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文本一
(2021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循。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到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材料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谈论汪曾祺:“我不再期待从他笔下读到直面人生的悲剧,我把他本身读作一个悲剧。”后来集中读过他1992年以来的小说,觉得此论未免片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痛苦、挣扎与悲凉,正是我所期望的“直面人生的悲剧”。只有将这惨淡的辉光凸突出来并赋以相应的美学价值,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汪曾祺才能得以呈现。
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首先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处于急剧变化和动荡之中,无论是社会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精神现象都在这动荡中瞬息万变。旧的东西无力自持不断走向凋零衰败,新的东西无法自立迅速走向夭亡。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历给这个民族染上了焦虑、绝望、悲怆、无奈的心理色彩。有的人一面挣扎,一面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这些清醒者、自觉者如果怀有丰富的情感,那么必会产生深切而又浩大、灼痛而又寒凉的悲剧体验。近世以来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担当这一败落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悲剧体验。这样一场漫长而又剧烈的历史动荡中,最受颠簸、最受震撼的当然是士大夫(文化人)阶层。
(摘编自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
觉醒——汪曾祺小说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
B.在章池看来,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
C.悲剧意识的觉醒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
D.汪曾祺作品中所体现的身处末世的痛苦与挣扎正是其复杂的悲剧体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到西方悲剧传统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B.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地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那么这个人物是缺乏人性魅力的。
C.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却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
D.士大夫(文化人)对中国近世以来的历史动荡感受深刻,其怀有的丰富的情感使这一阶层更容易萌发一种悲剧意识。
3.下列作品分析中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到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这个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
B.《雷雨》中周朴园一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了爱情,临到中年又失去了亲人。
C.《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欲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重整乾坤。
4.请根据两则材料解释“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这两个概念。(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文本二
(2021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材料一:
活着(节选)
余 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
“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有删改)
材料二:
活着(节选)
张 先 许绿伦
[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贵 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死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贵 呱呱,呱呱!
二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晩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
二喜 爹,别再伤心了。
福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福贵 你把腰哭疼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请求医生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厚,也表现了二喜在悲剧命运面前的无奈选择。
B.两则材料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提到有庆的死,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C.材料一中,“我”看到家珍目光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
D.材料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了雪,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两则材料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比喻以及丰富的与人物处境相契合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充分体现了小说和戏剧各自的表达特点。
C.材料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编剧的想象,编剧借助想象来表现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8.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从语言和情节两个方面分析剧本改编的特点。(4分)
9.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6分)
文本三
(2021浙江精诚联盟高一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6分)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注]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我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 原 啊,宇宙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转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 原 是谁?
婵 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 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 原 (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 原 (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婵 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屈 原 (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婵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1942年1月11日
(有删改)
[注] 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0.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这既是对宋玉的批评,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11.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了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激励人们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12.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3.选文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群文探究
1.文本一中说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是“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试分析文本三中“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
2.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完以上文本,你对悲剧有着怎样的看法?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并能结合所给文本进行分析,不少于2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单元群文阅读
1.D A.张冠李戴。由材料一第1段中的“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可知,应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路向的发生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B.由材料一第3段中的“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和第4段中的“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可知,在章池看来,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应是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C.“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4段可知,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在悲剧作品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
2.C “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于文无据。由材料二的内容和出处可知,此文段论述的是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并没有提及“悲剧精神”。
3.B 由材料一第3段中的“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可知,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到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指的是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融合,即悲剧人物既有处境的不如意,又有对苦难的反抗,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抗争精神。周朴园屈从命运的安排,他没有强烈的抗争精神,所以他的悲剧不符合这个特点。
