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二、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如图是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你认为新冠病毒的直径与下列哪个数据最接近( )
A.0.1km B.0.1m C.0.1mm D.0.1μm
2.(2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6cm=12.56cm×10﹣2m=0.1256m
B.12.56cm=12.56÷102m=0.1256m
C.12.56cm=12.56×10﹣2cm=0.1256m
D.12.56cm=12.56×10﹣2m=0.1256m
3.(2分)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 )
A.标志牌静止 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 D.丙车向西运动
4.(2分)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B.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有关系,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
C.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随着精密仪器的不断出现,测量方法不断改进,误差不仅可以减小,而且可以避免
5.(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的影子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C.筷子在水中弯折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6.(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频闪照相机拍下某个物体在四个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频闪照片,则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7.(2分)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8.(2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9.(2分)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10.(2分)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11.(2分)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洪亮
D.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12.(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B.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13.(2分)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在铅笔的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
14.(2分)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0cm
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15.(2分)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三、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3分)如图所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时,所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这段铅笔的长度是 cm。
17.(3分)如图,小宇同学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通过探究观察发现,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18.(3分)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 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 ⑦海市蜃楼。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选填序号)
19.(3分)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 (选填“亮”或“暗”);是因为白纸发生了 ,如图乙所示,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 (两空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0.(3分)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降低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左或右)移动;若液面不变,要使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应 (“增大”或“减小”)光束与液面的夹角。
四、作图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21题2分,22题6分,共8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径迹(请保留作图痕迹)。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仪仗方队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时43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
(1)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现场要求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
(3)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3题7分,24题6分,25题11分,共24分)
23.一天,小明用干抹布去擦桌上的水,却很难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外一块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觉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说:“我拿的抹布是棉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做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 。
(3)实验器材:三个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三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录下来。
布料种类 | 涤纶 | 麻 | 棉布 |
杯中所剩水量 | 最多 | 较少 | 最少 |
布块所含水量 | 最少 | 较多 | 最多 |
(5)分析与论证:抹布的吸水能力与 有关, 的吸水能力最好, 的吸水能力最差。
(6)评估: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应尽量采用 类布料来做夏装。
24.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实验通过乒乓球的现象来探究声音的物理方法是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过2.4s接受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
25.小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序号 | ∠i | ∠r |
1 | 30° | 30° |
2 | 45° | 45° |
3 | 50° | 50° |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 。(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乙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弯折,在纸板B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 。
(4)接着,小明又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帮他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实验中用半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 ;现有4mm厚和2mm厚的两块半透明玻璃板,他应选择 mm厚的做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②在垂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这里运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③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与桌面不够垂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
④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丁所示。为了得到更完整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20分)温馨提示: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单位及主要的运算过程,只写出结果不得分。
26.一列长24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道,问:
(1)火车上乘客看见隧道中的路灯在后退,这位乘客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27.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计算汽车的运动速度,并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2)传感器的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丁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求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解答】解:新冠病毒是属于蛋白质分子,其直径在100nm=0.1μm左右。
故选:D。
2.【解答】解:1cm=1×10﹣2m,所以12.56cm=12.56×10﹣2m=0.1256m,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甲车和标志牌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一段时间后,甲车和标志牌之间的相对位置必然发生变化,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甲车和乙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甲车和乙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甲车速度大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甲车追上丙车、超过丙车且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西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
B、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有关系,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故B正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
A、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
A、图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中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说明物体做曲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A。
8.【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发声体都在振动,所以发声的音叉可以将乒乓球弹开,故C正确;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D正确。
故选:A。
9.【解答】解:
人看到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是由于从水中笔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笔被“折断”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解:
