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课一练(二)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1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027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植被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植被是( )
A.针叶林 B.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亚马逊热带雨林被大量破坏,不会造成的结果是( )
A.生物种类减少 B.气候变干燥
C.地球上物质越来越少 D.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3.人类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禁止砍伐树木,防止生态平衡被破坏
B.根据需求随意采伐树木
C.有计划、有选择地采伐树木
D.一次性采伐、一次性造林,省工省时
4.我国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建造的“绿色长城”工程,其目的是( )
A.绿化造林,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
C.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以上三项都对
5.我市某地的一块荒地在城建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表所示,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改造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生活物质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渗入土壤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是裸露地面的7倍。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森林增加大气湿度,是通过树木的 来完成的。
(2)树木依靠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吸收大量降水,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3)森林的作用除了材料中描述的和能为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外,还具有的重要作用是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加 的活动,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树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
2.【答案】C
【解析】地球上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不会减少。
3.【答案】C
【解析】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树木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4.【答案】D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其目的是绿化造林,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一工程的实施,使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
5.【答案】A
【解析】从表中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增加,区域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
6.【答案】(1)蒸腾作用
(2)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能调节碳—氧平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主要的植物
改造前
20种
9%
蒲公英、狗尾草、艾蒿
改造后
38种
27%
芦苇、菖蒲、睡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单元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精品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