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
展开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
地 理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三、四章)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 白天最高气温 | 天气 |
11月2日 | 19℃ | 晴 |
11月3日 | 17℃ | 霾-多云 |
11月4日 | 16℃ | 霾-雨 |
1.图中①~④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大气逆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太阳辐射 D.④-地面辐射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② D.④—②—③
3.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辐射①减弱 B.辐射④增强 C.作用⑤增强 D.作用③减弱
【答案】1.D 2.B 3.C
【解析】1.①位于大气层上界,为太阳辐射,②为被削弱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⑤为大气的反射,属于削弱作用,D项正确。故选D。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来自于地面,地面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所以热量传递的顺序为①—②—④,B项正确。故选B。
3.11月4日出现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作用⑤增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小,气温低,C项正确。①为太阳辐射,短时间不会出现太大波动,④增强,气温升高,③减弱不影响气温,ABD错误。故选C。
读“某小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5.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在地表建设较大规模城市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答案】4.C 5.A
【解析】4.依据图示岩浆岩丙与断层甲的形态可知,此处应先出现沉积岩层,然后受力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然后岩浆喷出侵入岩层形成岩浆岩,后来出现断层使岩浆岩出现错位,最后上层形成沉积岩,与描述相符合的为C,故选C。
5.褶皱顶部及断层处岩层破碎,易于采石,A正确。该处有断层存在,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宜修建大规模城市和隧道,BD错误。背斜内并不都存在油气,C错误。故选A。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7.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答案】6.C 7.B
【解析】6.从图中甲、乙气压中心的分布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最强盛时,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截断,海上形成高压中心,所以此时最可能为7月,华北地区受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故选C。
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①位于东亚,②位于南亚,7月份,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月份澳大利亚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澳大利亚大陆吹向海洋,偏转形成东南风。故选B。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8.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9.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8.D 9.D
【解析】8.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自南向北依次为丁丙乙甲,故选择D。
9.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丁地大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D项正确。
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境内的阿斯哈图石林是世界罕见的“冰川石林”(左图)。该地貌是由坚硬的花岗岩山体受冰川侵蚀、冰川融化的流水侵蚀及风化等作用形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片麻岩由花岗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它属于右上循环图中的( )
A.乙 B.丙 C.丁 D.戊
11.目前,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④⑧⑨ B.⑤⑥⑦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0.B 11.D
【解析】10.据材料可知,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沉积物。据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箭头特点可知,风化物容易被外力搬运到地上低洼的地方沉积,变为沉积物,即甲为沉积物;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即乙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戊为岩浆岩。三类岩石都可以被风化形成风化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是由花岗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即由戊变为丙,故选B。
11.据材料可知,该地貌是由坚硬的花岗岩山体受冰川侵蚀、冰川融化的流水侵蚀及风化等作用形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目前,该地貌景观裸露突出于地表,主要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图中②表示风化③侵蚀、搬运、沉积④固结成岩作用形成乙沉积岩。故选D。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13.乙山可能位于( )
A.河南 B.湖北 C.安徽 D.广东
【答案】12.D 13.D
12.读图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缺少南亚热带季雨林,说明甲山纬度高,乙山纬度低,D正确。
13.从图中看,乙山山麓自然带为南亚热带季雨林,可知该山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南部,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河南位于暖温带,湖北和安徽位于北亚热带,所以乙山可能位于广东,D正确。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1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14.D 15.C
【解析】14.河流阶地是由地壳抬升,河水侵蚀下切形成,最先形成的阶地在上,后形成的阶地在下。所以图中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T3,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河流流速越小,搬运的砾石越小,平坦面上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小。材料指出“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所以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T1形成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受日照时数、天气阴晴,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城市年太阳总辐射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
A.上海>兰州>重庆>台北 B.台北>重庆>兰州>上海
C.兰州>上海>台北>重庆 D.重庆>兰州>台北>上海
17.影响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天气阴晴
【答案】16.C 17.D
【解析】16.直接读取图中数据可知,四个城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依次是:上海110-120之间,兰州130-140之间,重庆接近90,台北介于100-110之间,因此由多到少排序是兰州>上海>台北>重庆。故选C。
17.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故选D。
“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民间有“日晕三更雨”的谚语。山东烟台市是“日晕”现象多发区,春夏之率最高,2020年4月16日11时,山东烟台市上空出现日晕奇观,16日20时烟台市风力开始增加,气温开始下降,22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烟台“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 )
A.水汽含量不足 B.空气下沉增温 C.空气上升冷却 D.凝结核缺乏
19.导致烟台该日“三更雨”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0.烟台在春夏之交多发生“日晕”现象,与下列因素关系最大的是( )
A.地理位置 B.地形条件 C.天气状况 D.人类活动
【答案】18.C 19.A 20.A
