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510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4510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66 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 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
- 下列关于西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 是短暂统一的王朝
-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
D.东汉、魏、晋时期
- 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 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 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
-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 李白有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其中的“永嘉”指的是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 迁的境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
C.北方战乱频繁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 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成汉 B.西秦 C.北燕 D.后赵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 2 000 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 100 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 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 他修长城的看法。
(2) 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 名称。
7.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 你参与。
(1) 西晋的历史非常短暂,请回答下列关于西晋的问题。
①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于哪一年统一全国?
②西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这与哪一朝代相似?
(2)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 2.B 3.D 4.C 5.B
培优促能
1.C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国尽归司马懿”的理解,它隐含的意思是“统一全国的是司马懿”。266 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灭魏建晋,280 年,西晋军队灭了东吴,至此,中国重新得到统一,真正把三国归于统一的应该是司马炎,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
2.A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题目要求分析西晋经历短暂统一后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四个选项都与西晋的灭亡有关系,但从四个选项中要找出根本原因,就必须对四个选项之 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致使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经济衰退,以致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被匈奴所灭的根本原因是西晋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极为腐化。
3.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B 两项与西晋的建立有关,不能成为西晋“骤灭”的原因,C 项发生在西汉时期,只有 D 项发生在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4.C 5.A
- 参考答案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 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
- 参考答案 (1)①280 年。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 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 错误,D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