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22-24古诗词鉴赏及文言文阅读完美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22-24古诗词鉴赏及文言文阅读完美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击鼓进军,打仗是靠勇气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示例二: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第二层: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联。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示例六: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示例七: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诗词赏析步骤是:①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诗词风格理解内容;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④从诗词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第二十四讲 文言文阅读(二)
(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他 日 谒 公 遂 问 向 时 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二)(2018·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让赵广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
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人物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的救济粮。
第二十五讲 文言文阅读(三)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 ,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夷道猇(xiā)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掎(jǐ)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吴 将 皆 欲 迎 击 之
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诸要害皆已固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
他们的各处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示例:①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②后文写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
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及时出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6课外文言文阅读完美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生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完美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考点3理解文章内容,考点4朗读停顿,考点5翻译句子,考点6分析人物形象,答案B,考点8比较异同,考点9分析写作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完美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