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147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147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5147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案
展开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回顾个人与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
四、教学程序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第一课时:明确要求,制定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物、实例、照片、档案等资料的梳理和展示,激起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眷恋之情。
2.通过阅读和讨论,初步了解本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和任务,合理组合和安排系列活动,制订出切实可行而有创意的综合性学习班级和小组活动计划。
3.初步讨论和交流计划,借鉴别人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
2.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 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
3.今天,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已经不再依偎父母,已经完成了小学学业,现在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
4.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
5.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好不好?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快速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谈话指导: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阅读活动建议
(1)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124-P134。
(2)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思考以下问题:
①从活动建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4.明确建议,突出活动主题。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这些活动。
5.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1)“成长足迹”板块活动:
①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②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③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④制作班级纪念册。
(2)“依依惜别”板块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①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②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写建议书、倡议书等)③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④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⑤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1)按上学期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组划分本次活动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2)讨论活动计划:
第 小组“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组 长:
小组成员:
分工:
1.
2.
3.
4.
预期成果:
年 月 日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小组代表清晰地汇报本小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中不一样的内容,如有需要或质疑,可以向汇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五)布置作业
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板块一:成长足迹:追寻成长的岁月
第二----四课时:学习阅读材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不同时代的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
2.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对自己往事的回忆,激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和表达的愿望。
3.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活动
虽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然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一个人成年、成才之后,回顾自己的成长,小学阶段都会唤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同时,他们会发现,小学阶段对他们人生的成长,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组“阅读材料”,我们自己也搜集了一些回忆自己小学生活的作品,今天的读书会,咱们就一起走近这些作品,走进他们的小学生活记忆,感受他们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
(二)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案
1.师:大家觉得怎样开展这次阅读学习活动呢?
2.学生探讨:
(1)阅读这些文章要仔细地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了解作者通过那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
(3)同样是回忆文章,但表现的侧重点不一样。
(4)通过哪些方面表现一个个人物的特点。
(5)可以一篇一篇地阅读理解,也可以整体阅读再整体感悟。
(6)阅读中要注意梳理生字词。
3.教师归纳:材料中的几篇文章比较浅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相应方式方法。可以用一至三课时,完成5篇文章的学习。例如,可以第一课时整体制订计划,然后学习1、2两课;第二课时学习3、4、5三课;第三课时综合感知,并适当拓展阅读,同时安排下一阶段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
1.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阅读,解决疑难生字词。
2.思考探究:
(1)课文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的哪些人、哪些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课文中有哪些难懂的字词,你是怎样解决的?
(3)课文中有哪些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或有哪些难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由故事中的人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些往事?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交流阅读心得
1.《难忘的启蒙》中,老师给了作者哪些启蒙,为什么让作者难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老师领进门》中,老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之门?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3.你喜欢《新来的王老师》吗?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老师?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给大家说一说。
4.《忘不了的笑声》中作者写了哪些人的笑声,这些笑声有什么特点?
5.《作文上的红双圈》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给大家说一说。
6.从表达的内容来看,课文又从哪些不同的侧面来表现自己对小学生活的记忆?
小结提炼:《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7.在描写老师的作品中,表达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交流: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难忘的启蒙》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老师领进门》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作文上的红双圈》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
8.品味细节,感受师恩难忘。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例:(1)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
(2)“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
= 1 \* GB3 ①从老师的语言中,你看出老师的什么特点?
= 2 \* GB3 ②对老师的严厉,我能理解吗?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 3 \* GB3 ③师生分角色朗读,相机提问:
听了老师严肃的话语:你怎么想?为什么?
