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475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 2分 )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 ( 2分 ) 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 ) A.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 应接不瑕 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 无微不至 兴高彩烈 千均一发
C. 神计妙算 无优无虑 匠心独运 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 川流不息 风驰电掣 再接再厉
3. ( 2分 )题西林壁( ) A. 书写、题写 B. 要求回答的提问
二、判断题
4. ( 2分 ) 读诗《游山西村》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5. 9. ( 8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常用以形容人或事情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6. ( 10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句话中的“着”读“zháo”,不读“zhe”。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4)《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7. ( 10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句话中的“着”读“zháo”,不读“zhe”。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4)《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三、填空题
8. ( 1分 )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宋诗人的作品,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即席赋咏:在王公贵族豪门的宴席上当场朗诵。
②呈示寄赠:朋友之间相互寄赠新作。
③投诸名家:将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
④墙壁题诗:在公众场合的墙壁和柱头题诗。
其他还有许多方法,那么课文《题西林壁》是采用了________的方法。
9. ( 1分 ) 你会推理吗?请试一试。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________
10. ( 2分 ) 选择正确的字组词。 状 壮 观 形
11. ( 2分 ) 读《题西林壁》根据古诗内容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的“题”意思是________。诗人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12. ( 2分 ) 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13. ( 3分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慎重________ A.shèn;B.shèng
住宅________ A.zái;B.zhái
粗糙________ A.cáo;B.cāo
14. ( 4分 ) 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 6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厚------________ 新-----________ 出-----________
轻易------________ 宁静-----________ 柔弱-----________
四、综合题
16. ( 5分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拉紧贴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1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2 一把,使它 3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巴”的意思是 1 。 (3)这段文字介绍了 1 。
17. ( 7分 ) 阅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文段,回答问题。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祥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吻合----- 端详----- (2)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果然②偶然
18. ( 10分 ) 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1)摘录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2)蟋蟀建筑住宅的工具是什么?
19. ( 12分 ) 根据古诗《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1)“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____。 A.今山西省山西村
B.今浙江绍兴
C.今浙江杭州(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20. ( 9分 )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头鹰,它的叫声特别难听,每天晚上人们要睡觉的时候,它就尖声地叫起来。因此,人们都非常讨厌它,看见它就指责它。 猫头鹰很苦恼(nǎo),就对它的邻居斑(bān)鸠说:“我要搬家了,搬到东方去。” 斑鸠说:“你为什么要搬家啊?”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家。” 斑鸠说:“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不改变那讨厌的叫声,无论你搬到哪里,当地的人们都会照样讨厌你啊!” 猫头鹰听了,低下了头。(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这篇短文中有________种动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听了斑鸠的话,猫头鹰为什么低下了头?
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 C 2【答案】D 3【答案】 A
二、判断题4【答案】正确 5【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6【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7【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三、填空题8【答案】墙壁题诗 9【答案】巴西和非州夫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10【答案】 壮;状 11【答案】题写,写上;横、侧、远、近、高、低 12【答案】只缘身在此山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13【答案】A;B;B 14【答案】弄巧成拙;取长补短;同甘共苦;喜新厌旧 15【答案】薄;旧;入;困难;热闹;坚强
四、综合题16【答案】 (1)巴;拉;紧贴
(2)紧紧贴在
(3)介绍爬山虎是怎样利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17【答案】 (1)符合;打量
(2)①看天色这么黑沉,今天果然下雨了。②这些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 18【答案】 (1)扒、搬、踏、推、铺
(2)前足、后足、后腿
19【答案】 (1)chónɡ;zhònɡ;重量
(2)农民;丰收年景;款待客人
(3)足够;农家款待客人时的盛情
(4)B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陷入困境,不应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就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我们要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现代文阅读20【答案】 (1)6
(2)两;猫头鹰;斑鸠
(3)它认识到还是自己的错误,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