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展开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枕在冬日宁静安详的臂弯里,踩着清晨柔软的银色素毯,一种空明的感觉拉近了山野与闹市的矩离,大地如此沉稳安然,静谧中透出清浅闲雅。谁说冬季不婀娜 , 看它娴静温婉,听它静默呢喃,从喧闹中独处清寂,用最深沉的厚度 (包罗、包容)万物沧桑。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婀娜
(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字。
(3).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4).请用正楷将“沧桑”两个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正确,不能写错字;整洁,不涂改;端正,不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合适。)
二、综合性学习
2.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七年级(1)班将举行“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参与下面的活动。
(1)(读书写作交流会)班级准备举办“读书写作交流会”,如果你是组委会的主要成员,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________
活动项目二:________
(2)(布置文学角)班级设立了一块文学展示墙,用来展示同学们的原创作文,请你给展示墙选一个富有文学气息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备选名:佳作展示、新荷、习作墙、星空
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
(3)(创立班刊)下周三下午大课间准备在本班教室开一次班刊编辑例会,主要商讨“班刊如何体现班级特色”问题,准备邀请语文张老师参加这个活动。你对张老师说:“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3. 诗、文名句填空。
(1).但愿人长久, 。苏轼 《水调歌头》
(2). ,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 。
(6).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7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四、诗歌鉴赏
4.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2)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写了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五、对比阅读
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 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①一狼径去
②顾野有麦场
③一狼洞其中
④意甚仓皇
(3).翻译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心中不快,又见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行者道:“兄弟,亏你也,正是,那话儿只有三人记得。原是我佛如来心苗上所发,传与观世音菩萨,菩萨又传与我师父,便再没人知道。也罢,师父,念念。”真个那唐僧就念起来。那魔王怎么知得,口里胡哼乱哼。八戒道:“这哼的却是妖怪了!”
他放了手,举钯就筑。那魔王纵身跳起,踏着云头便走。好八戒,喝一声,也驾云头赶上,慌得那沙和尚丢了唐僧,也掣出宝杖来打,唐僧才停了咒语。孙大圣忍着头疼,-着铁棒,赶在空中。呀!这一场,三个狠和尚,围住一个泼妖魔。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1)八戒为什么让悟空忍住头痛,让师傅唐僧念紧箍咒?请简要回答。
(2)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八戒具有哪些特点?
(3)师徒离开了乌鸡国后,紧接着他们又遇到了哪个妖怪,是如何收服的?
(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体现,它是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
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棵桃树
①我家侧屋后门有块小小的空地。这方地界实在是小,不过是由隔壁两家猪圈墙根围成的一个直角,三四尺见方的样子。我们爱管它叫后园子,灶间里吃饭剩下的番薯皮、菜帮子,妈妈随手往这里一丢,母鸡全都飞快地逃开去,过一会儿,再慢慢地踱回来。
②那一年,从园里长起来一棵小桃树,大概是谁往那里扔过一个桃核儿。这是园子里的新客。但我们对它的热情,仅止于把外祖父拉过来,认明了它确是一棵桃树。没有人去管它,它就慢慢自己长着,枝条是那样细而纤弱,叶子是那样软而稀疏。秋风一起,很快吹尽了稀落落的几片桃叶,伶仃剩下的细枝,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我们想着,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③不料第二年春初,这小而瘦的树苗,又自己绽出芽,发出叶来。母鸡们照例爱到园里盘踞。它们奓开肥壮的翅膀,越过砖墙,飞将上去,常把小桃树的枝条扇得断折掉。夏天的下午,西晒的太阳光正照着它,细长的叶子望去没有一丝生意 , 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④结果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冬天过了,它还好好地长在那里,只是总一副小而干瘦的模样。外公说,这棵桃树,恐怕是个“老不大”。“老不大”是乡下称呼总不长个儿的孩子的绰号。下大雨了,雨水敲得桃树枝叶羸弱而剧烈地颤抖。但雨过天晴,它又怯生生地立直在了那里。
