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83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83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83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
展开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共30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电流、电压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6V B. 家用电冰箱的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0mA
C. 家庭节能灯的正常工作电流约为1A D. 国内一般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2.寒假,《流浪地球》影片大热,激起了同学们对航天科技的浓厚兴趣,选择某种物质作为火箭燃料的首要依据是( )
A. 比热容大 B. 热值大 C. 密度小 D. 电阻小
3.如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 B. C. D.
4.下列各组中,都是绝缘体的是( )
A. 干木、橡胶、人 B. 橡胶、盐水、玻璃 C. 大地、玻璃、塑料 D. 塑料、玻璃、橡胶
5.如图所示,用铅笔芯代替导线连接在电路中使灯发光下列做法中,能使灯泡变亮的是( )
A. 将铅笔芯换成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线 B. 换用横截面积小的同长度的铅笔芯
C. 增大铅笔芯的长度 D. 减少一节电池
6.下列有关电流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的移动形成了电流 B. 电路中只要接入电源便形成了电流
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 D. 电流的方向总是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7.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盐城公交公司最近又投入一批电动公共汽车。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8.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如果都加热1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D. 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分子运动越慢
9.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
A. L1灯丝断了 B. L1短路 C. L2灯丝断了 D. L2短路
10.如图,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L1两端的电压为3V B. 灯L1两端的电压为2V
C. 电源电压与灯L1两端的电压之和为3V D. 灯L2两端的电压为2V
11.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2.水煎包是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刚出锅的水煎包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相关说法( )
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煎包的内能
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④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
A. 只有①③正确 B. ①②③④都正确 C. 只有③④正确 D. 只有①③④正确
13.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②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大的物体
③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④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③④
14.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S1、S3 , 断开开关S2时,灯L1、L2并联
②闭合开关S2 , 断开开关S1、S3时,灯L1、L2并联
③闭合开关S1、S2 , 断开开关S3时,灯L1亮、L2不亮
④闭合开关S2、S3 , 断开开关S1时,灯L1不亮、L2亮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④
15.如图1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流表A的读数是2.2A
②电流表A1的读数是0.42A
③通过L1的电流是0.42A
④通过L2的电流是1.76A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6.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
17.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星2D”卫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若利用返回技术将卫星回收,当卫星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卫星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8.三个悬挂着的带电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正电,则C带________电。
19.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是3:2,吸收的热量之比是1:2,升高的温度相同,甲和乙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0.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向右移动滑片,灯泡变亮.
四、实验题(第22题6分,第23题10分,共16分)
22.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实验中使用两节新干电池作为电源,连接好了的实物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请你协助完成: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
(2)电路连接好,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灯泡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灯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4)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造成________。
2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天平、搅棒和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200
20
28
8
食用油
200
20
28
4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液体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本领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4)该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
(5)如图丙中A和B分别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在同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这一年中,曲线A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_(“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砂<c水)。
五、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10分,共16分).
24.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S3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S1、S3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请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简要写出分析及计算过程。
(1)电源电压是多少?
(2)在甲图中,断开所有开关,为保证电压表正确连接,将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对调后,再将S1、S3保持断开状态,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1、S2、S3均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多大?
25.如图甲所示为大家常见的普通煤炉,通过燃烧煤将壶中的水进行加热。为提高煤炉效率,某大学创意小组设计了双加热煤炉,如图乙所示,在炉壁的夹层中也加入水,在给壶中水加热的同时,也给炉壁夹层中的水加热。现在1标准大气压下,壶中装有质量为4.5kg温度为20℃的水,己知q煤=3×107J/kg,c水=4.2×103J/(kg•℃),求:
(1)如果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已知甲图煤炉烧水效率为28%,若用甲图煤炉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是多少?
