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

    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第1页
    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第2页
    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学生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简要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
    那么,什么是诗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阐述,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其实,诗的表达,就是一种修辞技巧。《现代汉语大词典》又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诗,说到底,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诗意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谓“寓情于景”,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含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即具体场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心中惬意溢于言表,而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目睹万物之欣欣向荣,内心亦欣喜复欣然;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现代诗对情的理解,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除了情感,还有情绪、情形、情况。
    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铺张到甚至铺天盖地。情绪不同于情感,情绪更加个人化,是对当下现时的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现代诗多侧重写情绪,写个体情绪的即时发散、渗透和蔓延,因此修辞也呈现出个人独特性。
    比如,同是写现代人的孤寂之静,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所阿的写法是,“世界上所有人迹罕至的寂静,此刻都跑来跟我坐在了一起”,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则如此写,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很有现代感,突出飞机降落时的轰鸣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特立尼达岛的诗人德瑞克·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蒙,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这些诗,都将各自感受到的情绪渲染到极致,突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这是一种现代诗的诗意。
    无论情感和情绪,都有情的要素与元素,“情境”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时空急速运转变化的时代,截取诗意和保存诗意更显必要。
    上述对诗的认识和理解,是我理解和创作诗歌的一个基础。当代生活由于移动区域扩大,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改变了,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成为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
    比如我有一首短诗《抒怀》,是和一位友人谈论各自理想的,我只是在一个具体语境中把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但因使用了一些特别的修辞手法,就呈现了独特的诗意。全诗如下: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这首诗完全是白描手法,把和友人的谈话和情景还原,把此时此景、此情此感加以固定。其中,“间以一两声鸟鸣”使用了旁白手法,使这首诗显得鲜活,有人,有景,还有声,不只是一幅画,还成为一出小小的情景剧。
    以诗的方式保存情感、感受和意义,截取一个个“境”,以诗的方式做现实的切片,来储存一切,并使之永远保留。诗的方式,就是修辞方式。
    (摘编自微博橙子辅导《通过修辞构造诗意》)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体诗的诗意来自体式优势,造境只是加强诗意,新诗需要修辞来弥补体式的不足。
    B. 新诗的形式是散文的形式,只有摆脱这种形式的影响,新诗的诗意才能够得到保证。
    C. 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情景关系的建立来完成对“情境”的强调,以此呈现独特的诗意。
    D. 现代诗需要诗人使用富于个性的修辞手段,因此面对相同母题,诗人情绪也会不同。
    2. 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把某些细节、场景和瞬间作为一个情境单元来加以关照,这与古典诗歌中对情境的认识存在相通之处。
    B. 作者截取与友人谈理想这一情境并写入诗中,既指出了二人理想的不同,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珍视。
    C. 现代诗表达的情绪比古诗表达的情感更加个性化,因此诗人写作时可能用到一些传统诗歌中没有的修辞手法。
    D. 《抒怀》中,作者使用白描和旁白的手法,把生活中具体的见闻感受作为情境单元加以固定,表现出独特的诗意。
    3. 下列诗句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本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B.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C.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D.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 简要分析文章论证结构。
    5. 当今有的诗人故意使用低俗意象来彰显个性,并宣称这就是诗意。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凉州
    徐兆寿
