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1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2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3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4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5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6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7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08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授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旧道德,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评价,各抒己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3.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③政治混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④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救中国
    ①兴起标志:②代表人物:③主要阵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中国培养人才。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巴金小说《家》---- 瑞珏之死
      瑞珏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血光之灾”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改良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湖上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著,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名语言学家,新文化运动中首创“她”、“它”二字。著有名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
    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他应该是第一个写新诗的皇帝,且还是“口语诗”。
    抨击_______和_______提倡_______和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__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表2: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如春雷一般……惊醒了无数青年……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结合图片,谈谈该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 …”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是片面的,是偏激的。
    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与时俱进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伟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新旧思潮产生激烈的冲突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知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2、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3、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也,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活也。”其实质是反对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C.封建专制制度 D.孔子思想学说
    4、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指示在表格的①、②、③处填写最佳答案 ①洋务运动 ②孙中山 ③ 陈独秀B. ①五四运动 ②孙中山 ③曾国藩C. ①五四运动 ②曾国藩 ③ 胡适D. ①洋务运动 ②陈独秀 ③ 梁启超
    5、鲁迅在《狂人自己》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 …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 … …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相关课件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之“新”,《新青年》之“新”,新道德,新风貌之“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尊孔复古”,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字体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闭关锁国落后挨打,里程碑,新希望,走向近代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共2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