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试题+答案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 一、单选题 |
1.《本草纲目》用“部”、“类”等分类等级对药用动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将畜类、兽类、鼠类等归入兽部,其特征是“具有四足,全身被毛,胎生”。则兽部相当于动物分类中的
A. 两栖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哺乳类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所以兽部相当于动物分类中的哺乳类。
2.植物细胞吸水与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如图所示细胞结构模式图中,表示液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观图可知:甲是细胞质、乙是细胞核、丙是液泡、丁是细胞壁。故C符合题意。
3.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是某些苔藓植物的结构,并不是真正的花。关于苔藓植物和牡丹的生殖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者均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B. 两者均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 苔藓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 苔藓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答案】D
【解析】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能产生孢子,通过孢子进行繁殖;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苔藓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故D符合题意。
点睛:熟记掌握苔鲜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关键。
4.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A. 物镜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 C. 粗准焦螺旋 D. 反光镜
【答案】D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反光镜。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 二、综合题 |
5.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区段。
(1)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毐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_____现象。
(2)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国新生儿都要注射乙肝疫苗,这属于上述措施中的_________。
【答案】 变异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毐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现象。
(2)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目的是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2017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健康人的生理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的节律,又称为生物钟。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特点。
(1)上午6:30左右,心脏活动加强,这会促进血液由心室流入________,导致人体血压快速升高。
(2)晚上10:30左右,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了小肠的_______功能,所以太晚不宜再进食。
(3)科学家研究生物钟时有如下发现:
①改变仓鼠的进食时间,能轻易改变仓鼠的生物钟。
②改变仓鼠的饮食习惯,破坏其生物钟,仓鼠更容易患脂肪肝。
③去除仓鼠一个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基因后,仓鼠生物钟被破坏。
某同学基于上述发现进行了推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可多选)。
A.鼠类的生物钟可能进复杂
B.单细胞生物可能不存在生物钟
C.生物钟受遗传物质的柃制
D.有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生物钟被改变有关
E.生物钟一旦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可能很难恢复
【答案】 动脉 消化和吸收 CD
【解析】(1)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上午6:30左右,心脏活动加强,这会促进血液由心室流入动脉,导致人体血压快速升高。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晚上10:30左右,肠蠕动受到抑制,所以太晚不宜再进食。
(3)科学家研究生物钟时有如下发现:
①改变仓鼠的进食时间,能轻易改变仓鼠的生物钟。
②改变仓鼠的饮食习惯,破坏其生物钟,仓鼠更容易患脂肪肝。
③去除仓鼠一个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基因后,仓鼠生物钟被破坏。
基于上述发现进行推测,其中合理的是C、D。
7.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答案】 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 ⑧ ⑥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甲中的食物链有: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
(2)观图可知:A属于分解者,C属于生产者,B属于消费者。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⑧。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⑥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又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点睛: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 三、填空题 |
8.小明发现某植物园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释放氧气的速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______进行比较。
【答案】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或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的速度表示,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9.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
【答案】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的更热
【解析】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因为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的更热。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