    我是从凉州开始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十八岁那年,第一次出门,就往西去,顺着古丝绸之路,去看天马,去看古道的辙痕。无边的忧愁便吹进了我的胸膛。那一年我写下不少的诗。然后往东,去看现代性支配下的当代中国。再后来,我不断地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看遍了中国。
    我在中国的边缘向着中心不断地徘徊着,就像卡夫卡《城堡》里的那个主人公一样,终究进不了中心。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因为研究丝绸之路旅游的原因,我开始迈首向西。在废弃的古中国最大的马场上,在被风雨冲蚀得快要消失了的汉长城旁边,在凝固的天马前,在恍如隔世的彩陶前,我曾黯然神伤。它们的声音微弱,甚至沉默着。有那么一刻,我天真地想唤醒它们。
    那尊被确立为中国旅游标志的天马,就是在离我家几公里的地方发掘的,是我出生的第二年发生的奇事,但我直到十五岁那年才知道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不曾对我的家乡产生过什么作用。即使在今天,它也未曾真正地在精神上启示过那里的人们。它飞翔在古老的中国,但它凝固在今天的西北。在这个以经济来衡量一切的势利时代,落后的凉州能带领中国飞翔吗?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提问。
    我曾久久地坐在山丹军马场那个废弃的军营里,试图在精神上遭遇一些什么奇迹,但我失望了。后来,我躺在那无边的荒凉中,想像小时候那样再看一次雄鹰的翱翔,竟然也失望了。汗血马早已成为传说,难道连我小时候常常跑着追的雄鹰也忽然间藏到天空的深处?我在那里写下一首颓唐的诗,回到兰州。
    兰州自命为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可谁认你这个中心?它仍然是北京眼里的边地,是上海人心中的荒地,是广州人心中的沙漠。直到2010年的时候,我在上海仍然碰到有人这样问我:你们那儿有电吗?我忍住些许的愤怒说,没有,我们还点着煤油灯。他又问,你们还骑着骆驼上班和上学吗?我就笑着说,不是,我们骑着猪,骑着豹子。他更好奇地问,真的吗?我没有回答。他又说,你们是不是还是几个人穿一条裤子?我无言了。
    白岩松在美国一所大学演讲时说,中国人是拿着放大镜看美国的,但美国人看中国时把放大镜拿反了。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同一个中国,在同样的政治背景下和媒体影响下,西部人看东部是拿着放大镜,而东部的人们看西部是反着的。
    世界从来都是如此,这就是势。抱怨和愤怒是无效的。你必须重新寻找新的支点,从而确立你自己的世界观。
    在河西走廊的中部,在祁连山北麓的草场上,徜徉着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这个只有一万四千多人的少数民族像一朵鲜花绽放在干涸的河西走廊上,过着与河西土著民完全不一样的游牧生活。随着教育的同质化、旅游的全球化,这个民族充满了表演的色彩,但其内里正在消散。散文作家铁穆尔是那个民族的文化旗手。我在他的散文中看到一个弱小民族在全球化步伐下行将消亡时的无奈、伤痛,乃至悲愤。最近我们开会又住到一起,他送给我一本台湾出版的裕固族人当代生活的口述史。这本书暂时还没来得及看,但我对他近来的工作却极感兴趣,他从河西走廊出发,去寻找裕固族人的故乡阿勒泰,从那里他又寻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先祖空间:阿尔泰语系和欧亚草原。他给我介绍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这一次,我清楚地知道了在我们的北方,其实有一条自古以来就有的文明运河,它与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接触,但我们很少去认识它。我是在新疆的几次考察中隐约认识到它的巨大存在,但因为自现代以来世界的中心在欧美,是从海上抵达那里的,所以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把目光匆匆收回,越过大洋,往彼岸看去。
    去年春天,我邀请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携他新出版的《华夏上古神系》来西北,就他的这部新作与甘肃的学者们进行了一次对话。在朱大可先生看来,整个人类的神话与人种一样,也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它分第一神系和第二神系。第一神系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衰减,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形成第二神系。在亚洲便产生了属于亚洲的第二神系。他认为中国人的神话是从河西走廊这个端口走向中国的。
    他的这个观点令研究先秦文学、文化见长的甘肃学者颇为惊讶,我个人也颇受启发。我倒觉得大可先生的观点我们不一定完全去认可,但他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文化的这样一个思路启发了我。
    我和他后来有一个对话,我认为我们要打破过去关于中国古文明的诸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要把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史的再造作用找出来,参与世界文明的创造,也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将中国真正地融入世界。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者有两个观点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一个是我们中国的文明是自给自足的,它诞生时就自在地产生,存在时也自在地融合着各种文化,像大海一样绵延不断,不会干涸,所以当古代四大文明中其他文明都消失或中断了的时候,只有我们的文明始终延续;另一个观点是我们从地理上来说与世隔绝,所以始终拒绝文明西来说,但也从未说我们的文明影响过除东亚、南亚、中亚之外的世界。这与我们保守的、力求发展的弱势文化心态和与西方对峙的意识形态有关,它阻碍了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从而也妨碍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有趣的是,被认为最具全球视野观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巨著《全球通史》中也是如此认同的。
    (有删改)
    文本二:
    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
    徐兆寿