如图可知,甲乙丙三幅图中发声体的振动都是规则的,因此都是乐音;丁图中发声体的振动是不规则的,所以发出的是噪音;
A、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错误;
B、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此选项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
D、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
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故A错误;
B、蝙蝠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故B正确;
C、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1)在s﹣t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v甲===5m/s,
乙的速度:
v乙===2.5m/s;
在v﹣t图象中,丙的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
综上所述可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甲、乙、丙三个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最小,故BC正确、D错误;
(2)经过5s,丙车前进的路程为:s=v丙t=4m/s×5s=20m,故A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若在铅笔的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
B、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由v=可知,路程一定时,时间偏大,则测量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80.0c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10:35:23﹣10: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27cm/s;
AB段的路程为sAB=40.0cm,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10:35:22﹣10:35:20=2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cm/s;
由上述分析可知vAC>vAB,即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就越大,在斜面上的时间就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15.【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②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吸收红色的光,因此在红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D。
三、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铅笔左侧示数2.00cm,右侧示数为3.5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3.50cm﹣2.00cm=1.50cm。
故答案为:1mm;B;1.50。
17.【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和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是:实像;直线传播;无关。
18.【解答】解:①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④池底变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⑤黑板反光是镜面反射,是反射现象;
⑥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进空气中的小水珠多次折射形成的;
⑦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①③;②⑤;④⑥⑦。
19.【解答】解:由图可知,当手电筒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白纸是亮的,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太阳光射到上面,反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形成了光污染,属于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亮;镜面反射。
20.【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的大小为50度;
当液面降低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动。
要使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可知,应增大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50°;右;增大。
四、作图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21题2分,22题6分,共8分)
21.【解答】解:先过入射点作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在法线右侧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线;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再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离开玻璃的折射光线,并且与进入玻璃的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所示:
22.【解答】解:(1)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的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要求观众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音调;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乐音。
故答案为:(1)漫反射;(2)空气;信息;声源;(3)音调;乐音。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23题7分,24题6分,25题11分,共24分)
23.【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擦干程度即吸水能力为研究内容,变量为布料种类,所以提出问题:抹布的吸水能力是否与抹布布料种类有关?
(2)由实际实例提出猜想: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有关。猜想是有依据的,不是胡猜乱想。
(3)实验器材(题干确定)。
(4)布料吸水的多少不易方便准确的看出,所以用转化为一定质量的水被吸收一部分后,剩余的少的,则吸收的多,所以烧杯中要有质量相等的水,看杯中所剩水量。(这部分填空内容应结合题中表格)
(5)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得出结论: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有关,棉布的吸水能力最好,涤纶的吸水能力最差。
(6)物理知识的应用,结合上面的结论,从吸水能力的角度,较容易得出答案:从吸水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应尽量采用棉布类布料来做夏装。
故答案为:(1)抹布的吸水能力是否与抹布布料种类有关;(2)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有关;
(4)质量相等;(5)布料种类;棉布;涤纶;(6)棉布。
24.【解答】解:
(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越大,即响度越大;音叉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跳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采用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
(2)由于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仍然会振动,所以会弹起,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乙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
(4)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因为,
所以海底的深度为s=vt=1500m/s×1.2s=1800m。
故答案为:(1)物体的振动;响度;转换法;
(2)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3)不会;
(4)1800。
25.【解答】解:(1)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看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4)①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玻璃板出现两个像。
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这里运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确定不了像的位置。
④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入射角;(2)等于;(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3)①确定像的位置;2;防止玻璃板出现两个像;②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③像和蜡烛A不重合;④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20分)温馨提示: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单位及主要的运算过程,只写出结果不得分。
26.【解答】解:(1)火车上乘客看见隧道中的路灯在后退,研究的对象是路灯,说明路灯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这位乘客是以火车或自己为参照物的;
(2)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隧道长度:L隧道=2km=2000m,
火车完全在隧道行驶的路程:s1=L隧道﹣L车=2000m﹣240m=1760m,
根据v=可得,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行驶时间:t1===88s;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2=L隧道+L车=2000m+240m=2240m,
根据v=可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行驶时间:t2===112s。
答:(1)火车上乘客看见隧道中的路灯在后退,这位乘客是以火车或自己为参照物的;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88秒;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112秒。
27.【解答】解:(1)在乙图中,汽车运动3s时,通过路程为90m,则汽车运动的速度:
v===30m/s,
则汽车运动的v﹣t图象为:
;
(2)由图丁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t==0.16s,
由v=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t′==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波1﹣s波2=54.4m﹣40.8m=13.6m;
由图像可知,超声波从第一次与汽车相遇到第二次与汽车相遇所经历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即此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时间为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m/s。
答:(1)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见解答图。
(2)被测汽车的速度约为14.17m/s。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五四学制),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温馨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探究题,分析与计算,阅读与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