(3)在乙图煤炉加热过程中,在消耗等量煤的情况下,除烧开壶中的水外,还可把炉壁夹层中l0kg的水从20℃加热至40℃,则改进后乙图煤炉的烧水效率是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共30分.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答案】 D
【考点】电流的大小,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A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冰箱的电功率大约200W,则电流约为I= PU = 200W220V ≈0.9A,接近1A,B不符合题意;
C、家庭节能灯的电功率大约20W,则电流约为I= PU = 20W220V ≈0.09A,接近0.1A,C不符合题意;
D、我国国内一般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根据电功率和电压可以计算电流的大小。
2.【答案】 B
【考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解:作为火箭燃料,需要选择热值大的,原因是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热值大,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火箭的燃料,最大的特点是热值大,相同质量时放出的热量多。
3.【答案】 B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解答】解:A、图中的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上行,所以是排气冲程;
B、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所以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C、图中的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所以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不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冲程;
D、图中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所以是吸气冲程。
故答案为:B。
【分析】热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中气门关闭,活塞上行。
4.【答案】D
【考点】绝缘体
【解析】【解答】解: A、人体容易导电,是导体;干木、橡胶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盐水容易导电,是导体;橡胶、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C、大地容易导电,是导体;玻璃、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塑料、玻璃、橡胶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空气、玻璃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变化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答案】 A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A、相同条件下铜导线的导电性好(即铜导线的电阻较小),将铅笔芯换成相同长度和粗细的铜线,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变亮,A符合题意;
B、换用横截面积小的同长度的铅笔芯,电路中的电阻变大,通过灯泡的电流减小,灯泡变暗,B不符合题意;
C、增大铅笔芯的长度,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变长、连入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减小,灯泡变暗,C不符合题意;
D、减少一节电池,电源电压减小,根据公式I= UR 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灯泡变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导体的电阻和材料有关,和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6.【答案】 C
【考点】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解析】【解答】A. 电荷只有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A不符合题意;
B. 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有电源、电路是通路,缺一不可,B不符合题意;
C.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负电荷均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是负电苛,所以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C符合题意;
D.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7.【答案】 B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解答】解:因为电动机要由前、后两门(电路开关)关闭同时控制,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机都不能工作,则电动公交车无法行驶,所以前、后两门中的电路开关应串联连接同时控制电动机,符合要求的电路只有B。
故答案为:B。
【分析】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工作,则开关和用电器串联。
8.【答案】 A
【考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 Qm△t 知,甲液体比热较小;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B不符合题意;
C、用同一热源分别都加热1min,甲和乙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间越长,内能越大,液体分子运动越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用相同的热源加热时,时间相同,吸收热量相同,温度变化越大,说明吸收能力小。
9.【答案】 C
【考点】电路故障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A、L1灯丝断了,则电压表与电路串联,电压表分担电源电压,有示数.灯L1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不合题意.
B、L1短路,则L2中还有电流,L2会变亮,电表有示数.不合题意.
C、L2灯丝断了,则整个电路中无电流,灯都不亮,电表无示数.符合题意.
D、L2短路,则电压表也短路无示数.但L1中还有电流,L 1会变亮,电流表有示数.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当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电路中各部位是好的.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如果电路发生短路,则电路中还有电流,不合题意.则电路发生断路.
10.【答案】 B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知,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
由题意知,电压表示数是UV=3V,所以灯L2两端的电压UL2=UV=3V;
灯L1两端的电压UL1=U﹣UL2=5V﹣3V=2V。
故答案为:B。
【分析】电压表和所测量的用电器并联使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11.【答案】A
【考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理想实验的内容,应明白理想实验的意义: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为合理的外推猜想得到一定的结论.
12.【答案】 D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①水煎包“香气四溢”,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①正确;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而不是低,故②错误;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③正确;④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对外做功,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④正确;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对外做功时,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13.【答案】 B
【考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解:①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②内能小的物体可能温度高,内能大的物体可能温度低,因此内能小的物体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正确;③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错误;④物体的内能增加,有可能是对该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14.【答案】 C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解析】【解答】解:①闭合开关S1、S3 , 断开开关S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分别经过两只灯泡回到负极,所以灯L1、L2并联,故①正确;②闭合开关S2 , 断开开关Sl、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两只灯泡回到负极,所以灯L1、L2串联,故②错误;③闭合开关S1、S2 , 断开开关S3时,电流直接从电源正极出发回到负极,造成电源短路,灯泡都不能发光,故③错误;④闭合开关S2、S3 , 断开开关S1时,L1被短路不能发光,只有L2亮,故④正确。
综合分析①④正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电器顺次连接的电路是串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是并联电路,若导线和用电器并联,用电器短路。
15.【答案】 C
【考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解答】解: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电流表A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的是L1所在支路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而两电流表指针偏转相同,所以电流表A选用的应该是0~3A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I=2.2A,即干路电流为2.2A;A1选用的是0~0.6A量程,分度值是0.02A,示数为I1=0.44A,即通过灯L1的电流为0.44A;
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I2=I﹣I1=2.2A﹣0.44A=1.76A。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是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电流表和支路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时,选择的量程不同,根据指针位置读取电流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6.【答案】 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将存在引力和斥力。
17.【答案】 做功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解:飞船返回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时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内能。
18.【答案】 负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解析】【解答】解:由于C、B两小球相斥,因为只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即说明C、B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A、B两小球相吸,A球带正电,所以B球带的电荷与A球带的电荷为异种电荷,即B带负电,所以C带负电。
故答案为:负
【分析】电荷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9.【答案】 1:3
【考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Q=cm△t可得m= Qc△t ,
甲和乙的质量之比是: m甲m乙 = Q甲c甲△tQ乙c乙△t = Q甲Q乙 × c乙c甲 = 12 × 23 =1:3
故答案 为:1:3
【分析】根据物体吸收的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差,可以计算质量大小之比。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0.【答案】 解:如图所示:
【考点】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解析】【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两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由此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分析】结合实物图,用电器串联,电压表和一个用电器并联,画出电路图。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
【解析】【解答】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由向右移动滑片,灯泡变亮,所以应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然后与电源、开关组成电路,并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分析】向右移动滑片,灯泡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且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即必须把右下方接线柱接入电路.