    凉州属于游牧文明,尤其在汉武帝建四郡之前,几乎都是游牧文明,只有很少的一些农耕文明。在此之前游牧民族在这里厮杀攻伐,实力此消彼长,土地不断易手。汉武帝来以后,就开始推广汉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儒家的文明礼仪,此为后话。所以也就是说当我们以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凉州的时候,他早期就经历从游牧慢慢的过渡到农耕文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时间非常漫长,因为我们中国的文明几乎都是农耕文明为主,游牧文明为辅,海洋文明更是边缘化的。所以在这样一个陆地文明进程中间,丝绸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汉武帝开辟了这样一条丝绸之路,他打通了我们和中亚,西亚,欧洲通商的一条陆上贸易路线。那么这条路线打开以后,整个世界就打开了。也就是过去我们是自成一体,我们不知道周边还有哪些文明或国家,但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就打开了,进而与外面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联系,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的。那么在中华文明的格局下,凉州既然属于中华的版图,包括河西走廊等,凉州的文化是不是有特点?是不是可以自成一格?在这一格局视角下,凉州文化对中国文化而言有哪些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继续要寻找的一个主题——中华文明格局下的凉州文化。
    中华文化的板块中间,我们会发现凉州文化也指的是河西文化,它就特别的有意思,特别的踊跃。它就成了中华文化版图上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们重述河西文化,重述凉州文化,我们就要寻找作为凉州文化它自身的特点是什么?它给中华文化贡献了什么?我们今天来看,从张轨开始去以后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教化,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汉武帝置河西四郡,在那以后凉州在生产方式上已经开始从游牧文明开始往农耕文明进行转变了。张轨则用教化和读书的方式使凉州文化由游牧文明进一步向耕读文明转变,这一思想和生活方式由此在河西开始扎根。所以它这样一种梳理以后就变成了农耕文化。但是它又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凉州的游牧文明非常的繁盛,加之西边的佛教文明传入,凉州文化又是非常开放包容的,导致了它和其他地方的文明有所差异。这就是凉州文化的特点和格局:多元包容,但是以儒家为本。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十八岁出门时选择顺着丝绸之路往西走,源于凉州对于他认识外部世界,尤其是认识中国有特殊的意义。
    B. 在上海,面对别人对凉州充满误解的提问,作者选择以自嘲的方式来回答,这份自嘲之下隐含着深刻的悲哀。
    C. 裕固族文化上的独特性,在当代被人忽视,走向消亡,这种命运与凉州在当世的遭遇有着相似之处
    D. 作者没有完全认可朱大可的观点,但认为他的观点有利于提醒人们在文明格局中去认识凉州的价值。
    7.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武帝的政策措施,对凉州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B. 凉州在生产方式上转向农耕文明是一次走向封闭的过程,教化加剧了这一趋势。
    C. 丝绸之路对于中华文明格局的意义在于融合了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
    D. 凉州文化原以游牧文明为根基,后以儒家文化为本,这是其开放性被削弱的表现。
    8. 文本一中,作者为什么说“你必须重新寻找新支点,从而确立你自己的世界观”?请结合文本一的作简要分析。
    9. 在当今时代,重述凉州文化的特点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恪,太宗第三子也。武德三年,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十年,又徙封吴王。十二年,累授安州都督。及将赴职,太宗书诚之曰:“吾以君临兆底,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藩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助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诚此北以为庭训。”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恪母,隋炀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有子四人:仁、玮、琨、境,并流于岭表。
    寻追封恪为郁林王,并为立庙。又封仁为郁林县侯。永昌元年,授襄州刺史,不掌印经,不知州事,后改名千里。天授后,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缺符瑞事,故则天朝竞免祸。长安三年,充冷南安抚讨击使,历迁右金吾将军。中兴初,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兼领益州大都督,又追赠其父为司空。三年,又领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节悠太子诛武三思,千里与其子天水王禧率左右数十人听右延明门,将杀三思党与宗楚客、纪处讷等。及太子兵败,千里与禧等坐诛,仍籍没其家,改姓蝮氏。睿宗即位,诏曰:“故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千里,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恳除凶丑,翻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宜复旧班,用加新宠,可还旧官。”又令复姓。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B. 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C. 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D. 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梓,也作“乔梓”,乔木、梓木为两种高矮不同的树木,可引申以比喻父子。
    B. 庭训,原指孔子对“趋而过庭”的儿子孔鲤的一番教育,后用以代指父亲的教诲。
    C. 岭表,即岭外,指岭南地区,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地及越南北部地区。
    D. 追赠,指死后赠官或子孙上尊称于其父祖辈,文中即指李千里上尊称于其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在确的一项是( )
    A. 李恪曾被授予蜀王、吴王等爵位,官拜益州大都督等职,年幼时未赴任,直到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时才上任,以藩王身份镇守一方。
    B. 李恪死后被追封为郁林王;他的儿子李仁被封为郁林县侯,后来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但却不熟悉州中政事;武则天时,李仁先后担任五州刺史。
