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1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2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3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4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5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6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7页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二十一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整合提升,重点难点精准研析,典题自测迎战中考,①化石,背对桌子,充分混合,原始生命,被子植物,原始海洋,节肢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生命的起源的推测1.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推测(1)概念: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的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2)要求: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原始地球(1)形成时间:大约46亿年前。(2)环境: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3)原始大气:从火山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海洋化学起源学说(1)生命起源的条件注意: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各组成成分所占比例也不同,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约占1%。
    (2)证据:米勒模拟实验注意:米勒实验仅能证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3)生命起源的过程海洋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步是在原始大气中进行的,后三步都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第四步。注意:由于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由此可推测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命是厌氧型的。
    (4)生命起源的其他学说
    (5)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知识点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概念: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遗迹化石:古代生物的足迹等形成的化石, 如恐龙的脚印等
    遗物化石:生物的粪便、蛋,以及人类使用 过的工具等形成的化石,如恐龙蛋等
    遗体化石:生物的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 下形成的化石,如植物的茎、动 物的骨骼、贝壳等
    ②地层中化石的分布特点: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③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征,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由此推测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知识拓展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低等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它们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可能形成化石。但在较古老的地层中不可能有高等生物的化石。
    (2)细胞色素c: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的差异,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般来说,生物之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差异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2.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1)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利用比较法研究生物的进化①比较化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②比较形态结构: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判断生物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③比较发育过程:比较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发育方面的证据。④比较分子的差异: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2)动物进化的历程①无脊椎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
    ②脊椎动物(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注意:有些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方向不是由水生到陆生,而是向水生方向进化,如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体形向适于游泳的方向进化。
    提分点拨(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低等的生物了吗?尽管生物在不断地进化,但许多简单的、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消失,而是一直生存下来,主要原因是这些简单的、低等的生物能够适应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2)巧记动植物的进化历程①巧记植物进化历程藻类植物最原始,进化过程分两支,一支苔藓较矮小,一支蕨类长得高,生活环境也变化,水生过渡到陆生。种子植物蕨类来,裸子被子再分开。②巧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无脊动物进化成,低等鱼儿在水中,水陆过渡属两栖,爬行动物真陆生,鸟儿主宰蓝天下,哺乳地面来纵横。
    (3)哺乳类不是由鸟类进化来的,古代爬行类中的一支进化成鸟类,还有一支进化成哺乳类,而不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古代鸟类,再由古代鸟类进化成哺乳类。
    知识点三:生物进化的原因1.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2.人工选择(1)概念:人工选择是指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地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2)举例:现在众多品种的鸡,如肉鸡、蛋鸡、斗鸡、观赏鸡等,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原鸡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 3.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1)准备一块面积为0.8米×0.8米的彩色纸(或布),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其中一部分彩色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纸的颜色一致。
    (2)以小组为单位,5~6个同学为一组,推举一人为组长。(3)组长在桌子上展开彩纸,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并检查小纸片,记下纸片的颜色和数量。(4)组长是监督人,其他同学都是“捕食者”,他们的“猎物”是小纸片。组长时刻注意“捕食者”取出的“猎物”数和剩下的“猎物”数。(5)“捕食者”事先 ,组长将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彩纸上,不要使小纸片粘在一起。
    (6)小纸片是“猎物”,彩纸的背景是生活环境。“捕食者”每转向桌面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只用眼睛判定它的位置),把它拿出来放在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直到彩纸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组长通知不再选择时为止。注意:“捕食者”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7)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8)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的相同。在每个“幸存者”下面放上3个备用小纸片。(9)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 ,重复上面的步骤。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10)预期结果:随着捕食次数的增多,“幸存者”的颜色越来越与彩色纸的颜色一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的保护色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其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4.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1)提出者: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2)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3)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四个方面的关系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过度繁殖是原因(前提条件),生存斗争是手段(提供动力),遗传和变异是基础(提供选择的材料),适者生存是结果。注意: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选择。
    提分点拨细菌(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的原因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细菌(害虫)的后代个体间存在着诸多变异,其中就包括抗药性和不抗药性的变异。在使用药物时,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可以生存下来,并且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而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在使用药物时被淘汰。这样通过长期药物的选择,后代的抗药性就会不断增强。
    5.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自然界中生物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图中的C代表 ,它诞生于 。(2)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运动类群是[ ] ;裸子植物和[ ] 的共同祖先是蕨类植物。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4)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是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的 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 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重点难点 精准研析
