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字词书写,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 , 那就不得了。
B.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大家张目结舌。
C.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 , 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D. 《清明上河图》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 , 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鲁班是工匠。
C.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属于祈使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属于感叹句。
D.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句子中的“一定”充当的是定语。
3.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②①⑤④ D. ③⑤②④①
二、字词书写
4.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然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正确抄写一遍。
高树与低树俯昂生姿 假山与池沼相得益幛
5.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在朱德的笔下,母亲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不辍 劳作,尤喜纺棉,并影响他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朱自清的笔下,父亲步履 蹒跚,过铁道买橘,爱子情深。
三、情景默写
6. 诗文默写填空。
(1)《饮酒》中表现诗人的生活志向,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诗句是“ , ”。
(2)在《赤壁》中,诗人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矛盾《白杨礼赞》)
四、综合性学习
7.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此,八(1)班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综合性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
(1)(拟写标语)2019年6月9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请你补写标语。
保护文化遗产, 。
(2)(活动设计)班级举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活动步骤。
第一项:主持人开场白
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教师总结
(3)(材料探究)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有说服力。
(4)(口语交际)如果你是该校的志愿者,发现游客在景区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将如何劝阻?
对同龄人:
对年长者:
五、名著阅读
8.根据要求答题。
A 的歌声是“格里一依一依”“格里一依一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B 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求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
(1)《昆虫记》是________(国籍)昆虫学家________(人名)写的科普巨著。
(2)作者对于昆虫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________的描述,处处洋溢着________,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3)文段中的A和B分别写的是哪两种昆虫?
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9.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七、对比阅读
10.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完成各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委而去之 ________
②善为国者 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甲乙两文论述的内容相同之处是什么?
(5)甲乙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展开论述的?
八、现代文阅读
11.散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在那欢快的歌声里
费伟伟
①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块地方是回荡着歌声的。
②我的家乡是无锡。很小的时候,学校成立了几支“小红花”——少儿文艺宣传队。我有幸入选,常参加的节目是一头一尾:头里器乐合奏,我拉手风琴,还打过锣;尾就是大合唱。有时受演出场所限制,或邀请单位的原因,器乐合奏会减人,两架手风琴减一架,那肯定减我——我是进了“小红花”才学的。
③有时也会减些别的节目,但合唱一般会保留,老师说观众喜欢。那时我很是不解,唱得很一般呀,比如我吧,自己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吗?
④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万一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了呢?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
⑤因为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吃了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群小孩子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
⑥到了领唱环节,季亮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季亮和我同桌,个头儿全班最小,但此时俨然换了个人,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
⑦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
⑧那是二十年后,单位搞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歌》中的一曲。
⑨“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嗨——”
⑩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
⑪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
⑫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挺有感染力的。
⑬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9日有删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于是,歌声还没落地,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
(3)文章第④段“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的理解。
12.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案子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就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案头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子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野。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桌与案的区别。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②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桌最早指木质的桌子,侧重实用功能。后来写成卓越的“卓”,表示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
C.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有高下之分的。
(4)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九、作文
13.题目一: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磨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感情真挚;(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14.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用在这里合适;B.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用在这里合适;C.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与句意不符,使用有误;D.遒劲:形容雄健,有力量的。用在这里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句子中的“一定”充当的是状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还考查辨析句式及提取主干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3.【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③提出“守时带来条理和有序”的话题;②解释“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⑤提出“时间焦虑症”;④分析“守时减缓焦虑”的作用;①强调,作为结束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③提出关键词“守时”;②“这种”衔接,解释说明;⑤引申,关键词“时间焦虑症”;④“而守时”的衔接词把二者联系起来;①总结。
二、字词书写
4.【答案】 仰|彰|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假山与池沼相得益彰
【解析】【分析】“俯昂生姿”改为“俯仰生姿”,“相得益幛”改为“相得益彰”。
故答案为: 仰|彰|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假山与池沼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及其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字音、字形的辨析、识记和积累。
5.【答案】 chuò;lǚ
【解析】【分析】不辍劳作(bú chuò lá zuò),指不停止劳作;注意“辍”与“缀”的辨析;步履,bù lǚ,①行走:~维艰(行走艰难);②指脚步。注意“履”的韵母是“ü”。“
故答案为:chuò
lǚ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三、情景默写
6.【答案】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解析】【分析】 根据平时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累答题即可,但要注意不要写错字,比如“篱、郎、虬”很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四、综合性学习
7.【答案】 (1)传承中华文明
(2)学生分小组交流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全班展示、交流、分享
(3)戏曲文化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4)对同龄人:我们都是祖国的接班人,让我们共同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对年长者:您是我们的长辈,请您为我们做好榜样,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其拟写要求与拟定活动主题的要求是一样的:扣住主要活动内容,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如:对偶句、排比句、短句子等)。如:保护文化遗产,从我做起。
(2)步骤合理,符合主题内容,有一定逻辑性,表述清楚即可。如:第2步可以是合作、交流,第3步是展示、总结等。
(3)作答时,一定要中心明确,观点突出,说理有据,语言通顺优美。如:莲步轻移,自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回眸巧笑,便是风华绝代,仪态万方,开嗓乍唱,倾泻一斛清泉;水袖一甩,搅动万顷碧波。美得自信,美得高贵.那跨越百年的历史,那古老神秘的传承,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断流,不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消散。爱她吧,像爱你的妈妈!
