庭》判断对错。
“忆江南”“望洞庭”都是词牌名。
11. ( 2分 ) 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判断句子的正误。
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
12. ( 2分 ) 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判断句子的正误。
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三、填空题
13. ( 1分 ) 《独从敬亭山》这首诗里,只有________和诗人相伴相依。
14. ( 2分 ) 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每个句子更加具体
①一群群鱼儿,在________地跳跃。
②两岸满是________的野花。
15. ( 2分 ) 从《独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独的心情。
16. ( 2分 ) 辨一辨,填一填
风趣 兴趣
①王奶奶讲话很________,人们都喜欢和她聊天。
②小明对画画没有________,他更喜欢唱歌。
17. ( 3分 ) 读《独坐敬亭山》看拼音写词语jìngtíngshān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 ( 3分 ) 读《独坐敬亭山》看拼音写词语jìngtíngshān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9. ( 4分 ) 看拼音写词语。zhè jiāngpén zāiyóu tóngé jiǎ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4分 ) 看拼音写词语fǔ shìwǔ cǎi bān lánjiǎo jiànchóng chóng diéd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5分 ) 根据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内容填空。
双龙洞的外洞很________,像个________;从外洞到内洞的孔隙很________,只能容得下________;双龙洞的内洞很________,什么都看不见。
22. ( 6分 ) 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A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________B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________C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________(2)异 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 ④特别的。 ⑤奇怪。 D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________E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________F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________
23. ( 6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蜿蜒________ 明艳________
昏暗________ 好奇________
仿佛________ 观赏________
24. ( 6分 ) 填空
①古诗“________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②敬亭山在现在的________省宣州市郊外。
③诗中________一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孤独和寂寞的感情。
④“两看相不厌”表达了诗人和________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深厚感情。
四、问答题
25. ( 5分 ) 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26. ( 5分 ) 读课文《桂林山水》,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五、综合题
27. ( 4分 ) 联系课文内容
填空。
(1)“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中的“浮”意思是 。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2)“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这句话中的“柔嫩”意思是 。如果要改换一个词,你认为用哪个词好?请写下来。 。
28. ( 5分 ) 读了文章再回答。桂林山水的形成(节选) 中文“桂林”意为“guì shù zhī lín”,然而,对漓江两岸cù yōng在一起的岩石峰而言,“山林”似乎是更贴切的名字。组成山林的厚层石灰岩曾处于古海洋下。几百万年后,陆地抬升,酸雨开始溶解那些因duàn liè、裂隙变得脆弱的岩石。当陆地第二次抬升时,脆弱的岩石土崩瓦解,留下由抗蚀性较强的石灰岩组成、独立的圆锥形塔柱——最典型的例子被称为塔状喀斯特景观。中国桂林石灰岩地区正好处于经中国南部至越南北部的石灰岩带的延伸部分。(1)根据拼音,填上汉字。guì shù zhī líncù yōngduàn liè (2)填空。A.桂林山水形成的时间是 B.喀斯特景观指的是
六、现代文阅读
29. ( 13分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4)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