四、实验题(第22题6分,第23题10分,共16分)
22.【答案】 (1)断开
(2)L1;断路
(3)1.9;1.1
(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解析】【解答】解:(1)为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甲图中,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的电压,电路连接好,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即等于电源电压,则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所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灯泡L1发生了断路;(3)排除故障后,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1.9V,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灯L2两端的电压为:U2=U﹣U1=3V﹣1.9V=1.1 V。(4)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则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了,即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测出L2的电压。
故答案为:(1)断开;(2)L1;断路;(3)1.9;1.1;(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分析】(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若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则电压表测量的位置断路;
(3)根据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和指针位置读数,结合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计算其它电压;
(4)连接电压表时,接线柱要正入负出。
23.【答案】 (1)秒表
(2)相同;质量
(3)加热时间;水;2.1×103
(4)控制变量法
(5)大;内陆
【考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要测量时间、温度和质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温度计和天平;(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中升高的温度是相同的,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的加热时间从,则水吸热本领强;根据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知,升高8℃,煤油用时4min,水用时8min,即煤油吸热是水的 4min8min = 12 ,根据Q=cm△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热容与吸热成正比,则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12 ×4.2×103J/(kg•℃)=2.1×103J/(kg•℃);(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5)由图丙气温变化曲线得出,A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B所示的城市的大;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大,所以曲线A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故答案为:(1)秒表;(2)相同;质量;(3)加热时间;水;2.1×103;(4)控制变量法;(5)大;内陆。
【分析】(1)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时,需要测量时间,选择秒表;
(2)进行加热时,选择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比较温度;
(3)当温度差相同时,可以比较加热时间反应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本领强,根据水的吸热多少,计算其它物体的比热容;
(4)实验时,控制某些物理量相同,是控制变量法;
(5)由于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五、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10分,共16分).
24.【答案】 (1)解:在甲图中,当S1、S3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由电压表的示数可知,电源的电压U=9V
答:电源电压是9V
(2)解:在甲图中,当S1闭合,S2、S3断开时,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由电压表的示数可知,L1两端的电压U1=6V;
将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对调后,再将S1、S3保持断开状态,闭合S2时,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因两灯泡的连接方式不变,
所以,L1两端的电压不变,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U2=U﹣U1=9V﹣6V=3V
答:将电源正负极上的导线对调后,再将S1、S3保持断开状态,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3)解:在乙图中,当开关S1、S2、S3均断开时,L1与L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A
答: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1、S2、S3均断开时,通过灯L1的电流为0.3A
【考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分析】(1)电压表和电源连接时,测量电源电压;
(2)结合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计算电压表示数;
(3)根据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指针位置,读取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5.【答案】 (1)解: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把壶内20℃,4.5kg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1=4.2×103J/(kg•℃)×4.5kg×(100℃﹣20℃)=1.512×106J
答:如果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吸收1.512×106J热量
(2)解:普通煤炉的烧水效率为28%,
由η= Q吸Q放 可得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 Q吸η = 1.512×106J28% =5.4×106J,
由Q放=mq可得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m煤= Q放q = 5.4×106J3×107J =0.18kg
答:已知甲图煤炉烧水效率为28%,若用甲图煤炉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是0.18kg
(3)解:改进后乙图双加热煤炉还可额外把炉壁间10kg水从20℃加热至40℃,
则炉壁间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2=4.2×103J/(kg•℃)×10kg×(40℃﹣20℃)=8.4×105J,
而壶内水的初温、末温以及质量均不变,则壶内水吸收热量不变,
所以,双加热煤炉中水吸收的总热量:
Q吸总=Q吸+Q吸′=1.512×106J+8.4×105J=2.352×106J;
由题意可知,双加热煤炉与普通煤炉消耗煤的质量相等,则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变,
所以,双加热煤炉的烧水效率:
η′= Q吸总Q放 = 2.352×106J5.4×106J ×100%≈43.56%
答:在乙图煤炉加热过程中,在消耗等量煤的情况下,除烧开壶中的水外,还可把炉壁夹层中l0kg的水从20℃加热至40℃,则改进后乙图煤炉的烧水效率是43.56%
【考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水的吸热和热效率计算燃料放热,利用燃料的热值计算消耗燃料的质量;
(3)利用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求热量,利用总的利用的热量和燃料放出的热量的比值计算热效率。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试卷(含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试卷(含详细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