(4)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如①对同龄人: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②对年长者:您是我们的长辈,您应该为我们树立榜样,不在景区刻字留言。
故答案为:(1) 传承中华文明
(2)学生分小组交流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全班展示、交流、分享
(3) 戏曲文化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4)对同龄人:我们都是祖国的接班人,让我们共同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对年长者:您是我们的长辈,请您为我们做好榜样,保护好祖国的文化遗产。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时要注意做到: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②简洁精练,朴素平素;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
(3)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③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4)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五、名著阅读
8.【答案】 (1)法国;法布尔
(2)死亡;对生命的尊重
(3)意大利蟋蟀、蝈蝈
【解析】【分析】(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2)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在《昆虫记》里,昆虫的一举一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想。在法布尔看来,昆虫与人有相通之处,都是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这里只要对《昆虫记》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地答题。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是意大利蟋蟀和蝈蝈。根据“格里一依一依”“格里一依一依”的歌声,还有“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可知唱歌的是意大利蟋蟀;结合“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蝉的刽子手”可知是蝈蝈。
故答案为:(1)法国
法布尔
(2)死亡
对生命的尊重
(3) 意大利蟋蟀、蝈蝈
【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积累。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六、诗歌鉴赏
9.【答案】 (1)C
(2)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分析】(1)ABD赏析正确。C.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侧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2)阅读文本可知,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士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含蓄委婉地赞扬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点明主旨。
故答案为:(1)C
(2) 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涉及内容、内容、语言、手法、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2)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七、对比阅读
10.【答案】 (1)离开;治理
(2)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B
(4)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民为本”(或强调人的重要性)。
(5)甲文侧重于施行仁政,乙文侧重于富民。
【解析】【分析】(1)“为”在名词的前面,词性应为动词,所以翻译为:治理。“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古今异义,放弃。去,离开。
(2)此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3)这句话意思是: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根据意思即可断句为: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故选B。
(4)甲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结合“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分析,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强调“以民为本”。(5)这两段选文既有相同点,都强调“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甲文“地利不如人和”重在施行仁政,乙文“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重在富民。
故答案为:(1)离开
治理
(2)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B
(4) 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民为本”(或强调人的重要性)。
(5) 甲文侧重于施行仁政,乙文侧重于富民。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八、现代文阅读
11.【答案】 (1)文章叙述作者从小喜欢唱歌并羡慕同桌季亮领唱时的深情而自信,以及二十年后自己登台领唱得到认可的自豪感。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笑声比作银铃,生动地再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快乐。
(3)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我对参加合唱团的重视,担心自己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 另一方面为二十年后我领唱时同事评价我唱歌投入有感染力作铺垫。
(4)围绕“自信、自在”并结合事例谈即可。
【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围绕童年记忆里的歌声,写作者从小喜欢唱歌,一次看到季亮领唱时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领唱。二十年后,轮到自己登台领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
