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同步教学PPT课件+教案+习题课件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乱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的式微。二是黄巢起义成为唐王朝倒下的最后一根稻草。三是唐王朝衰亡后,随之出现的五代十国的乱象。
学情分析:
通过前段时间让学生分组学习,课堂即问即答,学生反映一堂课有一定程度的收获,根据学生的反馈的信息,本节课内容不多,且知识梳理没有多大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继续采用上述方式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时间、发动者、性质和以你共享。了解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知道唐朝灭亡的标志和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过程与方法: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历史教训的能力。思考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原因。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史实,体会腐败亡国的道理,由此认识当今反腐败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经过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学用具:图片、PPT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现场答题、自主评价
教学过程:
经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王朝将封建社会的发展推向巅峰时期,但由于唐王朝统治机制和皇帝本身的原因,唐王朝开始走向没落。
一、安史之乱
1.朝廷内部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6]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局势紧张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
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中国唐朝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进程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的开始,安史之乱前后持续达八年之久,是中国自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又一次大规模动乱局面。中国人口损失3600万也并非耸人听闻,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乾元三年,也就是公历760年,全国各州上报的户口为2933174户,大致为1600万的人口数量,同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天宝十三年各州上报的人口数量5200万相比,当时人口损失大致也就是3600万这个数字。《旧唐书》中记载“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二、黄巢起义
1.黄巢起义
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2唐朝灭亡
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即后梁太祖(907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乱象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介绍,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