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7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一、选择题
(2020·大连模拟)岩溶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署将其定义为:岩溶湿地属于地下水湿地系统的一种,与其所在地地表水存在与否无关,其内通常发育有溶洞或地下河。下图为我国某地岩溶湿地水文系统结构及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岩溶湿地广泛分布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伊犁河谷
C.云贵高原
D.三江源区
2.该湿地主要补给水源为岩溶地下水,该岩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是图中的( )
A.大气降水
B.南北两侧裸露碳酸盐岩
C.中部湿地
D.中间第四系黏土含水层
1.C 2.B 解析:第1题,根据定义可知,岩溶湿地发育于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广布。第2题,该题问的是补给区,A错;南北两侧裸露碳酸盐岩为可溶性岩石,易发育溶蚀裂隙,有利于雨水沿裂隙下渗到岩溶层,B对;湿地发育在黏土层上,黏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C、D错。
(2020·烟台模拟)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地区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定结地区爬坡沙丘( )
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为主
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
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
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
4.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 )
A.P1 B.P2
C.P3 D.P4
3.C 4.A 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爬坡沙丘五个部位均以细砂和中砂为主,A项错误;丘顶的中砂和粗砂比例高于其他部位,因此其粒度较粗,B项错误;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高于丘顶,说明其粒度较细,C项正确;背风坡中部细砂比例最高,D项错误。第4题,从材料可知,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4个爬坡沙丘沿主风方向,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分布为P1、P2、P3、P4。结合风力作用的规律,颗粒越细被搬运得越远,因此靠近河漫滩的P1,平均粒径最大。
(2021·青岛模拟)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5~7题。
5.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
A.岩石坚硬度不同 B.山脉的走向不同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6.“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 )
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
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
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
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
7.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
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5.A 6.A 7.C 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原有剥蚀台地上的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形成海蚀平台,而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因此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岩石坚硬度不同;山脉的走向不同、海水运动方向不同、岩石新老关系不同,与海蚀柱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第6题,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坡度陡,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晚;材料信息表明,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由此判断,该处岩石应为喷出岩,而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属于海积地貌,而该处主要是侵蚀海岸。第7题,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平台将因侵蚀而逐渐消失;海蚀崖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海蚀崖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风化、风力和流水侵蚀、岩石的崩塌,使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变小。
(2020·贵阳模拟)下图示意贵州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示区域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68 m B.198 m
C.218 m D.258 m
9.图中瀑布的最佳观赏位置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图中最适宜夏季露营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C 9.B 10.D 解析:第8题,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可知,图中西北部山峰最高,其高度超过1 120 m。运用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的规律可知,图中河流向南流,最南段河流为图示区域最低点,低于920 m。图示区域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有11条等高线,利用等高线图上两点间的高差公式(n-1)d
11.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10 m B.540 m
C.570 m D.590 m
12.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 m
B.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甲地可观测到乙地植被
D.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11.B 12.C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 m,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约为348~400 m,山峰的高度为915 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7 m。第12题,图示山峰海拔为已知数据,且海拔数据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测算;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甲、乙之间为开阔的河谷,无遮挡物,可通视;欣赏瀑布应在适当的距离仰视,桥梁位于瀑布上游,欣赏不到瀑布坠落的美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碳酸盐岩是由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具有多重孔隙特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水溶性较强。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伊斯特拉半岛,岩溶作用过程活跃,强度大,位于全球中低纬度岩溶生态脆弱带,地表河流发育少,地下水开采难,干旱问题长期困扰该区经济的发展。我国华北的温带型岩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也很广泛,但地表却很少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下图为伊斯特拉半岛典型岩溶地貌示意图。
(1)据图文材料概括伊斯特拉半岛地区与我国华北地区岩溶地貌形态的异同点。
(2)推测我国温带岩溶区地表很少发育典型岩溶地貌形态的原因。
(3)提出解决伊斯特拉半岛岩溶带干旱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地上部分和地下岩溶地貌的类型多样性、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程度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可从气温高低、降水量、降水日数、地表水系及温带地区岩石易风化而难以形成岩溶地貌等方面作答。第(3)题,可从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修建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岩溶地带持水性、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调节小气候、增加降水量等角度作答。
答案:(1)异:我国华北地区岩溶地貌类型相对单一(伊斯特拉半岛地区岩溶地貌类型多样);我国华北地区地表(石林、峰丛、洼地等)岩溶形态缺乏,伊斯特拉半岛地区从地表石林、峰丛、洼地到地下溶洞、暗河等岩溶形态都较丰富。
同:两地区地下岩溶形态都发育广泛。
(2)我国温带地区高温期短,年降水日数少,降水量少,地表岩溶作用(化学溶蚀作用)比较微弱;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水系密度较小;晴天多,光照足,日温差大,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使碳酸盐岩破碎,多堆积于地表。
(3)适度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利用外围非岩溶地带修塘筑库,解决岩溶区的旱季供水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改种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表层岩溶带的持水性,调节小气候、增加降水量。
14.(创新培优题)(2020·江门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 000~10 000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人们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综合思维)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综合思维)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潟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区域认知)简述白沙滩沙坝自东向西发育的必要条件。
(4)(综合思维)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潟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海蚀崖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海岸地貌,其形成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首先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而形成。第(2)题,白沙滩河输入潟湖泥沙的能力与白沙滩河的流量、流速及其含沙量相关。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快,上游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所以夏季向河口处输送的泥沙量最多。第(3)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沙坝是由白沙滩河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二是沙坝东西延伸,是东南向海浪遇到陆地阻挡,变成由东向西的海流,从而使沙坝向西延伸。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潟湖是由东西向的白沙滩沙坝形成后而形成的。丁坝的修建阻挡了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阻塞潮流通道,丁坝长约350米,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流速,也减小了潮流量,促进了白沙滩河携带的泥沙在潟湖的淤积,从而使潟湖的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消亡。
答案:(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夏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潟湖。
(3)白沙口湾较浅,大量沉积的泥沙为沙坝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东南向的盛行海浪推动沿岸泥沙自东向西运动。
(4)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潟湖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潟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潟湖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0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共3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6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