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70环境安全的认识及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含解析
展开[2021·山东联考]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年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这类环境安全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据此完成1~3题。
1.环境安全意味着( )
①自然环境处于良好状况 ②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③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良好 ④自然环境遭受破坏难以恢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下列现象中,能够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有( )
①生态移民 ②物种减少或灭绝 ③全球气候变化
④新能源的使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以下环境安全问题不会导致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B.土壤中重金属超标
C.危险化学品泄漏D.核泄漏
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图为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索取自然资源过度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太低 ③自然环境本身演变太快 ④人类排放废弃物过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21·山东高三期中]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盆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煤炭、钢铁、装备制造、电力工业、化学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一直以来,临汾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据此完成7~8题。
7.临汾市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盆地地形闭塞
B.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C.冬季取暖用煤多
D.大气环流异常
8.为实现环境质量转好,临汾市应该( )
A.加快退出煤炭行业B.加快交通建设
C.优化产业结构D.禁止冬季燃煤取暖
二、综合题
9.[2021·山东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被列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上游与中游都以植被保护为重点,其生态保护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2)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简述流域内产业发展的方向。
专练70 环境安全的认识及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1.B 由材料可知,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故选B。
2.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等,②③正确;生态移民、新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安全,①④错误。B项正确。故选B。
3.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有些环境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所导致的。这类环境安全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有些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如农田土壤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长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B项正确。故选B。
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加剧,①④正确;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关系不大,②错误;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主要是人为因素,自然环境本身演变较慢,③错误。故选D。
5.A 根据所学知识,乡村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a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为循环经济和文明消费,c为文明消费。循环经济体现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工业清洁生产,b为清洁生产。故选A。
6.C 后工业化时期,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②错。新技术产业技术水平高,产品多轻薄短小,工业布局趋于分散,④错。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环境质量越来越被重视,①③正确。故选C。
7.B 注意设问为“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临汾市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临汾市煤炭资源丰富,依托煤炭发展,重工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B正确;盆地地形闭塞,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但前提是要有污染源,故盆地地形闭塞不能作为根本原因,A错误;冬季取暖用煤多是次要原因,且仅限于冬季,C错误;没有理由表明临汾市大气环流异常,D错误。故选B。
8.C 为实现环境质量转好,临汾市应调整和优化产业机构,适当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增加污染小的产业比重,这样才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C正确;临汾市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性大,加快退出煤炭行业不利于临汾市经济发展,A错误;加快交通建设对环境质量转好作用不大,B错误;冬季燃煤取暖并不是临汾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禁止冬季燃煤取暖意义不大,且会降低居民生活质量,D错误。故选C。
9.答案:(1)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
(2)发展节水型产业;农业:向生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第三产业:向现代物流、黄河文化旅游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
解析:第(1)题,黄河上游地势起伏大,保护植被是为了涵养水源,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是为了保持水土。第(2)题,据材料可知,“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可知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型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应发展节水农业,向生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水污染;第三产业:向现代物流、黄河文化旅游等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0环境安全的认识及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0环境安全的认识及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共3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49讲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49讲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