(2)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少儿文艺宣传队孩子们的笑声比作银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童年的纯真与欢乐。
(3)结合第④段语境“当然,我唱得还是挺认真的。本来节目就少,再不认真,万一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了呢?再说,合唱人多热闹,多好玩呀。”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我对参加合唱团的重视,又担心节目被减掉;为下文二十年后我在单位领唱,“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情而自信。”作铺垫。
(4)文章结尾“不禁又想起那次台下看演唱,恍然大悟:观众们到底喜欢啥?不只是一群孩子稚气的演唱,更多或是在那稚气的歌声中,孩子们那种开心、投入、自在的状态”“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超越语言,超越旋律……”点明了文章主旨,写童年里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情回忆,欢快的歌声滋润了“我们”自信,自在的生命状态。童年里合唱的歌声将永远地美好在“我”的生命里。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自信、自在、欢快”谈论即可。
故答案为:(1) 文章叙述作者从小喜欢唱歌并羡慕同桌季亮领唱时的深情而自信,以及二十年后自己登台领唱得到认可的自豪感。
(2)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笑声比作银铃,生动地再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快乐。
(3) 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我对参加合唱团的重视,担心自己像器乐合奏那样给“除号”; 另一方面为二十年后我领唱时同事评价我唱歌投入有感染力作铺垫。
(4) 围绕“自信、自在”并结合事例谈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等。
(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内容和作用的能力。句子在结构上作用有: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内容上的作用有: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2.【答案】 (1)①腿的位置不同(或外形不同);②精神层面不同;③功能不同。
(2)①“通常情况下”指过去办公使用的情况更多,但并不排除有使用桌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文中“审桌子”是根据“审案子”仿造出来的词语,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幽默。
(3)B
(4)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在桌子上看手卷弄破画的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看手卷有讲究,就得在翘头案上看(或“翘头案可以保护手卷”)。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对“桌”与“案”简介的语句,比较异同,分别归纳即可。文章第①段“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表现二者的外形,即腿的位置不同;第②段首句“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表现出二者的第二个不同;第⑥段中写道“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可见二者的第三个不同在于:功能不同。
(2)解答此题一般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首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句①中的“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但也有使用桌的情况,以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句②中“审桌子”与“审案子”对比,突出二者在精神层面上的不同,同时这个词表现了作者写作语言的幽默性,使文章读来有趣。
(3)ACD理解正确。B.从第⑥段可以看出桌最早指案,侧重陈设功能。故理解错误。
(4)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第⑤段画线句内容来看,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我亲眼所见的一个人在桌上看手卷弄破画的例子,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翘头案的作用。
故答案为:(1) ①腿的位置不同(或外形不同);②精神层面不同;③功能不同。
(2) ①“通常情况下”指过去办公使用的情况更多,但并不排除有使用桌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文中“审桌子”是根据“审案子”仿造出来的词语,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幽默。
(3)B
(4) 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在桌子上看手卷弄破画的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看手卷有讲究,就得在翘头案上看(或“翘头案可以保护手卷”)。
【点评】(1)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其作用,最后要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4)本题考查了说明文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较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其通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空洞分析。
九、作文
13.【答案】 【参考例文】
换位思考
小红站在几千米的山顶对正往上行走的丽丽大声嚷着:快点哟,山顶上离天很近,景色随手可抓哟,比你半山腰的景色要美上十倍哟,伴着回声小红的笑声飘向山下。
等丽丽爬上山顶时,小红正躺在草地上望蓝天呢,丽丽拉起小红就和她理论起来,你说山顶的景色好、离天近,可我半山腰的景色更迷人呀,两人各说各的体会、各说各的己见,好象非要争个什么出来似的。其实,她俩站在不同的高度收尽眼帘的景色定是不同的感觉,只是高度与环境不同收获也不同罢了。没有什么标准来约束,只是换位想想就好了。
现实生活中的琐事也是一样,有这样一个朋友工作中很认真,领导交给的任务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地完成,可每次领导不是说这个标点用的不对,就是那句话前后顺序不对,搞得他心情很不愉快,事后常常和我们发发牢骚,就这件事而言不能说他和领导谁对谁错,换一下位置可能他们谁都会那么做。
邻居王姐守寡多年,有时遇到烦事或不开心的事就对同事絮叨一下,有理解的同事时常劝说、开导一下,可有多事的人背后难免说三道四,如果,你要是处在她的环境心情可能和她一样,当她遇到风雨时也需要避风的地方,也需要有个依靠的肩膀呀,换位想一想就会理解她的心情了。