小结:就是这么严爱有度,就是这么正直勇敢、热爱祖国,难怪“我”对启蒙老师充满了崇敬、感激和怀念。
9.作者们写作的重点不同,但你觉得,相同的是什么?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都事业有成,是小学老师把他们“领进门”的,是老师的智慧、爱心和高尚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表率,让我们成长,成人,成才,人们怎能不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
(五)补充外国相关作品一篇
读《最后一课》后谈体会。
布置第二项活动安排。
1.找一找老相册、旧玩具、旧图书、旧物品、衣服等,勾起了你对小学生活的哪些回忆?
2.可以提笔写写难忘的老师和同学。
第五、六课时:难忘的回忆(小学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开展“成长足迹”交流会,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恋之情。
2.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组织材料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个人成长故事
1.播放《童年》音乐,以及关于童年生活的名言,创设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恋情境。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重温那过去的岁月,唤起美好的回忆,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
2.结合学生课外收集的有关小学生活资料,小组内交流个人成长的故事。
交流时,学生展示自己的怀旧物品,说一说物品背后的故事。(可能学生收集的比较多,由于时间原因,只选择印象最深的几件来说。)
3.班内交流。
(1)各组推荐那些有意义的成长故事,(2)让本组中需要特别关爱的学生来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写成长中难忘的故事。
1.根据交流的情况,写一篇习作纪念难忘的小学生活:难忘的老师、同学、校园、一节课、一次活动。(可根据情况延伸到课外完成。)
2.作文指导:
写什么──成长中难忘的故事。
习作目的──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叙述完整,主要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要通过故事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情要真实。
习作规范──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书写行款正确,规范、整洁。
(二)交流习作
1.学生习作完成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第七、八课时:制作班级纪念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4.活动准备:选好照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三)练习口述,全班交流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3.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4.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四)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1.选题:①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2.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3.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4.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五)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1.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纪念册内容
(1)小组讨论
(2)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合作编辑
(1)选取制作负责人。
(2)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3)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5)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六)完成作业
课下继续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板块二:依依惜别
第九、十课时: 写赠言、制作同学录
一、教学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依依惜别”板块中开展的活动方式。
2.通过对“范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同学录。
3.通过赠言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用多媒体播放母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走向人生之路,在此时我们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
(二)自主选择活动形式
1.学生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讨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自由发言,并详细介绍这种方式的特点及好处。
2.师生共同探究各种方式的可行性。
3.最后明确:常用的方式有:
写赠言、制作同学录、开展演讲、写倡议书、建议书、给老师写信、结合母校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再为母校建设出一次力,开毕业联欢会等。
(三)探究赠言的特点及写法
1.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师:根据活动安排,本节课我们开展写赠言,制作同学录活动。
2.激发对毕业赠言及同学录的重视与兴趣。
师:同学们,一份毕业赠言,可能会在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保存一辈子,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无比珍贵的一份毕业纪念品,因此毕业赠言很有纪念意义。一份同学录,可能就是将来几十年后你找到同学的线索,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怎样写好毕业赠言、制作同学录呢?
学生先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见解。
3.指导学生学习“毕业赠言范例。”
师:课文阅读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一些毕业赠言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
4.学生探究如何写好毕业赠言。
(1)学生自读毕业赠言,体会范例中的毕业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什么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后全班交流。
5.教师点明:多媒体展示
(1)通过阅读范例,要明白,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2)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特点写。
(3)赠言后边带上赠送者的姓名、年月以及有关住址一类的个人通讯资料,以便为制作同学录做准备。
示例:
(1)不同类型
= 1 \* GB3 ①激励性赠言。“分别后的人生犹如一条街,让我们共同为长街增添美丽的景致。”
= 2 \* GB3 ②祝愿性赠言。“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 3 \* GB3 ③褒扬性赠言。“你不张扬的个性,让我领略到宁静,感受到宁静里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
= 4 \* GB3 ④怀念性赠言。“我把缕缕的情思拧成一股长长的红线,让你这即将远飞的风筝时时飞翔在我蓝蓝的天空中。”
= 5 \* GB3 ⑤鞭策性赠言。“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2)风格独特。
开放热情的学生大都喜爱富有个性的赠言。对此,教师可教给他们一些有鲜明风格的赠言形式。常见的有:
诗歌式:“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你我的友谊/才是永恒。”
抒情式:“临行前,我赠你一个美好的理想,让他成为你坚韧的拐杖;我赠你一只智慧的行囊,让他成为你人生的通行证。”
格言式:“什么是路,路是从荆刺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
对偶式:“真诚的友谊无需承诺,永恒的情缘无需约定。”
相等式:“你的美=严谨的工作作风+热心助人的精神+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
(3)因人而宜。赠言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根据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特长、属相以至长相的不同而创作出“这一个”。
赠给意志坚强的朋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
赠给真诚的朋友: “我们的情谊如大海,拥有天下最真诚的友谊,在茫茫的人际间拥有无尽的广阔和宽容。”
赠给悲观的同学: “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所想的如此糟糕,愿你笑对人生,一路走好!”