4.答案 ①悲剧意识是悲剧的内核,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与自觉;②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解析 对“悲剧意识”的解释主要在材料一第4段和材料二第2段中。根据材料一第4段中的“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可知,悲剧意识是悲剧的内核;材料二第2段主要介绍悲剧意识在汪曾祺小说中的表现,根据其中的“有的人一面挣扎,一面出自本能地发出沉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清醒与自觉”可知,悲剧意识是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与自觉。对“悲剧精神”的解释主要在材料一第4段中。根据材料一第4段中的“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可知,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根据材料一第4段中的“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等内容可知,悲剧精神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5.答案 ①首先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进行总体概述,并提出观点;②接着借朱光潜、尼采的观点,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悲剧观念;③然后进一步论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内在联系;④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路向。
解析 材料一共5段。第1段中,“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这一部分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作者用一个假设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第2段中,作者阐明自己要论述的重点——“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第3段紧承第2段,借朱光潜、尼采的观点,指出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是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第4段中,作者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释。第5段中,作者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即“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路向。根据以上分析整合作答即可。
6.C “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错误,由前文“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可知,家珍“目光呆滞,也不掉泪水”,是因为她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也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可知,家珍已经察觉到凤霞出事了。
7.B “两则材料的语言都……采用……与人物处境相契合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错误,材料二中只有“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这一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但这一句主要是为了交代人物所处之地,为下文写富贵模仿青蛙叫做铺垫,并未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方面的作用,不属于与人物处境相契合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
8.答案 ①从语言上看:剧本改编更注重人物的台词,同时也要有简洁的舞台说明;而小说主要通过叙事性语言来讲述故事。②从情节上看:剧本改编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时间空间限制很大;而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解析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比小说和剧本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在语言表达和情节处理上的不同。答题时,可结合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本身的特点来作答。戏剧重在演故事,要求情节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尖锐突出的矛盾;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小说则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重在讲述故事,叙述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答案 ①材料一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让“我”充当人生悲剧的讲述者,从而使情节的叙述没有任何阻挡。②让“我”充当故事的经历者,借助“我”来实现情感的直接抒发,使情感的抒发没有任何阻挡。
解析 第三人称属于全知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文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亲历者,“我”所叙述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就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也便于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本题要求答出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答题时可分别从“我”作为故事讲述者和故事亲历者的作用的角度来分析。
10.C “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错误。由后文“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可知,屈原之所以感叹“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是因为极端孤寂的屈原和他“所不高兴的人”说了几句话,使他的精神得以镇定。所以,“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主要表现了屈原内心的孤独,并不能表明屈原对郑詹尹的印象发生了转变。
11.B “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错。“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情感”体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热情奔放、注重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的特点。
12.答案 ①第一处写风和雷电止息,月光斜照,烘托了宁静恬淡的氛围,也反映出屈原在与人交流之后,其心境由孤寂转为平静。②第二处写殿上灯火尽灭,只剩月光,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气氛,烘托了婵娟死后屈原悲怒难言的心情。
解析 第一处“月光”出现在屈原和郑詹尹对话之后,当时的情境是风和雷电停止,两人又互吐了心声,此时的月光烘托出了屈原所处环境的气氛和心境的转变。第二处“月光”出现在婵娟因误喝毒酒而死之后,结合下文“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分析可知,此时的月光是为了渲染环境的冷寂和烘托屈原的悲愤心情。
13.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屈原对河伯的独白,侧面表现出婵娟对屈原的尊敬和支持,塑造了一个尊敬师长、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②正面描写。婵娟正式出场后,通过对婵娟动作和语言的精准描写,表现出她对屈原的景仰之情和她知恩图报、甘愿献身的精神。③对比衬托。将宋玉和婵娟进行对比,通过宋玉的“阴柔”和对屈原的背叛,衬托出婵娟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解析 剧本塑造人物形象和小说较为相似,主要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着手。正面描写可关注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剧中,婵娟见到屈原以后,“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这一系列动作以及其喝完毒酒后的一段台词,写出了婵娟对屈原的仰慕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屈原的大无畏精神。剧中屈原对河伯的独白:“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这一部分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婵娟尊敬师长、深受屈原喜爱、充满正义感的形象。文中,宋玉背叛屈原,跟着公子子兰搬进了宫里,他与婵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懦弱、“阴柔”很好地衬托了婵娟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群文探究】
1.答案 悲剧意识:①对于国家的现状,屈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对于国家的未来,他说“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②在屈原的独白中,他对河伯说“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③面对婵娟的受难,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这些都表现了屈原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与自觉。
悲剧精神:①屈原和婵娟坚持走正义之路。面对宋玉的背叛,屈原坚定地说“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②婵娟为自己能代替屈原而死,保全屈原的生命而感到幸运。③婵娟中毒而亡,屈原的眼中再次燃起怒火。这些都表现了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理解文本一中“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根据文本一第4题可知“悲剧意识是悲剧的内核,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醒与自觉”“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理解“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后再回到文本三中梳理相关内容即可。
2.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悲剧的看法。写作时可以结合文本一中关于悲剧的一些理论知识及自己阅读文本二、文本三的感受,先明确观点,再结合所给文本进行分析。论述时论据要丰富,可以用课本上本单元的三篇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中的内容为论据。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