还有现实生活中有时找熟人或朋友办事难免有办不成、办不好的时候,这时对方从自己的“心情”出发就会对对方埋怨甚至不理人家,这样既伤了双方的感情又失去了朋友,要是和对方换位想一下就不会伤了和气的。
其实,站在不同的高度、处在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收获与理解各不相同,没有经历过的事就没有发言权,无论何事没有十分完美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换位想一下,人们就会心平气和,事情就会朝着“阳光”的方面发展了,所以做事就好学会换位思考。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篇话题作文,结合材料分析。“换位”即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当作别的人或事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此人或此事的角度来叙事情,抒情感,发议论。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与人“换位”:如通过与父母角色的交换,体现出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之情。这其实就是一个有关“自我成长”的话题内容,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与父母产生一些思想上的隔阂。写作时,我们可以写出父母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不理解,比如写母亲的“唠叨”,让我们产生厌烦的心理。然后通过“换位”进行思考,假如我们自己是父母,面对同一件事情又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通过这一换位的思考,就能明白父母对自己的一片关爱之情、疼爱之情。一般来说,角色转换后的语言、行为一定要符合人物自身的各方面特征,才能真实准确,让人信服。通过这一思路,我们也可以写与老师角色的互换,与同学、与班主任或校长等,即与人的互换,而主旨有确定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与物“换位”即把自己设想为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生活物品,甚至是天地间的任何一种非生物,从它们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文章也会显得生动而形象。如与自然界某一事情的角色互换,呼吁人们要爱护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比如从小草的角度来抒写绿色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地下某一矿产品的角度出发,呼吁人们不要过度地、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或从某一动物的角度写作,突出主旨。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的五个技巧,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五要抓"点",这样便于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适的文体、合理的思路,形成最佳写作方案。
14.【答案】 【参考例文】
有家真好
当你发出第一声洪亮的啼哭,向世界宣告你的存在,你便拥有一个家。家里有那浓浓的,深深的,化不开的亲情。
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从这里出发,在人生路上一步步前行。当你走得坎坷,经历挫败时,家总是你的避风港,血浓于水的情意,在无声的传送,传到你的心里,便使你又有了前进的动力。无论你走得多远,做得多成功,家总是你的归宿。幸福与家人共享,烦恼家人与你分担:总之一句话,有家真好!
家,温馨、快乐、幸福的共同体。当你刚出生时,父母用那无限的爱,细心的呵护你,这是任何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深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真挚、无私。如果真的有上帝,家便是她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那温暖的家呵,任谁都离不开她,她总是让人依恋。在人生路上,每走一步,我们总要把头回过去,寻找那温馨的家园。
家,有许许多多的好处,不是这里能说得尽的。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有的是安定和普通的生活,不用管外面的风云变幻,不必担惊受怕,家永远给人以无尽的爱意和温暖。
家,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角色,又用亲情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的维系在一起。在家中每一人都做着属于自己的事,接受应得的爱,送出应给的爱。
我们就像那随风飞起的不会断线的风筝,对家的眷念及那难舍的亲情,便是那无限长的线。在晴空万里时,亲人们便放飞我们,却紧紧的牵着手中的线,静静的看我们飞翔;狂风暴雨时,亲人们便赶紧收起线,让我们及时回到那宁静的港湾。
太多的形容词反而使我不能表达我对家的深深的爱。用一句最想说,最喜欢说的话来告诉你:我爱我家,有家真好!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语是“真好”,这也是写作的情感归宿。其限制语是“家”,限制了写作的范围。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告诉我们,本文要围绕“家”精心选材,尤其是通过记述关于家的故事,抒发对家的赞美,表达对亲人之爱的感激之情。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将对家的感受付诸于事情的叙述中,学会精心选材,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情感。文中可以边叙边抒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点评】本题考查写作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写这样的作文要注意:①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②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③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④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⑤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_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用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诗文默写,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_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用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诗文默写,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