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40598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观点态度题——紧抓推断失误“3类型” 课件
展开新高考全国卷对观点态度的概括分析题往往涉及逻辑推理,这类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往往由于概括能力或逻辑推理能力不足而出现失误。失分的主要原因有:无法判定结论无中生有、厘不清句间关系、不明选项推论说法绝对。解答此类题要善于捕捉选项中表条件、因果、假设关系的敏感词,依据文本揣摩句间关系,最终确定选项是否有误。
一 无法判定结论无中生有命题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人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明确选项的推断类型,抓住文本暗示,吃透原文观点,规范思维方向,锁定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选项] (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T2-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原文]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1)“原文”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强调“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指出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第三句用具体事例来分析“______________”。(2)整段话主要阐释了______________的不同特点,即诗歌可以叙述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的动作,而画却不能。
[满分答案] _________
二 理不清句间关系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淆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有时还会出现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的情况。解答这类题,先要弄清句间关系,再据文推断。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选项] (2021·新高考八省联考模拟试卷,T2-C) 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原文] 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1)“原文”是一个复杂的句群,运用“即便……即便……然而……只能……”的形式将其组接起来,厘清作者思路,是分析该段文字的关键。(2)整段话强调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区别,“只能让机器人迷糊”一语道破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些人类智能所做的事,人工智能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三 不明选项推论说法绝对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解答这类题,要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找出两者之间在逻辑表述上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锁定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3分)[选项]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T3-C) 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原文]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1)“原文”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说“______________”与“观察自身”相当,第二句点出人与动物身上存在的微生物遵循相同的______________,第三句和第四句举例来说明第二句的观点。(2)整段文字强调的中心观点是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虽______________,但所遵循的规律应该是相同的。
一、阅读下面的选项和原文的相关信息,判断选项的正误,并简要分析。1.[选项] 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原文]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可见人可能被新技术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导致的,选项强加因果。
2.[选项] 上层文化强调越个性化越有文学价值,民俗文化则强调越模式化越有文学价值。( )[原文] 上层社会的文学越个性化(尽管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就越被认为有价值。民俗文学则不然。它一般是具有类型化特征的,如狼外婆、田螺娘、巧媳妇、傻女婿四大传说,这些故事谁来讲、在哪儿讲,它们的基本情节,乃至于某些语言,都是大体相同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民俗文化则强调越模式化越有文学价值”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民俗文学则不然。它一般是具有类型化特征的”,并未说民俗文化强调越模式化越有文学价值。
3.[选项] 中国传统绘画与外国绘画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体现着以柔克刚,这为外国绘画所不具备。( )[原文] 中国的传统绘画与外国的绘画相比,注重的是线条的刚柔并进,也注重画中的故事性。而儒家经典中的“中和”正是讲究以柔克刚、刚柔并进的思想,这与中国的古典绘画美相吻合。另外,中国所提倡的“中和”之美是“以和为美”“和气生财”,这在中国的传统名画中得以体现。例如,中国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画中主要记录的是中国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中国传统绘画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错误。从原文“中国所提倡的‘中和’之美是‘以和为美’‘和气生财’,这在中国的传统名画中得以体现”来看,“处处体现着‘以和为美’”表述过于绝对。
4.[选项] 城市文学研究受制于内在规则、缺乏对等经验,由此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 )[原文] 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由原文表述可以看出,并非“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而是“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选项推理说法绝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之光、传家之宝和成人之魂。正所谓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新节俭主义的精髓是说不,即对一切奢华铺张说不,对一切刻意张扬的个性说不,对一切名牌崇拜说不,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实际上,新节俭主义者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消费上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能做到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拼团网购享优惠,自带午餐或吃食堂,多坐公交和地铁……简约而不简单。所谓“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即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在当下市场经济时代,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新节俭主义的流行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消费主义的理性反思也促使青年人觉醒。现代西方的消费主义观念注重个人物质享受,倡导高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盲目占有和攀比,无限制破坏,丧失了真正的消费选择自由,消费品被符号化,而过度的高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等生态灾难。
新节俭主义还受到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环保主义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摘编自贺才乐《为何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
材料二:新节俭主义的诞生向我们传递出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新节俭主义者”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他们反对拜金主义心理和奢侈消费,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而减少一些矛盾。他们的理念和行动不仅使其生活更有意义,同时更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温暖,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新节俭主义的这种理念契合了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思想。发展共同体理念提倡社会本位基础上的互利共生、共赢的思维方式,强调共同体的各共生单元要通过合作得到优化、进化和发展。为此,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自觉形成并强化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共同体意识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新节俭主义内在包含了环境意识,强调自然的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在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理性消费。毫无疑问,新节俭主义所具有的环境意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新节俭主义者的消费建立在人的有效需求基础上,不会造成浪费,也就有利于保护自然。此外,新节俭主义者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并不断带动他人加入绿色消费行列,这不仅直接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渐改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摘编自连韵芳《新节俭主义的成因及价值探析》)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以简约朴素的方式合理消费,不奢侈浪费,重视生活质量和品位,是理性消费意识的体现。B.新节俭主义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使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有机统一,成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C.新节俭主义者所持有的节俭观念,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D.各共生单元通过合作,责任共担,互利共赢,这是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体现,也与新节俭主义的观点相契合。
解析:B项,“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表述不当。原文材料一第三段是说新节俭主义“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这一美德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B.新节俭主义崇尚理性节制、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强调克制消费欲望,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C.新节俭主义反对拜金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增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D.新节俭主义强调自然的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适度的理性消费,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解析:A项,“勤俭节约……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错误。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折射出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B项,“克制消费欲望”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与原文“不刻意追求”的表意有出入。C项,“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与文中“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意思相悖。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新节俭主义观念的一项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真正的快乐不是以花钱多少来衡量的C.把钱花在刀刃上,该出手时才出手D.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解析:A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传统的节俭方式,与新节俭主义观念不符。
8.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严密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论证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先提出观点,然后阐释新节俭主义的内涵及其行为表现,最后分析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的原因。②论述充分严谨。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列举儒、佛、道家等关于节俭的论述,恰切地论证了新节俭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观点。③论证语言精炼准确。运用“一定的”“客观上”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任务3考点突破第2讲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__观点正误推断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任务3考点突破第2讲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__观点正误推断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典型例题,即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考点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考点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件,共3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态度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态度 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评价思想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