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1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2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3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4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5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6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7页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二单元 认识、评价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类试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等等。此类试题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角度加以分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1.记者走访发现,近期纯实木环保地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原料及人工费用上涨是造成木地板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们对于高档环保木地板的喜好也拉高了价格。对这一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纯实木环保地板涨价违背了价值规律 ②“原料及人工费用上涨”导致价格上涨,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③“喜好也拉高了价格”说明消费心理通过改变商品需求影响价格 ④“纯实木环保地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①错误,纯实木环保地板涨价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④说法错误。
    2.Apple iPhne 6有清晰的屏幕、超强的A8处理器、精细的做工、强大的拍照技术等优点,现在购买大约4 300元一台。面对iPhne 6,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性能优越的手机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抓住消费者攀比心理是苹果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 ②“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 ③“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 ④苹果手机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使用了创新的技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某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一个公司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一年每亩1 400元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得的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③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村民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租金,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②入选;土地经营权流转,经营权归公司,村民获得租金,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④入选。农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公司,故①不选。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故③不选。答案 C
    4.“晒客”是继“博客”“播客”等群体后兴起的又一网络群体。所谓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B.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不存在的C.是正确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5.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信息提炼表述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下列对该地举办征集“城市精神”活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活动对该市民众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民众会在被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习惯 ③让民众置身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每时每刻地影响市民的思想和行为 ④民众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该活动还不能说对民众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②说法错误,民众应该是主动接受,不是强迫,所以不存在被动;故选D。答案 D
    6.受《舌尖上的中国》这一节目的启发,某报社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另辟蹊径,陆续推出了“君从何处来——重走迁徙之路”和“留住乡愁”等系列报道活动宣传地域文化,在当地读者中激起极大的反响。这一做法(  )①是充分认识文化价值的具体行动表现 ②充分发挥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功能 ③摆脱了时空对文化传播的阻滞隔离 ④增强了读者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②错误,只有优秀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摆脱”说法错误。
    7.“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题目观点主张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各国文化差异,并不是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②错误。
    8.当前中国教育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注重知识传授而淡化能力和道德培养,有人评价:上不能培养世界一流尖端人才,下不能培养出合格公民,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因为这种应试教育(  )①夸大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②忽略了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坚持了教育传递、共享的作用 ④片面强调知识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技和艺术是对立统一的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承 ③科技进步也是文化发展的表现 ④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科技的进步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0.《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该节目版权和模式来自韩国某电视台相同的综艺节目。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但也有人认为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容易迷失自我。此种观点(  )①意识到了有选择的引进国外节目,会巩固我国电视节目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博采众长 ④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认为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应更注重原创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文化创新的根基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①错误;此种观点只强调不应该盲目跟风,并不一定就是封闭主义的表现,故③错误,②④正确。答案 D
    二、非选择题11.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进一步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到2018年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周密部署。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则更为直接:“‘互联网+’产业新生态初步形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网速慢、网费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因素之一。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发达国家固定宽带资费占月平均收入的比例为1.5%,而我国无论网速还是网费或网络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在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与普及水平等方面处于全球第80名左右。互联
    网对于通信网络的演进要求日益迫切,有利于推动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对于通信网络而言,这种倒逼式的发展模式极具挑战,既有的通信网络如何承载未来的业务需求是很大难题。如今各大运营商、设备商都在积极探讨通信网络的下一步演进方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让‘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的认识。
    解析 回答本题,需要从“让‘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量”的依据、意义和措施要求等角度分析。答案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信息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依据)(2)首先,“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能够作为新引擎促进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并将带动新一轮创新驱动型产业布局和投资。(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其次,“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能够产生新的消费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巨大的
    市场活力和潜能。第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激活千千万万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激发千千万万创客应运而生;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3)发展“互联网+”产业需要努力消除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加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等。(措施要求)
    12.材料一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调查发现,我国230万个村庄中,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 000个左右减少到如今的2 000多个。材料二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实际上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保住了这些古村落就可能保住了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保住了传统民俗民风的“活态体现”。材料三 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作家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古村落是中国文化“压箱底”的宝贝。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千万不要在我们有机会认真读懂它之前就让它永远消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说“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答案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没有文化的发展。②古村落属于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古村落的保护,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的理解。
    解析 第(2)问,注意知识要求,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分析原因。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古村落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有利于提升古村落的文化品位和村民的生活水平,使其成为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所以,古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历史文化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造福农民、美化乡村的民生工程。

    相关课件

    新高考政治(鲁京津琼)二轮复习必修2第7单元认识评价类主观题专练含答案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鲁京津琼)二轮复习必修2第7单元认识评价类主观题专练含答案课件,共15页。

    新高考政治(鲁京津琼)二轮复习必修1第2单元计算类选择题专练含答案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鲁京津琼)二轮复习必修1第2单元计算类选择题专练含答案课件,共22页。

    第六单元 体现、说明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体现、说明类题目专练 复习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