⑤“老不大”就那么在斑驳的墙角慢慢地长啊长。有一天,居然它长过屋檐,把枝叶从墙头的屋顶上伸了开去,亭亭举向天空,忽然有了些顾盼生辉的明丽。就在同一年,它开花了。细细的花蕾,开出来也是细细的几朵粉红,裹在稀疏的绿叶间,衬着墙角的斑驳和墙头的黑瓦,竟是好看。这小小的园子里有了一棵这样的小桃树,够叫人惊喜的了。
⑥花儿落了,结出尖尖的青色桃果,没等再长大些,就从枝上都落下来,不见了。野外自生自长的桃树,大抵都是这样不成器的毛桃树。
⑦次年,花开得又多了些,照例结了果。果子长到鸽蛋大小,我们忖着都该掉落了,它们却还驻在枝头,那样一副青青瘦瘦的模样。我们有些失望,桃树结的果子,到这个时候若还不成熟,也就不必长了,过不多久,它们自然就挂在枝上干瘪掉了。
⑧桃子们却不管这些,还是耐心地长着,只是长得缓慢。
⑨八月末的一天,从树上掉落下来一个拳头大的桃儿,不干,也不瘪。外公把它捡了起来。这是一个白桃子,新鲜细密的绒毛使它看上去泛出些青色,又因为掉在泥地里的缘故,更显得灰不溜秋。外公把它拿到河边,洗去绒毛,我一尝,甜得要命,糯白粉脆的果肉,殷红坚硬的果核,我的心中忽而生出些许羞愧,我竟小瞧了这桃树。
⑩此后年年,这个时节里,我们都能吃到从桃树上收摘的果子。因为从不修剪的缘故,桃树的枝条伸得越来越高,到了后来,外公索性把梯子横架到树身上,一手攀着树干,一手小心地往上探摘,那装桃的篮子就悬搁在树杈中央。
⑪嘿,这桃树,一年又一年,在我们不经意间,在这样小的园子里,竟能慢慢地长成这样粗壮健硕的模样!小小的桃树,真有着无穷的生命奥秘啊!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补全“我”的心理变化。
发现小桃树,“我”不太关注——小桃树开花,“我” ——小桃树果子长不大,“我”有些失望——小桃树果子很甜,“我”
(2).阅读全文,分析第②③段画线句两次写“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有何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加点字“举”的妙处。
(4).阅读全文,作者从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明白了哪些“生命奥秘”?
七、作文
8.按要求写作。
走近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那次,我心头一亮》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答案】 (1)nuó
(2)矩--距
(3)包容
(4)沧桑
【解析】【分析】(1)“娜”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nuó”。(2)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矩离”应为“距离”。(3)“包罗”意思是包括(指大范围)。“包容”意思是容纳。据此判断此处应为“包容”。(4)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
故答案为:(1) nuó (2) 矩--距 (3) 包容 (4) 沧桑
【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识记。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要对同音字、多音字的辨析,准确掌握汉字的读音。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修改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求书写时要规范,作答布局结构匀称,注意汉字的结构,要准确、工整地书写在规定的范围内。
二、综合性学习
2.【答案】 (1)赛诗会;课本剧表演、《朝花夕拾》阅读分享(紧扣阅读和写作设计即可)
(2)选择新荷和星空的;内容符合“原创作文展示”,形式符合“有文学气息”,表达流畅即可。
(3)张老师,下周三下午大课间准备在本班教室开一次班刊编辑例会,“班刊如何体现班级特色”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很困扰,请您去给我们做个指导,您看行吗?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结合主题,然后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的活动形式有: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家讲座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内容再具体设计。根据活动主题“读书写作交流会”我们可以举办朗诵比赛或是专家讲座等。(2)针对题目中“富有文学气息”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佳作展示”和“习作墙”表述比较直白,缺乏文化气息,而“新荷”和“星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文化气息。从中选择一个理解作答即可。(3)邀请词的内容中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跟对方讲清楚邀请的事由、目的、具体事项和具体要求,同时告知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要注意用词礼貌、信息正确,同时言简意赅,最后可以补充一句“您看可以吗”来征求对方意见。示例:张老师,下周三下午大课间准备在本班教室开一次班刊编辑例会,主要商讨“班刊如何体现班级特色”,请问您能参加活动给我们做个指导吗?
