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当堂检测题
展开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信宜高三检测)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 )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解析:由于电子与α粒子质量的悬殊,所以可判断:使α粒子偏转的不可能是带负电的电子;又由于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所以又可判断: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故选A.
图18-1-7
2.如图18-1-7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
B.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
C.卢瑟福选用不同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
D.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后产生的反弹
解析:α粒子散射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有大角度偏转.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原子核库仑斥力的作用.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解析: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说明原子的主要质量与所有正电荷占整个原子的很小空间.
4.(佛冈2012届高三质检)如图18-1-8所示是示波管工作原理的示意图,汤姆孙测定电子比荷原理与此相似,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以速度υ0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场时的偏转量为h ,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电势差为U2,板长为L.为了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即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eq \f(h,U2)),可采取的方法是( C )
图18-1-8
A.增大两板间电势差U2
B.减小板长L
C.减小两板间距离d
D.增大加速电压U1
解析:h=eq \f(1,2)·eq \f(qU2,md)t2,t=eq \f(L,v),qU1=eq \f(1,2)mv2,所以得:eq \f(h,U2)=eq \f(L2,4U1d).
二、双项选择题
5.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BD )
A.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电磁说
B.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 麦克斯韦提出光子说
D.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
6.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18-1-9所示,粒子从A运动到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图18-1-9
A.原子核带正电
B.粒子的动能一直变大
C.粒子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从径迹中看出,α粒子受到的是斥力,所以原子核带正电,库仑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粒子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C.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是一种电磁辐射
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解析: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阴极射线包含的粒子是电子.
8.氢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相比较(不计算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都越小
B.轨道半径越大,周期都越大
C.电子从内层轨道向外层轨道跃迁时,总能量(动能和电势能)不变,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总能量(动能和重力势能)也不变
D.电子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合力提供,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解析:电子的向心力是由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力提供的,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分别列出表达式可判断.
9.在方向如图18-1-10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共存的场区,一电子沿垂直电场线和磁感线方向以速度v0射入场区,则( BC )
图18-1-10
A.若v0 >E/B,电子沿轨迹Ⅰ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B.若v0 >E/B,电子沿轨迹Ⅱ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C.若v0 <E/B,电子沿轨迹Ⅰ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D.若v0 <E/B,电子沿轨迹Ⅱ运动,射出场区时,速度v<v0
解析: 电子飞入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同时受到电场力eE和洛伦兹力ev0B作用,且电场力和洛伦兹力方向相反.若eE=ev0B,即v0=E/B,则电子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场区;若eE>ev0B,即v0
10.在场强为1.92×105 N/C的匀强电场中,一半径为1.64×10-4 cm,密度为0.851 g/cm3的油滴恰能悬浮,求油滴的电量是电子的多少倍?
解:小油滴质量m=ρV=ρ·eq \f(4,3)πr3,
小油滴悬浮在电场中,由力的平衡条件:mg=qE,得
q=eq \f(ρ4πr3g,3E)
=eq \f(0.851×103×4π×1.64×10-63×9.8,3×1.92×105) C
≈8.02×10-19 C
设小油滴所带电量q是电子电量e的n倍,则
n=eq \f(8.02×10-19,1.6×10-19)≈5.
11.汤姆孙1897年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电子的比荷(电子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其实验原理如图18-1-11所示.电子流平行于极板射入,极板P、P′间同时存在匀强电场E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不会发生偏转;极板间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的偏向角θ=eq \f(1,15) rad.已知极板长L=3.0×10-2 m,电场强度大小为E=1.5×104 V/m,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5.0×10-4 T,求电子比荷.
图18-1-11
解:无偏转时,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平衡,则eE=evB
只存在磁场时,有evB=meq \f(v2,r),由几何关系r=eq \f(L,sin θ)
偏转角很小时,r≈eq \f(L,θ)
联立上述公式并代入数据得电子的比荷
eq \f(e,m)=eq \f(Eθ,B2L)≈1.3×1011 C/kg.
12.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两种轨迹如图18-1-12所示,虚线为原子核的等势面,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电场中的A点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不能断定的是( B )
图18-1-12
A.原子核带正电
B.整个原子空间都弥漫着带正电的物质
C.粒子在径迹1中的动能先减少后增大
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相等
解析:两个径迹都显示α粒子受到的是斥力,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粒子在径迹1、2中原子核对它们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动能先减小,后增加.同一等势面,势能相同,动能变化量也相同.
13.(双选)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以下各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BD )
解析:原子核对α粒子库仑斥力提供它的向心力,距离越近该力越大,弯曲得越厉害.
1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轨道半径为r1,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运动的动能Ek是多少?
(2)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是多少?
(3)电子绕核在如图18-1-13所示xy平面上,沿A→B→C→D方向转动,电子转动相当于环形电流,则此电流的方向如何?电流强度多大?
图18-1-13
解:(1)氢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了它的向心力keq \f(e2,r\\al(2,1))=meq \f(v2,r1)
电子的动能Ek=eq \f(1,2)mv2=eq \f(ke2,2r1)
(2)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f=eq \f(v,2πr1)=eq \f(e,2π)eq \r(\f(k,mr\\al(3,1)))
(3)此环形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电流强度:
I=eq \f(e,T)=ef=eq \f(e2,2π)eq \r(\f(k,mr\\al(3,1))).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 电子的发现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电子的发现练习,共5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子的发现课时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