【解析】18.根据材料:“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可知高空中有冰晶,即意味着有大量水汽凝结,说明空气中水汽较充足,但大气的凝结量不够,不足以降落下来,故烟台“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还需要空气进一步上升冷却,导致大量水汽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才能降落到地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根据材料,烟台16日11时出现日晕,20时风力开始增加,气温开始下降,22时开始下雨,加之高空中有冰晶,表明空气中水汽较充足,根据冷锋天气过境时的特征,判断其为冷锋天气。A正确,B错误。气旋过境时气温会上升,过境后气温才会有所下降。C错误。反气旋过境一般形成晴朗少雨的天气状况,D错误。故选A。
20.烟台在春夏之交多发生“日晕”现象,主要是因为烟台位于中纬度的沿海地区,春夏之交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极易受气旋和冷锋天气影响出现“日晕”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答案】21.C 22.C 23.B
21.甲图纬度位于0°N-30°N之间,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带,乙图的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正确。故选C。
22.图中乙图的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从图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A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正确。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请按要求作答)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历时3年,建在大南湖荒漠戈壁滩上的国电哈密大南湖火电厂(下图左)全面运行。不同于传统水塔降温,该火电厂采用风冷塔(下图右)进行散热降温,其原理是通过加快风冷塔底部常温空气的流动(常温空气从散热片处进入),对散热片进行降温。
(1)分析在南湖戈壁滩火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条件差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风冷塔降温的过程。(8分)
(3)国电哈密大南湖火电厂的运行对当地造成的大气污染危害较轻,试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1)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不利施工;夏季白天光照强,容易晒伤;荒漠广布,风沙天气多,施工人员和设备多受极端天气威胁。
(2)风冷塔内底部气温高,气流上升;塔底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外围的常温气流进入塔内;常温气流进入时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热量随塔内上升气流散失。
(3)大风日数多,有利于加快大气污染的净化速度;城镇(或火电厂周边)人口稀少,造成的危害较小;距离城市和人口的聚集地较远,影响较小。
【详解】
(1)南湖戈壁滩火电厂的建设施工条件差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处内陆的干旱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南湖地处新疆荒漠戈壁滩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淡水短缺;夏热冬寒,高温与低温都不利于施工;晴日多,太阳辐射丰富,夏季易晒伤;多风沙天气,影响人员施工,甚至导致设备受损等。
(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原理是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风冷塔内底部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此时塔内底部形成低压,导致塔外底部的空气进入塔内,由于外部空气的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遇散热片增温,气流上升,热量随塔内上升气流散失,如此循环往复,风冷塔达到降温效果。故风冷塔降温的过程原理是塔底内部与外部空气温度高低不同,冷热不均所导致,此过程体现了热力环流的原理。
(3)大气污染危害主要与污染浓度大小、人口分布疏密有关。大南湖火电厂地处西北荒漠地区,人口稀少,气候干旱,多大风,故其运行对当地造成的大气污染危害较轻的原因与当地多大风,利于净化,周边人口稀少危害较小及距离城市较远影响较小有关。
25.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4分)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2分)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亚热带常绿硬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E C G F 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 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夏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即图中的G和F。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2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左图表示的是______月季风示意图,E为________风,其性质为________。左图与右图所示季节是否一致_______(4分)
(2)在左图的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地,名称为_______。(2分)
(3)右图中常年受风带f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受气压带e和风带f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2分)
(4)在图示月份,左图中C地是______(填季节),其气压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__(填“高压”或“低压”),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的西北部刮_________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7 东南 温暖湿润 一致 B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温带海洋性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冬季 高压 西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详解】
(1)据图可知,图示亚欧大陆形成低气压,可判断为夏季7月季风示意图。E为亚欧大陆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从太平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右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 可判断也是北半球的夏季,因此两幅图所示季节一致,均为北半球夏季。
(2) 据左图可知,夏季北半球亚洲低压强盛,又叫印度低压,即B。
(3)据右图可知,f为30°-60°之间的盛行西风带。受其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f为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4)据左图可知,C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南半球此时为冬季。其气压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气温低,形成高压,半年之后南半球进入夏季,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刮西北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后向左转向形成。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引入福建,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4分)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6分)
【答案】(1)根系发达,生长快;高温、湿润,水热条件好。
(2)下渗和地表径流。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利于增加下渗,能有效减少雨水及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
【详解】
(1)结合材料分析,香根草“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说明香根草喜高温、湿润的生长环境;“每天可长高2~3厘米”,说明其生长快;“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说明其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2)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利用水循环原理”,可从水循环的环节等角度分析说明。在公路边坡通过密集栽培香根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另一方面,高密度的香根草也减缓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从而有利于保护边坡。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全部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全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