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品析词语和句子完美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品析词语和句子完美课件PPT,
品析词语和句子【方法归纳】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一、品词:(10年河北省中考)《最美的善举》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 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感。 (08年河北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 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一、品词的答题格式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能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使文章有文采,有意蕴;运用叠词,可以使语言具有音韵美。最重要的是结合语境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步骤: 结合文章意境解词 + 修辞(表现手法) + 表达效果 + 景物意境(或内容) + 人物情感/性格/主旨/哲理。二、如何赏析句子:《祖母的葵花》(06年淮安中考题)例1:祖母伺候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答案要点: ①运用比喻,将祖母伺候土地比作绣花, 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祖母精心耕种的情景; ③表现了祖母细心,勤劳,热爱生活, ④表达了“我”对祖母的赞美之情。二、如何赏析句子:例2: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品析画线句答: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八月南疆热浪滚滚的气候特点,突出了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答题模式:①方法(修辞、表现手法、描写等)+②效果(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③文章内容(写出了…内容、心理)+④情感、主旨、人物性格、品质等。练习:试着品析以下句子(1)回想故乡的春天,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答案要点: ①运用拟人,将小黄花人格化, 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绿叶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 ③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喜爱之情。《西风胡杨》(07年中考题)(2)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答案要点:①运用拟人,将胡杨人格化,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胡杨与霜风、沙尘抗争的姿态;③表现了胡杨顽强的本色和精神;④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⑤句式工整,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3)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的爬行。思考:没有修辞的句子,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句子?友情提示“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句式友情提示---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比喻: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拟人: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强调了…反复:强调,增强语气。对偶:句式整齐,有韵律,琅琅上口。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提示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反问:增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友情提示---描写效果人物描写: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谁)的……的心理(情感、性格、品质)等。 动作描写:…动词,生动地写出…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地刻画…环境描写:运用了……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或环境特点),渲染了……气氛,烘托……心情(或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深化)主题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的效果对比:将…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了…衬托:运用衬托,突出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品质、情感等)象征: ……句式效果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反问:增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骈句有整齐之美,长短句有参差之美,排比句有气势之美。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句式的妙处。(3)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的爬行。答案要点:①运用动作描写,②真切细腻的表现了母亲的辛劳,艰苦;③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痛与爱。4、阅读文段(有删减) 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剩余的蒿菜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品析句子A.“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B.“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 C.“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A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丝瓜的枯老相,渲染出菜园里萧条冷清的情状,为下文写蒿菜的出现作了铺垫。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被摘剩的茼蒿相依为命坚守家园的境况。透露出作者的同情与怜惜。C句用反问的语气,反诘有力,抒发作者对茼蒿深深的同情和为它们抱不平的强烈感情。《思路》P58春天是一点点化开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面的语句作简要赏析。(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景象(1分)。 2.找出第②段中描写霜花色彩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考查词语的作用)(3分) 【答案】银白、嫣红、橘黄、鹅黄、雪白(1分)。形象地描写出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时印着霜花的玻璃窗的色彩变化(1分),与上文中的“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相照应(1分)。 3.第⑥段“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中“丰满”一词的词性是什么?并品析这个词语的妙用。(考查词语的词性以及妙用)(3分) 【答案】形容词(1分)。“丰满”一词将春天比喻为鸟儿(1分),生动地描写出春天逐渐蔓延大地的情景(1分)。 4.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发现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有何不同之处?(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3分) 【答案】南方的春天来得早(1分),而北方的春天来得迟(2分)。(大意相同即可。) 5.对于北方迟来的春天,作者为什么也是特别喜爱呢?(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因为北方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1分),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2分)。 思路:题材二 “我”与自然桑葚熟了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3分)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②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2分)桑葚。(2分)①写了今年五月在农家乐山庄采摘桑葚的绝美享受。(1分)②回忆童年时和伙伴们采摘桑葚的欢乐场面。(1分)儿时的梦:盼望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2分)3.请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3分)答案示例1,从词语的角度赏析:“紫紫的”写桑葚的颜色,“丰满着”写桑葚饱满的形状,(1分)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桑葚美丽诱人的外貌特点,(1分)流露出作者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答案示例2,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桑葚”晶莹剔透的外形特点,(1分)从而由衷地表达了对桑葚的喜爱之情。(1分)(语意相近即可)表达了作者对桑葚的挚爱,同时也呼吁人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持自然与纯真的本色。(1分)起到了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1分)结构上,总结全文,留有余味,引人深思。 (1分)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3分)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整天为食品是不是有添加剂、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担心。其实不是食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强加给食品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人们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与良知,保持生命最初那份天然与纯真的本性,那么食物保持原有的清纯与天然就不是难事,(4分)(言之成理即可)茉莉1.外婆的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之间的往事(3分)2.结合语境,任选角度品味下面的语句,赏析其在语言上的特色(4分) 白花在绿叶的映衬下,似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如夜空悬挂的点点繁星。泡茉莉香茗—穿茉莉手链—簪戴茉莉—烹炒茉莉—自制茉莉花酒、花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茉莉比作明珠和繁星,将绿叶比作碧玉(1分);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茉莉花朵饱满、圆润、繁密,花叶翠绿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茉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4.文章第11段写道:“我竟无言以对,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我流泪的原因(3分)①从外婆将多余的茉莉手链送给邻人和殷勤留客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的人;②从外婆簪戴茉莉、穿茉莉手链、泡茉莉香茗等事情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热爱生活的风雅之人;③从外婆裁衣缝衫,自制花酒、花茶,用茉莉烹炒菜肴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勤劳、心灵手巧的人;④从每次分别,外婆都要拉着“我”的手反复絮叨几句珍重的话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疼爱外孙的人。(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每点1分)①为外婆年迈体弱而感到悲伤、难过;②外婆年事已高,下次回来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外婆,为不可预知的离别而悲伤;③为“我”不能陪在外婆身边尽孝而愧疚,因而流泪。(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随风吹笛1.请概括风雨中“竹笛”声的特点 (4分)2.感知文意,试解读文中“我”这一次听到风中朱琳的声音时的感受。(2分)清晰、高扬、悠长、穿透力强。(每点1分)①竹林所演奏的音乐似天风海雨,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我听时被“震慑”;②“我”感到“竹林的交响乐整个包围了我”“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的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心灵得到沐浴,内心变得纯净。(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每点1分)3.赏析第11、12段中的画线句。 (3分)4.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两处画线句属于插叙(1分),一方面表明“自然的声音”令人“赞叹”,人应亲近、感悟自然(1分);一方面用“万蝉齐鸣”“溪水”来突显风雨竹林之声汇成的交响乐,让人感受更为深刻(1分)。①引出悬念:谁在吹能够“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②前后照应:“竹子洒过了小雨”与风配合,磨擦生籁,成为交响乐。③语意双关: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回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罗列术语酌情扣分)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示例:自然是有声有画的,如同风中“竹笛”声,是充满生机和力量的。(2分)人在体验感悟自然的同时,可深深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满怀对生命的崇敬,对生活的感激,所以人们应当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5仿写句子完美课件PPT,共3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4词语运用完美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完美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比阅读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