    重难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典例1 米勒的实验为下列哪一项事实提供了证据?(  )A.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氨基酸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氨、氢气、水蒸气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和硫化氢D.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用甲烷、氨和氢气等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用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海洋。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对应训练1.米勒的实验说明了(  )A.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B.有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C.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D.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
    重难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典例2 (2014·达州)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分析】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依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越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没有个体由小到大。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对应训练2.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体型小→体型大     B.低等→高等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陆生
    重难3 自然选择学说☞典例3 (2016·达州)如图是科研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分析】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不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由图知,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对应训练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使颈和前肢都变长B.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的定向变异C.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才产生了抗药性D.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本讲内容在近5年的达州市中考生物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而且均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点集中在生物进化这一内容上,难度不大,因此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该部分的内容不需要花太多的功夫和时间。其实,本讲内容容易和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特别是自然选择容易从实例出发,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
    典题自测 迎战中考
    一、选择题1.(2019·达州)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D.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米勒实验中密闭的实验装置内气体主要有氢气、氨气、甲烷等,但没有水蒸气和氧气B.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D.生物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完全得到了实验证实B.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的重要证据是化石B.方向是从低等到高等C.普遍认为的原因是自然选择D.结果是都产生有利的变异
    6.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色素c不仅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还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B.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D.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7.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A.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B.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C.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D.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8.(2017·达州)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B.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有机物C.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是: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使用、制造工具→大脑发达→直立行走→产生语言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9.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10.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物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药的质量随着时间推移降低了B.害虫产生能抵抗农药的定向变异C.农药促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D.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11.“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B.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C.耐药性对葡萄球菌来说能遗传给下一代D.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12.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A.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许多研究方法,最需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B.郑氏始孔子鸟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是长颈鹿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树叶而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3.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为食。如图为两者的进化过程图(箭头表示进化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都与被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甲虫为了取食马铃薯产生耐受毒素的变异C.无毒素马铃薯和不耐受的甲虫被淘汰D.马铃薯使甲虫卵块脱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5.(2020·达州)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16.一种昆虫有正常翅膀和残翅两种类型,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此种昆虫的正常翅膀和残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B.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其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C.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残翅昆虫,属于有利变异D.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使一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接触药物前,抗药性已经产生B.细菌接触药物后,才产生了抗药性C.细菌的抗药性是对具有青霉素环境的适应D.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2017·达州)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B.猛禽尖锐的喙和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非洲人的黑皮肤是长期受到赤道强烈的日光照射所致D.农药的使用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
    二、填空题19.阅读下表,比较达尔文地雀与食物类型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1)达尔文地雀的喙出现了不同的形状与大小,这种现象称为 。(2)在只有以一些植物果实为食的岛屿上,有凿状这样的喙是 变异,这样的地雀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而长有其他形状的喙则是 变异,会逐渐被淘汰。可见达尔文地雀进化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 。(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为不同喙的原因是 的结果。
    20.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说明:(1)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3)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
    21.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 ,它生活在 。(2)A由于 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

    相关课件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 专题22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指南】课件PPT: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精讲 专题22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指南】课件PPT,共1页。

    【中考一轮复习】新课标中考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18《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新课标中考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18《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原始海洋,米勒实验,原始大气无机物,闪电能量,氨基酸等小分子,水蒸气,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原始生命,雷电紫外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课件)-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21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课件)-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宇生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