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巩固)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巩固),共9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星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A.太阳>月球>地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太阳>地球>月球2.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面积相比,( )。A.水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陆地面积大于水的面积 C.水、陆面积基本相等3.下面关于月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月球上没有生命 D.在月球上,人无法说话4.太阳黑子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比,( )。A.太阳黑子的温度高 B.太阳黑子的温度低 C.一样高5.我们发现正午时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朝向( )。A.偏东 B.偏南 C.偏西 D.偏北6.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那天我们能看到的月相是(蓝色表示暗面)( )。A. B. C.7.如果我们观察到现在的月亮刚刚升起,我可以推断现在是( )。A.夜晚 B.早晨 C.不一定8.以下搜集资料的方法正确的是( )。A.从网上查阅 B.从借来的书上剪 C.从图书馆的书上剪二.填空题(共8题,共44分)1.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2.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3.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下图的月相出现在农历( )[填“上半月”或“下半月”],大约是农历( )[填“二十三”或“初八”]。4.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5.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 )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6.亚里土多德根据( )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球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 )的,所以地球是( )或近似( )。7.月球自转的方向是(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 )、( ) 、( )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而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形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 )8.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观察影子时我们要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2.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不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3.一个月相变化的周期大概是三十天。( )4.月相只有在夜晚可以看到。( )5.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6.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7.“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8.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请将下列天体与其对应的特点连线。 有生命太阳 能发光地球 有水月球 有环形山 有黑子五.简答题(共5题,共32分)1.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2.举例说出投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少3例)3.先往一个大的塑料盆中装2厘米厚的沙子。再从2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再把沙子弄平,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你认为从多少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4.写一写你的家乡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5.公元前585年,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的怪罪,而是一种天文现象,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它的产生有哪些特点?六.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根据下面的实验回答问题。在一个塑料盆中装入4厘米厚的沙子,先从20厘米的高处向下面的沙子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球,然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再弄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球从50厘米的高处扔下,最后取出玻璃球,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1.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怎样?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撞击月球的天体的体积对产生环形山的大小又有什么影响?七.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在家里,瑞泽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姐姐表演手影(如图):1.瑞泽的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是充当( )的作用。A.光源 B.遮挡物 C.呈现影子的屏2.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立竿见影 B.形影不离 C.湖光倒影3.请你说出两种使墙上的手影变大的方法。2.观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阴影表示暗面)。(1)按每月时间排序,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2)月相为A时是( );月相为B时是( ) 。(填“上半月”或“下半月”)3.小宇用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港、出港和航行情况,根据实验回答问题。a.用橡皮泥做一只小帆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B.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小帆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小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C.让小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D.比较并解释小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1)观察小帆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2)再把小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D4.B5.D6.B7.C8.A二.填空题1.圆;方;麦哲伦;行星2.圆;方3.亮面在右,由缺变圆;下半月;二十三4.太阳;月相5.过滤6.月食;圆弧形;球体;球体7.自西向东;日;地;月;月相8.模型三.判断题1.√2.×3.√4.×5.√6.√7.√8.×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下午影子在向东方移动。同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中午影子最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逐渐由短变长。2.皮影戏、交通安全标志中的投影、公共标志、安全出口、手影游戏等。3.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4.早上影子在西边,中午影子在北边,傍晚影子在东边。早晚影子长,中午12时影子最短。5.日食特点天空会暗下来,太阳会被月球慢慢遮住,然后慢慢出来。地球、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日食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月球一直在运动。六.材料题1.1.从更高处扔下玻璃球,玻璃球撞击沙子的速度会更快一些。2.天体运行的速度越快,产生的环形山就越深;天体的体积越大,产生的环形山就越大。七.综合题1.B;C;方法一:将手向光源方向移动。方法二:将光源向手的方向移动。2.CADB;上半月;下半月3.(1)通过让小帆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帆船沿着球体航行,小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梗),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观察到的情况相反。(2)把小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梗)和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