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13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气候含解析
展开[2021·山东潍坊统考]据统计,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为3.2毫米/年,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下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
A.4月B.7月
C.9月D.11月
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
B.陆地面积增大
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
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暖B.热带气旋
C.入海径流量D.盛行风
[2021·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2021·郑州市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图Ⅰ)及图中甲、乙两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Ⅱ)。回答6~7题。
6.甲、乙两城气候类型不同,但夏季降水均少,共同的原因是( )
A.受冷高压控制B.盛行下沉气流
C.受信风控制D.地处背风坡
7.造成甲、乙两城冬季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
8.[2021·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本州岛北部最冷月气温0℃等温线和该月降水量分布图。
(1)指出N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8分)
(2)描述本州岛最冷月从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该月M、N两地降水差异的成因。(8分)
B真题汇编
[2019·全国卷Ⅲ,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
C.草地D.寒漠
[2018·全国卷Ⅱ,8]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第4题。
4.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2015·海南卷,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6.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经典高考题]图A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图B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
8.图B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9.[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综合集训13
A 模拟精选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4月海平面上升了超过190毫米,是四个选项所示月份中上升幅度最大的,A正确;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7月海平面上升了50毫米左右,9月、11月海平面上升了160毫米左右,均没有4月上升幅度大,B、C、D错误。第2题,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对海岸的侵蚀程度加大,D正确;海平面上升,更容易出现海水倒灌,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增加,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增强,A、C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陆地面积减小,B错误。第3题,根据图中海平面变化可知,与常年平均海平面相比,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高,冬季低,最主要是因为夏季东南季风(迎岸风)推动导致海平面上升,冬季西北季风为离岸风,导致海平面相对较低,D正确;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不会有季节变化,A错误;热带气旋和入海径流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升高,B、C错误。
答案:1.A 2.D 3.D
4~5.解析:第4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5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前后。
答案:4.C 5.D
6~7.解析:第6题,甲、乙两城气候类型虽然不同,但地理位置接近,都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因此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两城均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为暖高压,故A选项错误。近地面高压为下沉气流形成,也因此导致干燥少雨,故选择B。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甲、乙两城冬季均受西风带控制,但两城冬季降水量差异明显。据区域图分析,甲、乙两城河流流向不同,甲城南部的河流西流入海,乙城附近河流东流入湖,表明甲、乙两城之间有分水岭,可能有山脉分布。即甲城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乙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择C。
答案:6.B 7.C
8.解析:第(1)题,由图中日本海、太平洋可判断海陆位置,从而确定大气环流:由最冷月等温线可判断温度带;进而可判断气候类型;第(2)题,M地到N地降水量变化特征直接读图可得出,成因从地形、盛行风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2分)
该地最冷月温度大于0℃,地处亚热带;(3分)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季风气候。(3分)
(2)从M地到N地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多。(2分)
降水M地多于N地;(2分)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中部山脉抬升M地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N地降水较少。(4分)
B 真题汇编
1~3.解析:第1题,由“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故A项正确。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使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增多,低洼的草地积水,而大量转化为湿地,再加上冻土融化使地表产生融沉现象,也形成大面积低洼的湿地。故D项正确。第3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土地蒸发量增大,再加上平地上的地表水汇流到洼地里,使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而平地上的耕地逐渐变干,从而转化为草地。故C项正确。
答案:1.A 2.D 3.C
4.解析: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B选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生物类型较少,A选项错误;整个南极大气质量均比较好,故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C选项错误;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均比较少,故人类活动影响小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D选项错误。
答案:B
5~6.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6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5.A 6.B
7~8.解析:第7题,甲乙两地位于南纬33°附近,降水的影响因素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比例尺来看,两地相距约250km,大陆东岸有暖流,降水巨大的差异,最可能是地形的因素,甲地位于沿海迎风坡上,降水量大。第8题,甲地位于南半球,1月份前后气温最高,7月份最低,且沿岸有暖流,冬季气温较高,因此②曲线最相符。
答案:7.C 8.B
9.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两地气候资料,找出差异,由图中可看出,形成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受下沉暖气流影响。第(2)题,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第(3)题,温哥华位于50°N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西风带来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且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答案:(1)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3)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1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 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1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 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9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综合集训9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