故答案为:(1) 1、赛诗会 2、课本剧表演、《朝花夕拾》阅读分享 (2) 1、选择新荷和星空的,“新荷”和“星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文化气息。 (3) 张老师,下周三下午大课间准备在本班教室开一次班刊编辑例会,“班刊如何体现班级特色”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很困扰,请您去给我们做个指导,您看行吗?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考生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出相应的活动,注意所设计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考生要在平时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考生活动的实践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语言训练,注意题干加点字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阐述。
(3)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题干的把握,了解要求、表达的对象,表达的主题,要注意说话要得体,表意要准确、完整、清楚,同时要简明。
三、句子默写
3.【答案】 (1)千里共婵娟
(2)僵卧孤村不自哀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回乐烽前沙似雪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分析】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既需要背诵、理解和记忆,也需要书写正确。如“婵娟”、“僵”、“渝州”、“峰”、“碧霄”、“淡泊”等。
故答案为:(1) 千里共婵娟 (2) 僵卧孤村不自哀 (3) 思君不见下渝州 (4) 回乐烽前沙似雪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 非淡泊无以明志 (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评】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四、诗歌鉴赏
4.【答案】 (1)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了在巴蜀羁旅中的孤独凄凉之感。
(2)①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感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②表现了诗人以年老久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环境描写,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内心充满孤寂、凄凉。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诗人对未来重逢情境的想象,希望能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然而,现实却是诗人一个人巴蜀之地驻留,天空还飘起了细雨,更令人憔悴伤怀。重逢的甜蜜和分离的苦楚形成鲜明的对比,时空来回转换,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故答案为:(1) 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了在巴蜀羁旅中的孤独凄凉之感。
(2) ①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感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②表现了诗人以年老久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
【点评】(1)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通常的答题模式是: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的内容+烘托的人物的心情。考生要仔细体会。
(2)诗人的情感,一方面需要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进行体会;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诗人的时代背景去分析。
【参考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五、对比阅读
5.【答案】 (1)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2)径直;看、视;挖洞;神情
(3)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4)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5)甲文中狼:贪婪、凶狠、狡诈;结合内容:(“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乙文中的狼:因紧张小狼而被两牧童设计致死,体现大狼对小狼的深沉的爱。
【解析】【分析】(1)“其一犬坐于前”翻译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据此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径去”翻译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径”意思是“径直”。“顾野有麦场”翻译为“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意思是“看,视”。“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意甚仓皇”翻译为“神情非常惊慌”,“意”意思是“神情”。
(3)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句中“变诈”意思是“巧变诡诈”,“几何”意思是“多少”,“止”意思是“只是”。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句中“竖”意思是“牧童”,“绝”意思是“断”。据此翻译即可。