    C. 武则天登基称帝,大肆诛杀李姓诸王,稍微有德行声望的都不能幸免;李千里因为度量狭窄,性情急躁,而且善于迎合武则天,因此得到保全以
    D. 李千里和儿子参与了节愍太子铲除武三思的行动,率领亲信攻打右延明门;行动失败后,李千里一家被朝廷严厉处置,到睿宗时才获得平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2)及太子兵败,千里与禧等坐诛,仍籍没其家,改姓蝮氏。
    14. 长孙无忌嫉恨李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中,“今夕酒”与“去时书”对举,通过特定形象委婉抒情,悲喜交加之情溢于言表。
    B. “人间底事无”以反问强调人世间充满不公平,直指时弊,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情怀。
    C. 尾联以赌博为喻,回答弟弟的问话,表现诗人虽科场失利,但依然豪迈洒脱,自信豁达。
    D. 整首诗用家常之语,与弟弟倾心交谈。前四句叙说归家后心情,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慨。
    16. 我校语文研讨小组在分享会上评价此诗“如老人语”,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蛾眉”在古诗词中既指女子美丽的双眉,也借指女子容貌之美丽,如“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先人因彼时交通工具简陋,难以到远处游历,曾发明“卧游”的方法。所谓“卧游”,即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内涵。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徜徉”在画作里,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如此就产生了一种仿佛 的审美体验。范仲淹被贬邓州期间,好友滕子京被贬岳州。滕执政岳州仅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托范仲淹“作文以记之”。在没有亲历实地的情况下,范仲淹仅凭着一幅洞庭晚秋图就 写下了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三百六十字,叙述、言情、说理,既勉励好友,又抒自己家国情怀, ,感人肺腑。据说这样的卧游还有治病的功效。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因心境忧郁以致患疾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王维的画作《辋川图》供他欣赏,秦观数日卧床,徜徉其中,数日疾良愈。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身临其境 一气呵成 洋洋洒洒 文情并茂
    B. 身临其境 一蹴而就 洋洋洒洒 文情并茂
    C. 设身处地 一气呵成 洋洋大观 形神兼备
    D. 设身处地 一蹴而就 洋洋大观 形神兼备
    19. 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用法,与文段画横线处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常常将阅读和写作并举,但二者并不相同。阅读时,我们尤其注重“沉浸感”。
    B. 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这个地区的“希望工程”又继续进行,温暖之火又重新燃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家常式的话语中,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
    D. 重庆银保监局力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企业量身打造“护身符”,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画作里,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B. 通过众多的文人雅士浏览画作,“倘徉”在画作里,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C. 众多文人雅士通过浏览画作,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透过理想化的山水,“倘徉”在画作里。
    D. 众多的文人雅士通过浏览画作,使内心深处产生出多姿多彩的投射效应,“倘徉”在画作里,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理想化的山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洞一样的手机屏幕,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投喂信息“饵料”,我们热切地“阅读”所有这些风吹草动,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也不停地“进入——离开”。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人类注意力系统中的警觉网络让我们注意到外部刺激,并转移注意力;而执行网络呢,① ,让我们得以专注在眼前的任务上。这个时代,来自外部的“噪音”实在太多了,导致② 。久而久之,“警觉网络”得到强化,而“执行网络”则被削弱。因此,③ ,它只是夺走了深度阅读。互联网普及时曾抱怨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超级链接”牵着走的人们的抗诱惑能力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在诱惑似乎变得更有诱惑力时好像没什么提高。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网络热词。如今,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各类网络流行语——表达赞美总是“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在“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网络语境中,表达似乎变得轻而易举。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网络段子,所有可见的表达都有现成的素材可供随时取用。
    材料二:创建于今年1月的微博橙子辅导“文字失语互助联盟”,如今拥有2万名成员,他们这样介绍自己:“长期以来,习惯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文字失语’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含答案,共12页。

    2022-2023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