赠给惰性较强的同学: “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赠给心胸狭窄的同学: “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远亮丽我们心灵的蓝天。”
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 “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赠给不善言谈的同学: “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金,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
赠给意志脆弱的同学: “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赠给属马的同学: “愿你成为一匹永不停息的千里马,奔向理想的草原。”
赠给班级上的“丑小鸭”: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四)写赠言、交流赠言,表达感情
1.课堂上学生在八人小组之内互写赠言,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内写赠言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赠言的基本写法,并及时纠正一些毛病。进而延续到课外时间再为其他同学写赠言。
2.教师在课外为学生题写赠言,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3.小组内学生互赠赠言。
4.评一评:
学生把收到的赠言,读一读,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5.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要看到生活中的光明和未来。
(五)制作同学录
1.指导学生在完成小组内同学录的制作。
师:同学录应包含哪些项目,才能满足联系的需要。
学生讨论,并明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长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身高、体重、生活照片等附带情况。
2.指导学生完善同学录。
小组同学录完成之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一下,看别人的同学录制作的有什么特别的个性、创造性值得自己参考,特别是在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意。
3.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试点制作后,布置在课外进行制作全班的同学录。
第十一课时 母校:愿你越来越美好
一、畅想,我为母校做什么
六年来,我们在母校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如今我们就要离开我们的母校了在离开之前,我们还可以为母校做些什么事呢?
二、讨论,制订实施计划
根据讨论的结果,分头完成。教师适当指导。
栽下一棵纪念树。
整理一次学校校园环境。
给学校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赠送一份纪念品给学校。
给学弟学妹们赠送一批书籍。
……
第十二课时 毕业联欢会活动方案
一、激趣导入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舞姿,用自己的才华来展现我们六年酸甜苦辣的时光。
二、分小组讨论毕业联欢会的时间以及相关问题
1、时间。(按进度表自行安排)
2、组织形式。(以各班为单位组织)
3、主持人的选择。(普通话好,言行端庄、举止大方的学生2名)
4、串词的编写。(有班长和文艺委员编写,班主任把关)
5、摄影以及其他事宜。(摄影、茶水、桌椅摆放等事宜由副班长安排)
三、学生分小组准备联欢会
主持小组。
节目报名组。
教师布置组。
音响设备准备小组,摄影小组。
演员组。
四、学生自由准备
第十三、十四课时 毕业联欢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感恩母校,感恩老师,珍惜师生情谊;带着希望、带上祝福,跨入中学校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二、活动过程
(一)序曲——中队长讲话
(二)第一乐章:深深的感恩
活动一:集体诗朗诵《老师,我们爱你》
活动二:班主任老师讲话
活动三:毕业生代表发言
活动四:表演节目
(三)第二乐章:依依惜别
(四)老师的祝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明确要求,合作探究,制订计划,汇报交流,完善计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案,共2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依依惜别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了解任务,制作方案,展示交流,汇报成果,拓展延伸,评价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