(4)甲文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5)甲文中从“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两只狼的贪婪,凶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以看出两狼的狡诈。而乙文中表现的狼形象却截然相反,“入穴失子,意甚仓皇”“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等句子表现了大狼强烈的母爱。
故答案为:(1) 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2)1、径直2、看、视3、挖洞4、神情
(3) 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4) 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面对像狼那样的邪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5) 甲文中狼:贪婪、凶狠、狡诈;结合内容:(“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动作描写)(“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狡诈。(动作、神态)。乙文中的狼:因紧张小狼而被两牧童设计致死,体现大狼对小狼的深沉的爱。
【点评】(1)句子断句可先将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停顿。
(2)文言实词的掌握除了背诵记忆之外,还要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分析。
(3)句子翻译可先将句子中重点词语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4)主旨的理解概括要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分析。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5)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根据文章情节,尤其是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仔细体会,用自己的话简洁归纳。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六、现代文阅读
6.【答案】 (1)因为狮子精变作了唐僧模样,为了区分真假,八戒让师傅念咒,只有真的才会念紧箍咒。
(2)粗中有细,勇猛。
(3)遇到了红孩儿(圣婴大王、牛魔王的儿子)请来观音菩萨,用莲花宝座上借来的罡刀和金箍将其收服。
(4)D
【解析】【分析】(1)选段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青毛狮子精被孙悟空识破,于是变作唐僧模样,由于区分不开,于是八戒让悟空忍住头痛,让师傅唐僧念紧箍咒,这样才是妖魔被识破。
(2)从“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可以看出八戒还是有智慧的,关键时刻能想出如此计策,可谓粗中有细,“他放了手,举钯就筑”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据此理解作答。
(3)在接下来,也就是第四十回,内容是“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他们遇到了红孩儿,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乃金紧禁三箍之一),最终收服了红孩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4)ABC正确。D项中“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表述有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成的。
故答案为:(1) 因为狮子精变作了唐僧模样,为了区分真假,八戒让师傅念咒,只有真的才会念紧箍咒。
(2) 粗中有细,勇猛。
(3) 遇到了红孩儿(圣婴大王、牛魔王的儿子)请来观音菩萨,用莲花宝座上借来的罡刀和金箍将其收服。
(4)D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最后再归纳概括。
(2)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②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③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3) 此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应用心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了解有关作品的文学常识,且能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还要能体悟作品的主题、重要人物、关键情节和经典片段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试题。
(4)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 (1)十分惊喜;有些羞愧
(2)写出了小桃树没有一丝生意,体现了小桃树的瘦弱,与小桃树后来成长、变得高大形成对比/欲扬先抑,体现了小桃树的耐心、生命力顽强,为下文我的态度变化做铺垫,表达了对小桃树赞美之情。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枝叶生长地高大、自信、骄傲的样子,体现了小桃树的生机、明丽,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惊喜。
(4)①小桃树在这样小的园子里生长,说明生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追求发展;②小桃树虽然长得慢,也可以长得很粗壮健硕,生命的成长需要耐心;③生命的成长不需要在意他人是否关注,要顽强生长。
