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931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931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931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的是,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B. C.D.
2.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3.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干冰
B.乙醇是不可再生能源,添加变性剂与汽油按一定比例可配成汽车燃料
C.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
D.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作为零污染和零碳能源正在被广泛应用
4.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
5.如图所示气体发生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A. B. C. D.
6.一无色气体,可能有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装置甲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装置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中一定有B.该气体中可能有CO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D.该气体中一定有,可能有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的是(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生成氧气的质量。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Ⅰ中的锥形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吸收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忽略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质量变化)。已知:常温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装置Ⅰ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连接,均能达到本实验目的
②若用装置Ⅲ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验满
③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a导管口处验满
④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⑤常温下,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则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⑤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B. C. D.
10.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乙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丙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丁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1.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_______(请举1例)等。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下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做汽车燃料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都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如图1所示,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可观察到两处的白磷均不燃烧;将针筒中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瓶中,燃烧匙的白磷仍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装置中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燃烧条件分析,“星星之火”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实验表明镁在氮气或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请根据上述事实,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提出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若镁在空气中燃烧起来,要用沙子覆盖灭火,该灭火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13.水是生命之源.台风过后,小刚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自制纯净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A物质是一种新型絮凝剂高铁酸钠,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沉降,试推断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小刚取少量无色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__水
(4)对经过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液体进行电解,如图所示,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写出化学符号),a、b两支试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2)小李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检验收集的气体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则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通入。
15.在一些教科书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1)按图1连好实验仪器,装入药品。
(2)先通入一会儿氢气(目的是________),再加热氧化铜。
(3)观察到试管里的氧化铜全部由黑色变为红色,即可停止加热,再_______至试管冷却至室温为止。
(提出问题)试管里生成的红色固体全部是金属铜吗?
(查阅资料)①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如果反应不彻底,红色固体还可能是。
②Cu和都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且。
(作出猜想)
猜想①:红色固体中只有Cu;
猜想②:红色固体中只有;
猜想③:红色固体中有__________。
(实验验证)(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固体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残留,则认为猜想③成立。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猜想③成立,因为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取3.4g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4g,则猜想_________成立。请你据此猜想写出对应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装置,将没有反应的氢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试管里的空气什么时候排完不能及时知道,因而浪费氢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针对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当注射器推入30mL氢气时,装置内的空气基本排尽
B实验过程中,长柄U形玻璃管内壁没有水珠出现
C实验结束后,点燃小气球中收集的气体,能听到爆鸣声
D该实验装置安全可靠,节约氢气
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使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时,若气体从a端进入,则采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A正确;若气体从b端进入,则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B正确;若将该装置倒置,从a端通入气体,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先将瓶内装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则气体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D错误。
5.答案:B
解析:能“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物中固体与液体的接触与分离,如A、C、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实验的目的是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需要通过干燥然后利用排出水的体积进行体积的测定,所以对应的装置为Ⅰ连接V。①该实验是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Ⅲ、Ⅳ无法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错误;②验满应该在集气瓶口部进行,而非插入瓶内,故错误;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然,故正确;④由于进入的氧气和排出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集气瓶上方的空气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故正确;⑤常温下,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利用氧气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故正确。
9.答案:B
解析:往装满红棕色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木炭,可观察到红棕色逐渐变浅,甚至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A正确;B中置于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不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的条件,B错误;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由此可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正确;D中鼓入空气将面粉吹起,可观察到面粉燃烧,引起爆炸,将金属盖掀起,可达到实验目的。
10.答案:B
解析:图甲所示实验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只能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A项错淏;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项正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项错误;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只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没有燃烧,图丁所示实验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项错误。
11.答案:(1)煤;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或石油)的着火点以下
(2)风能发电、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等点燃
(3)[或]
(4)AB
12.答案:(1)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处的白磷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减少污染;气球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冲出
(3)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4)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隔绝氧气
13.答案:(1)+6 (2)过滤;A、C (3)肥皂水;硬 (4);2∶1 (5)②④
14.答案:(1)①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应略向下倾斜②E中导管伸入过短,应接近集气瓶底部
(2)A、E或A、F;
(3)E;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
(4)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5)b
15.答案:排尽试管里的空气(或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继续通入氢气;Cu和;猜想②也能出现同样的现象;③;;ACD
解析:实验步骤:(2)氢气中混入空气或氧气时加热极易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会儿氢气,以排尽试管里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至室温为止,使还原出来的炽热的铜粉(或氧化亚铜)在氢气流中得到冷却而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作出猜想:根据题给的猜想①②可知,猜想③是它们的组合,即红色固体中含有Cu和。
实验验证:
(1)对于甲同学的验证实验,只能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即排除了猜想①,而猜想②、猜想③都有可能。
(2)针对丙同学的验证实验,假设3.4g红色固体全部是,设反应后残留的滤渣质量为x。
x≈1.51g
丙同学实际得到的滤渣2.4g>1.51g,说明原3.4g红色固体中不全是,还一定含有Cu,即猜想③成立。
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固体产物中既有Cu又有,所以设3.4g红色固体中铜的质量为m,则有的质量为(3.4-m)g,与硫酸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2.4-m)g,则由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m=1.6,即H2还原氧化铜生成Cu 和的质量比为1.6g:1.8g=8:9,由此可计算出反应生成Cu和的化学计算数之比为2:1,则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量化”设计,特殊构造的长柄U形玻璃管的容积是30mL,如果通入30mL氢气就基本上可以排尽其中的空气,这样就能及时知道容器内的空气是否排完,从而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并且节约了氢气。在改进装置中,容器内的空气被排入小气球中,没有反应的氢气也进入小气球内;在点燃小气球中的尾气时,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有限空间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因而发出爆鸣声。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不管固体产物是Cu还是,氢气都被氧化为水,因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长柄U形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故ACD正确。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
先加水充分溶解,再过滤
C
区分CO和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
D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观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练09 元素(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物质,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元素的分类,3g,08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练05 氧气(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氧气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特训(一)—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中能表示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