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40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40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40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 读下面的句子,停顿恰当的句子是( )。 A.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C. 使/弈秋/诲二人弈。2. ( 2分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 A. 冷笑 为难 招待 安居乐业 B. 出息 取笑 笑嘻嘻 鸟如指掌
C. 囚犯 解释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D. 负责 大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3. ( 2分 )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A. 世界是复杂的,有许多现象人们是无法解释的
B. 孔子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
C.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4. ( 2分 ) 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 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 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 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5. ( 4分 ) 请你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 ) A.名字,名称
B.出名,有名
C.说出
D.量词(2)无缘无故( ) A.缘故
B.缘分
C.沿着,顺着
D.边二、填空题6. ( 3分 ) 读一读,写一写。yōu yǎchā yāngkuáng fēng bào y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 7分 ) 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zī tài xìng gémǔ zhǐ sāo yǎng yáo tiáo qiáng yìng táng hu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 6分 ) 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于心 座无________ 不失________
目不________ 不知________ ________动魄 9. ( 2分 ) 回忆课文《桃花心木》内容填空 “我”以为种树人太懒,原因是 。但“我”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尽而想到懒人 ?10. ( 4分 ) 写出近义词 辩论—________ 凉爽—________ 阴冷—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 11. ( 6分 ) 填入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树 ________的基业
________的人 ________的树苗
________的心 ________的能量 三、判断题12. ( 6分 ) 判断正误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 (2)朱自清的《匆匆》告诉了我们时间的珍贵,要我们去珍惜。 (3)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 13. ( 8分 ) 判断对错。 (1)《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看似是介绍种树育苗的方法,其实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2)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实则是为树木今后的成长着想。 (3)“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是有双重含义的。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上文中提到的“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4)“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句话是指“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会因所处的环境的艰辛而变的深刻。 14. ( 6分 ) 判断下面病句修改是否正确。 (1)下午全体师生和少先队员听了英模报告。 下午,全体师生听了英模报告。(2)看了朱自清的故事,我激动得热泪盈眶,眼里充满了泪水。 看了朱自清的故事,我激动得热泪盈眶。(3)王森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王森被授予“三好学生”的称号。15. ( 4分 ) 自学古诗,回答问题 白鹿洞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 , 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 , 周情孔思/正追寻。(1)自学古诗,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判断诗中的停顿和重音是否正确。 (2)这首古诗的意思主要是劝人要珍惜时间,学习古人好的道德学问。 16. ( 4分 ) 根据课文《顶碗少年》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与错。
(1)顶碗少年表演三次获得成功的事例,给“我”一个重要的启迪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钢琴之王”李斯特愿意承认姑娘是他的学生,是因为这位姑娘的钢琴演奏技术太棒了。
四、问答题17. ( 5分 ) 解释词语。
①莫名其妙:
②从从容容:
③语重心长: 18. ( 5分 ) 你能根据《手拉手》,概括说出歌词有哪些特点吗? 五、综合题19. ( 2分 )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分别 区别(1)我去和你去有什么________吗? (2)这对双胞胎姐妹外表几乎没什么________,但性格大不一样。 20. ( 2分 ) 修改病句。 (1)我们班差不多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________(2)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________21. ( 13分 ) 先照原文《桃花心木》填空,然后按要求做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_______,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_______。我浇水只是模仿_______,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_______,根就会_______,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_______。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_______。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_______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照原文,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2)从文中选出近义词
吸水 依靠
幸亏 感情 (3)读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第①句中的“不确定”指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第②句中的“不确定”指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4)选择正确的答案,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 人和树一样,如果能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就会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B. 如果你的生活不稳定,你就要尽快熟悉环境,亲近环境,才能学会生活,长大成人。六、写作题22. ( 5分 ) 读了《匆匆》和《光阴》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试着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 (1)C
(2)A 二、填空题6.【答案】优雅;插秧;狂风暴雨 7.【答案】姿态;性格;拇指;搔痒;窈窕;强硬;堂皇 8.【答案】萦绕;虚席;风度;转睛;所措;惊心 9.【答案】 他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10.【答案】 争论;凉快;阴凉;聚精会神 11.【答案】特别;百年;个子很高;存活;依赖;巨大 三、判断题12.【答案】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13.【答案】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14.【答案】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15.【答案】 (1)正确
(2)正确 16.【答案】 (1)正确
(2)错误 四、问答题17.【答案】①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枯萎原因让人不明白。
②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习性了解得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③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所说的话,表现出了对别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18.【答案】 凝炼、形象、深刻、富有表现力。 五、综合题19.【答案】 (1)区别
(2)分别 20.【答案】 (1)我们班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2)我们要下决心改掉坏习惯。 21.【答案】 (1)百年的基业;在土地里找水源;老天下雨;养成依赖的心;浮在地表上;枯萎得更多;一吹就倒;转化
(2)汲水;依赖;幸而;情感
(3)B;A
(4)A 六、写作题22.【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