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5)
展开1. 阅读课文《落花生》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 )。
①花生果实的特点
②花生的好处
③花生的可贵之处
(3)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熟(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或接近完善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 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作者成年后取得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体会到自己儿时的幸运,是因为( )
A.他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
B.他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C.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3)“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代表了父母对“我”的两种什么样的态度?
“精彩极了”代表母亲对“我”的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代表父亲对“我”的__________________。
(4)成年后,“我”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呢?
母亲的评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评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落花生》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用文中画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我能将古诗补充完整,我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诗中的第一、二句写的是诗人( ),第三、四句写的是诗人( )。
①看到的景色 ②听到的声音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夜半时分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来,抒发了诗人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是__________。
(5)下面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B.“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和清寥,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C.诗人来到姑苏城外,兴奋得睡不着觉,只听到钟声传来才睡去。
6. 阅读课文《牛郎织女(一)》片段,完成练习。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给文中下划线的两个字注音。
(2)“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老”意思一样?( )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 。
(4)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课内阅读
1. (1)落花生;许地山;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③
(3)成熟的麦田在秋风里翻起一层层的麦浪。;放完假回学校,老师夸我成熟了。
(4)桃子;石榴;苹果;不夸耀自己;默默奉献
(5)B;BC
2. (1)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2)C
(3) 鼓励 警告
(4) 母亲的爱是“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父亲的“警告”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 (1)A
(2)她虽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朴实,要做有用的人,要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
4. (1) 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 事物顺着某个方向发展达到顶点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两种声音 两股风
(3) 母亲的赞扬和鼓励 父亲的批评与教育
(4)这是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爱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批评与鼓励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
(5)我认真对待父母的批评与鼓励,既不为赞扬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批评而丧气失去信心。
5. (1)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 张继
(2) ① ②
(3) 霜 江枫 渔火 对家乡的思念
(4)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 霜、江枫、渔火
(5)C
6. (1)jǐn;suō
(2)B
(3)心理描写;对人间的向往
(4)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5)希望你来看看九寨沟,它是人间的仙境。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的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这里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4):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4):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