【解析】【分析】(1)文章围绕“一棵桃树”按时间顺序写了它的成长过程,围绕着它的成长,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文章开始写“从园里长起来一棵小桃树”,此时“我”并不太关注;后来“它开花了。细细的花蕾,开出来也是细细的几朵粉红,裹在稀疏的绿叶间”,这种变化“够叫人惊喜的”;花朵谢了,结了果子,然而“没等再长大些,就从枝上都落下来”,此时“我”有些失望;最后在次年“八月末的一天,从树上掉落下来一个拳头大的桃儿,不干,也不瘪”“甜得要命”,此时“我的心中忽而生出些许羞愧”。据此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②③段画线句两次写“望去没有一丝生意”,目的是表现小桃树的瘦弱,缺乏生机,这些描写很自然地让“我”感慨“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但是后文中小桃树长成了大桃树,还开了花,结了果,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体现了小桃树的顽强,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把枝叶从墙头的屋顶上伸了开去,亭亭举向天空,忽然有了些顾盼生辉的明丽”一句中的“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桃树顽强自信的生长姿态,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文中写了桃树的生长过程,开始“没有人去管它,它就慢慢自己长着,枝条是那样细而纤弱,叶子是那样软而稀疏”,甚至于母鸡“肥壮的翅膀,越过砖墙,飞将上去,常把小桃树的枝条扇得断折掉”,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它的生长,这说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有没有别人的关心和呵护,都要努力的成长。桃树历经几年的时间,有最初的弱不禁风到最后开花,结果,这说明成功需要耐心的等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1)十分惊喜
有些羞愧
(2) 写出了小桃树没有一丝生意,体现了小桃树的瘦弱,与小桃树后来成长、变得高大形成对比/欲扬先抑,体现了小桃树的耐心、生命力顽强,为下文我的态度变化做铺垫,表达了对小桃树赞美之情。
(3)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枝叶生长地高大、自信、骄傲的样子,体现了小桃树的生机、明丽,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惊喜。
(4) ①小桃树在这样小的园子里生长,说明生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追求发展;②小桃树虽然长得慢,也可以长得很粗壮健硕,生命的成长需要耐心;③生命的成长不需要在意他人是否关注,要顽强生长。
【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本题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的作用包括在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①结构上的作用:作铺垫、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贯穿全文的线索、总结全文、点题。②内容上的作用:概括段落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性格,突出了中心。
(3)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
(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七、作文
8.【答案】 【参考例文】
那次,我心头一亮
那是我生命中的一抹惊鸿。
——题记
暮色四合。一天中最后的光线在窗外浓得化不开的雾中渲染出一圈又一圈的光晕。桌前,是很早就开始思考一道数学题的我。
“唰唰唰”,笔尖在草稿纸上暴力地滑动着,撕裂着一处又一处错误的思路,划开的痕迹似乎是一条又一条无法逾越的深沟。我坐在桌前,视线紧盯着桌上的试卷,一只手撑在额上,不停地卷着上面的碎发,一分钟、十分钟……沉重的笔杆已经在指尖划过了几百下,眉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皱越紧。又过了十来分钟,我变得更加焦躁不安,转着的笔被转飞出去,时而两只手抱在后脑上,来回挠着上面的头发,时而抬起头深呼吸一口,呆呆地看一会儿屋顶。但很快又冷静下来,继续皱着眉,继续转着笔,继续走上我那艰难的、长满荆棘不见光明的梦想的蜀道。
低头,再看向那幅已经在一次次的描画推演中变得模糊不堪的图,脑中的思绪像是即将凝固的混凝土,慢吞吞地运转着。吸气,吐气,拿起套尺,在稿纸上严格按照数据勾勒着那幅像一朵残缺的花朵一般的几何图形。思路也跟着一笔一划明朗起来,一条条的辅助线在脑中出现再排除,设想再否定,终于,思绪定格在其中一组上,在纸上画出,有意无意间,那朵残缺的花朵逐渐圆满起来,醍醐灌顶般,心中刹那间明朗起来,灵感终于跨过千山万水与我相逢。
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原本死寂的思绪变得活跃了,恬静的灯光变得飞溅了,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原本在草稿纸上一下下缓慢敲动的笔尖此刻笔走龙蛇,原先宛如天堑般难以跨越的困难此刻变成了一座座渺小的土坡,我势如破竹,节节朝着正确答案冲击,宛如古代剑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终于,我证了出来。
合上笔盖的刹那,似乎有着剑客收剑入鞘的豪情。
站在十四岁,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罅隙,我终于又一次杀出重围。那次的成功,让我心头一亮。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审题。题目“那次,我心头一亮”中“心头一亮”是关键词,提示语中展示了不同场景下“心头一亮”后发现的不同的美,有自然之美、有欣赏之美、有自省之美等,意在引导我们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从而获得自我发展与提升。除了提示语中所说的美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孜孜不倦、勇攀知识高峰的拼搏,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善于关心身边的人、乐于帮助同学的善良等。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出“心头一亮”是的感受,即“那次”的感受和顿悟;而是要写出自己“心头一亮”之后获得的提升。选材要从自身写起,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进而打动读者,注意安排好文章的详略和结构,重点详写的是发现过程和之后的感受,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使文章出彩。
【点评】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共6页。
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积累,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