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培优B卷)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培优B卷),共11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太阳和月球共有的特点是( )。A.会发光 B.都是球体 C.表面有环形山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会看到的是( )。A.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3.以下关于月相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上半月的月相从缺变圆 B.农历十五会出现上弦月 C.新月就是一个新的月亮4.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 )。A.月球表面 B.不同大小的陨石 C.各种环形山5.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6.以下关于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比太阳大得多 B.月球比太阳小得多 C.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大7.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面积相比,( )。A.水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陆地面积大于水的面积 C.水、陆面积基本相等8.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相比较,谁大谁小呢?( )。A.海洋大 B.陆地大 C.差不多大二.填空题(共8题,共32分)1.钟表以时、( )、( )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分钟。2.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的( )仪器。3.地球陆地表面有( )、( )等水体类型。4.月球是一个( ),( )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 ) 的光。5.月球是( )唯一的天然( )。6.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 )。7.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8.月亮有( )变化而太阳没有。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2.日晷是我国现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实验中,我们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 )4.每块陨石都只会撞击月球的一个地方,所以环形山不会出现重叠。( )5.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元宵节的月相变化是由圆到缺。( )6.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都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 )7.在通常的地图上,蓝色越深,表示位置越高,红色越深,表示位置越低。( )8.海水的潮涨潮落受月球引力影响。(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连线题。 农历初二 农历初七 农历十五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什么特点?3.公元前585年,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的怪罪,而是一种天文现象,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它的产生有哪些特点?4.小明认为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影子是相同的。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5.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因某些天体撞击而产生的,那么天体运行的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怎样的影响?天体自身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怎样的影响?六.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在一个塑料盆中装入4厘米厚的沙子,先从20厘米的高处向下面的沙子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球,然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再弄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从50厘米的高处扔下,最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1.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怎样?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撞击月球的天体的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什么影响?七.综合题(共3题,共29分)1.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1.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圆纸筒 模拟太阳小圆纸片 模拟地球视角大圆纸片 模拟月亮2.实验过程(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 )、( )、( )。(2)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 )(填“前”或“后”)移动距离,直到看到的( )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3)丙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或( )的办法测量自己和乙分别于甲之间的距离大小。3.得出结论是因为( ),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2.以下画白的表示月球的亮面,据此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A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B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3.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球表面,与月球表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②③三组数据可得:(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3)通过③④⑤三组数据可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B6.B7.A8.A二.填空题1.分;秒;1;12.时间3.河流;湖泊4.不发光;不透明;太阳5.地球;卫星6.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7.平面;球面8.月相三.判断题1.×2.×3.√4.×5.×6.×7.×8.√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2.地球上有淡水空气、大气层、海洋、各种动物和植物,温度适宜人类生存。3.日食特点天空会暗下来,太阳会被月球慢慢遮住,然后慢慢出来。地球、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日食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月球一直在运动。4.不正确。如果这个物体是规则的几何体,如圆柱体之类的不同侧面的影子可能会一致;如果形状不规则,那么不同侧面的影子是不同的。5.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形成的环形山就越大。天体自身体积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六.材料题1.1.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更快一些。2.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产生的环形山就越深;天体的体积越大,产生的环形山就越大。七.综合题1.1.;2.地球视角;月亮;太阳;后;大纸片;拃;步;3.太阳离地球远,月亮离地球近。2.下弦月;廿二、三;上弦月;初七、八3.“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的有关。③⑥⑦;“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月坑”的深度越深。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太阳和月球共有的特点是( )。A.会发光 B.都是球体 C.表面有环形山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会看到的是( )。A.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3.以下关于月相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上半月的月相从缺变圆 B.农历十五会出现上弦月 C.新月就是一个新的月亮4.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 )。A.月球表面 B.不同大小的陨石 C.各种环形山5.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6.以下关于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比太阳大得多 B.月球比太阳小得多 C.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大7.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面积相比,( )。A.水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陆地面积大于水的面积 C.水、陆面积基本相等8.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相比较,谁大谁小呢?( )。A.海洋大 B.陆地大 C.差不多大二.填空题(共8题,共32分)1.钟表以时、( )、( )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分钟。2.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的( )仪器。3.地球陆地表面有( )、( )等水体类型。4.月球是一个( ),( )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 ) 的光。5.月球是( )唯一的天然( )。6.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 )。7.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 )上移动。8.月亮有( )变化而太阳没有。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2.日晷是我国现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实验中,我们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 )4.每块陨石都只会撞击月球的一个地方,所以环形山不会出现重叠。( )5.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元宵节的月相变化是由圆到缺。( )6.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都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 )7.在通常的地图上,蓝色越深,表示位置越高,红色越深,表示位置越低。( )8.海水的潮涨潮落受月球引力影响。(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连线题。 农历初二 农历初七 农历十五 农历二十七 农历二十二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什么特点?3.公元前585年,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的怪罪,而是一种天文现象,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它的产生有哪些特点?4.小明认为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影子是相同的。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5.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因某些天体撞击而产生的,那么天体运行的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怎样的影响?天体自身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怎样的影响?六.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在一个塑料盆中装入4厘米厚的沙子,先从20厘米的高处向下面的沙子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球,然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再弄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从50厘米的高处扔下,最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1.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怎样?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撞击月球的天体的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什么影响?七.综合题(共3题,共29分)1.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1.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圆纸筒 模拟太阳小圆纸片 模拟地球视角大圆纸片 模拟月亮2.实验过程(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 )、( )、( )。(2)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 )(填“前”或“后”)移动距离,直到看到的( )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3)丙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或( )的办法测量自己和乙分别于甲之间的距离大小。3.得出结论是因为( ),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2.以下画白的表示月球的亮面,据此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A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B表示( )月,发生在农历( )。3.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球表面,与月球表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②③三组数据可得:(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3)通过③④⑤三组数据可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B6.B7.A8.A二.填空题1.分;秒;1;12.时间3.河流;湖泊4.不发光;不透明;太阳5.地球;卫星6.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7.平面;球面8.月相三.判断题1.×2.×3.√4.×5.×6.×7.×8.√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2.地球上有淡水空气、大气层、海洋、各种动物和植物,温度适宜人类生存。3.日食特点天空会暗下来,太阳会被月球慢慢遮住,然后慢慢出来。地球、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日食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月球一直在运动。4.不正确。如果这个物体是规则的几何体,如圆柱体之类的不同侧面的影子可能会一致;如果形状不规则,那么不同侧面的影子是不同的。5.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形成的环形山就越大。天体自身体积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六.材料题1.1.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更快一些。2.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产生的环形山就越深;天体的体积越大,产生的环形山就越大。七.综合题1.1.;2.地球视角;月亮;太阳;后;大纸片;拃;步;3.太阳离地球远,月亮离地球近。2.下弦月;廿二、三;上弦月;初七、八3.“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的有关。③⑥⑦;“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月坑”的深度越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