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C.土壤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少
D.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土壤多呈酸性,地面河湖纵横,河流径流量大,流水作用强。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3~5题。
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
3.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
5.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3.C 4.A 5.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量季节变化较小。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7—8月,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项正确。第4题,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项正确。第5题,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D项正确。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与当地气候、植被、地形、农耕等因素有关。下表为某流域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据此完成第6~7题。
土层 | 深度/cm | 平均值/ (g·kg-1) | 林地/ (g·kg-1) | 草地/ (g·kg-1) | 耕地/ (g·kg-1) |
G层 | 0~10 | 0.85 | 1.11 | 0.89 | 0.60 |
H层 | 10~20 | 0.47 | 0.55 | 0.38 | 0.40 |
K层 | 20~30 | 0.30 | 0.33 | 0.22 | 0.29 |
6.与H、K层相比,G层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含量最多 B.土壤温度最高
C.生物总量最多 D.空气含量最高
7.据表可知( )
A.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是受地形影响
B.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与深度呈负相关
C.耕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低是受农耕影响
D.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G层深度最小,位于土壤表层,生物总量最多,所以氮元素含量最高。第7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应该是受生物的影响,故A项错误;耕地中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并非都最低,故C项错误;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生物作用的结果,与内力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即呈负相关,故B项正确。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9.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9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10.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B
解析:洋流驱动力主要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洋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等。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
A.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
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
D.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
12.图中M应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变质岩
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第12题,图中 M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岩石,应为沉积岩,海相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石灰岩。
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下表显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的部分特点。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树就成了杭州重要的城市行道替代树种。根据下表完成第13~14题。
树种 | 特 点 |
法国梧桐 | 属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易倒斜 |
香樟 | 属常绿大乔木,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
13.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倒斜的时间和影响因素是( )
A.1、2月份的积雪
B.2、3月份的梅雨
C.7、8月份的暴雨
D.8、9月份的台风
14.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
①冬季采光不佳 ②夏季保持水土功能差 ③夏季遮阴不足
④冬季下雪树叶易积雪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从表中可见,法国梧桐属于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8、9月份的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和大风,使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倒斜。第14题,香樟树属于常绿大乔木,冬季不落叶,导致冬季采光不佳,树叶容易积雪,树枝易被积雪压断,①④正确;城市行道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次要的,②错误;夏季遮阴两者相差不大,③错误。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茎短。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冬雨较多,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纳马夸兰沙漠有着5 000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1 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植物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占全世界多肉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下图为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地图和纳马夸兰气候资料图。
(1)指出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月份,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2)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
(3)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8—10月(或9—11月)。条件: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沿岸寒流影响,多雾。
(2)纳马夸兰地区南北跨纬度较广,地势起伏大,水热条件多样,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3)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解析:第(1)题,根据纳马夸兰的水热条件判断多肉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月份。结合图文材料,从“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少量雾气和露水”等角度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第(2)题,从水热条件的多样性、进化时间长、人类活动影响小等方面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注意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沙漠有着5 000万年的历史”“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等有用信息。第(3)题,从光、热、水的差异,分析甲地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烟瘴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将规划建设一个水电站,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峡谷内草甸灌丛丰富的原因。
(2)从食物来源的角度分析水电站建成后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的可能原因。
(3)在修建电站和保护雪豹的两难选择中,有人从经济效益方面对修建电站提出质疑,请你为该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1)谷地汇集周边降水,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峡谷海拔较低,热量(谷地暖湿)满足草甸生长条件;峡谷沟壑纵横,地表面积大,地势起伏大,生长环境多样,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水库蓄水将使水位上升,谷内草甸灌丛大多将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
(3)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解析:第(1)题,草甸灌丛丰富的原因要从适合灌丛生长的水分条件、热量条件、空间大小、人类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谷地,是集水区域,再加上气温低,蒸发弱,因此水分条件较好;青藏高原的峡谷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沟谷地形复杂,起伏大,适合草类的生长,而且人迹罕至,破坏较少。第(2)题,主要考查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雪豹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从栖息地被破坏、食物来源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分析。第(3)题,考查对工程建设的评价。该地地形复杂,水电站的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从发电量上来说,该地河流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并且有结冰期,导致发电量不稳;从市场条件分析,该地人口少,市场需求少,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岩溶湿地广泛分布于我国,该岩溶湿地最可能位于,属于背斜地貌的是,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8旅游地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8旅游地理含解析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隅,面积约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