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339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展开湖北省武汉钢城十一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2.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 s和时间 t无关
D.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3.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4.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5.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列诗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7.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D.“小小竹排江中游”—以竹排为研究对象,,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船上的人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1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11.一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m/s B.10m/s C.7m/s D.15m/s
1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1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
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 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
14.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1,所用时间之比是 2:3,则速度之比 是( )
A.9:2 B.2:1 C.1:2 D.2:9
15.短跑运动员5 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16.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17.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二、填空题
19.请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一中学生身高是170_____;
(2)某同学跑100m用时16.3______;
(3)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2_____;
(4)人手臂的长度大约为6.5______。
20.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7.28 cm、L4=18.81 cm、L5=18.80 cm、L6=18.805 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____;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____;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21.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22.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其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
(1)汽车在OA段和BC段做_____(“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汽车在OA段的速度为_____m/s.
(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2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三、实验题
24.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BC_____v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25.下面是小明做“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过程。他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
(2)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大,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
(4)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26.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__(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________(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7.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时,所用的时间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
28.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详解】
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相对于地面来说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
B. 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地球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C. 苹果由绿变红,是苹果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苹果变熟了,但苹果的位置没有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D. 河水在河中流,河水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公式知道,运动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大小,所以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故C正确;由路程公式s=vt知道,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故选C.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
4.C
【解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0cm=16dm
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1/3.6m/s≈1m/s
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且刻度没有紧贴长度,所以错误。
【点睛】
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并紧贴被测长度,这样测量时才能更精确.
6.D
【解析】
【详解】
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故C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D正确.
7.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中图示可知,甲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因此读数向后估读一位,应为3.2cm;乙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应向后估读一位,应为3.18cm,B符合题意
8.B
【解析】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是指声音特征中的响度,A不符合题意;
B.以江岸为参照物,船相对于江岸发生了位置的变化,船是运动的,B符合题意;
C.以山为研究对象,船上的人相对于山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选择的参照物应是自己,C不符合题意;
D.以竹排为研究对象,竹排相对于河岸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选的参照物为江岸,D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
【详解】
A.任何物体都可以当做参照物,A错误;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B正确
C.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C错误;
D.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常选地球为参照物,D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 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
D.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可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用时10s,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12.C
【解析】
【详解】
A. 甲、乙它们的s-t图像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都在做匀速运动,故正确;
B. s-t图像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大的速度大,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正确;
C. 甲、乙都在向东做匀速运动,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西运动 ,故错误;
D. 经过4s,甲运动的距离是12m,乙运动的距离是4m,因此甲、乙相距8m,故正确。
故选C
13.A
【解析】
【详解】
A.读图可见:当t=5s时,s=2m,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A选项正确;
B.当t=7s时,s=6m, 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B选项错;
C.当t1=2s时,小车通过的路程为s1=2m,t2=5s时,s2=2m,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s= s2-s1=2m-2m=0,
C选项错误;
D.当t1=5s时,s1=2m,t2=7s时,s2=6m, 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s= s2-s1=6m-2m=4m,
D选项错误.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s甲:s乙=3:1,t甲:t乙 =2:3,由v=s/t知道,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故选A.
15.C
【解析】
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人 =s/t=50m/5s=10m/s,羚羊2min内奔跑2.4km,则羚羊的平均速度为:v羊 =2400m/120s=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54km/h,则v车 =54km/h=15m/s.∵运动员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选项A、B、D不正确,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甲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在月球上做乙图这个实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听到声音,声波无法传播,振动也就不会传到左侧音叉,所以小球也不会弹起.故选B.
17.D
【解析】
【详解】
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D.
18.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即甲振动的幅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综上所述ABD说法正确,C说法是错误的。
19.cm s m/s dm
【解析】
【详解】
(1)[1]中学生的身高应该在1.7m左右,即170cm;
(2)[2]中学生的百米跑的速度在16秒左右,即16.3s;
(3)[3]人正常步速大约一秒两步,因此速度应为1.2m/s;
(4)[4]人的身高大致等于其臂展,因此手臂长度应约为6.5dm
20. 1 mm 17.28 cm 18.805 cm 18.82 cm
【解析】(1)长度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从六个测量记录看,L3=17.28cm与其他测量结果偏差太大,该数据是错误的。
(3)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L6=18.805cm测量结果不合理。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21.海水 9
【解析】
【详解】
[1]超声侧位仪是用回声定位来测量距离的,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2]根据题意,声音传播到海底再回来才能被检测到,因此
22.匀速 5 5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可知,OA段和BC段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反映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汽车在OA段的时间t=20s,路程s=100m,汽车在OA段的速度为:
v==5m/s;
(3)汽车全程的路程:s=200m;运动的总时间:t=40s;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
v==5m/s;
23.8.00 0.2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s=12.50cm﹣4.50cm=8.00cm=0.08m,
时间:
t=2×0.2s=0.4s,
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24.v=s/t 时间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 B
【解析】
【分析】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已知tAB,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
(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详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
(2)由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
;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开始下滑.
(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BC>vAC,
(6)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5.振动 变大 振幅 转换法
【解析】
【详解】
(1)[1]乒乓球碰到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因此响度变大,音叉振幅也变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变大;
(3)[3]通过上述的实验可得出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4)[4]将不易观察的现象转化为易观察的现象,是采用了转换法
26.D 音调 空气 钢尺 响度 振动频率小于20 Hz,发出次声波
【解析】
试题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故选D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3)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声,就可听到钢尺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增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变慢,音调逐渐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低于人耳的听声范围,人耳听不到声音.
考点:声现象
27.20m/s;72km/h
【解析】
【详解】
整列火车通过大桥时,行驶的路程
火车的速度
答: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合72km/h。
28.(1)142m (2)130m
【解析】
【详解】
车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15m/s×0.8s=12m;
回声经过的路程:
s声=v声t=340m/s×0.8s=272m;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
s1=0.5×(s声+s车)=0.5×(272m+12m)=142m
(2)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距离:
s2=0.5×(s声-s车)=0.5×(272m-12m)=130m.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原卷docx、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