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聊城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及答案
展开2020年山东省聊城高三一模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与蛋白酶的作用效果相似
B.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 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不变
D. 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除去尿素后,蛋白质能恢复空间结构,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
【详解】A、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中的部分肽键,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多肽,尿素只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水解,与蛋白酶的作用不同,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种类(R基大小)和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在尿素中的空间结构改变,因此过氧化氢酶经高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后活性改变,C错误;
D、双缩脲试剂能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键未被破坏,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实质,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准确分析题干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蛋白质多样性、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及蛋白质检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C. 液泡内的色素存在于原生质层内
D.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但其代谢仍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 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
3. 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详解】A、植物的细胞壁是最外层结构,但不是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故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不都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原生质层是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液泡内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不属于原生质层内,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代谢仍受细胞核调控,D正确。
故选D。
3.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绿色的管状叶(甲叶)和紫色的鳞片叶(乙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甲叶中的色素。
B. 不能选用乙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C. 可选用甲叶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D. 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估测乙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甲中的光合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甲叶中的色素,A正确;
B、洋葱紫色的鳞片叶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选用乙叶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B正确;
C、甲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C错误;
D、可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估测乙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D正确。
故选C。
4.研究发现,水稻Ef-cd基因的表达可使水稻的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水平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从而使水稻成熟期提早7至20天,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Ef-cd基因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
B. Ef-cd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而使水稻增产
C. 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
D. 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根细胞膜上NH4+或NO3-载体数量的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2、紧扣题干信息“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答题。
【详解】A、Ef-cd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A正确;
B、依题意“含Ef-cd基因的水稻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或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水稻增产,B错误;
C、根据该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C正确;
D、Ef-cd基因有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上NH4+或NO3-载体数量增加,促进植物对NH4+或NO3-的吸收,从而提高水稻的氮吸收能力,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作为信息题,需要考生从题目文字描述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推测该水稻提高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
5.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在原始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B. 端粒酶作用的实质是催化逆转录过程
C. 人体除了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D. 染色体DNA缩短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而促使细胞衰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
【详解】A、在原始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使得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则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使得癌细胞衰老,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A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端粒酶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即能催化逆转录过程,B正确;
C、人体原始生殖细胞、癌细胞和其他细胞也含端粒酶基因,但因为选择性表达,在原始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表达,C错误;
D、端粒学说认为人体细胞衰老的原因是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而促使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C。
6.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在低渗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扰细菌细胞壁形成过程是通过影响高尔基体的作用实现的
B. 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会影响细菌肽链的合成
C. 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以阻止遗传信息的转录
D.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缓细菌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
B、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结合,若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会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B正确;
C、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可以阻止遗传信息的翻译,C错误;
D、抗生素的使用筛选抗药性的个体存活下来,可以促进细菌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7.雌果蝇某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辰砂眼基因ⅴ、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暗栗色眼基因cl到X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所示①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②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故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在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两级,图中的四个基因也会随着染色体移向两极,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暗栗色眼基因cl到X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故选A。
8.研究表明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缩短与GA2氧化酶有关,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敲除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具有抗倒伏性
B. 赤霉素可促进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的伸长生长
C. 高杆水稻的GA2氧化酶基因在茎秆基部节间高表达
D. 高活性GA2氧化酶使得茎秆基部活性赤霉素含量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
组织中,成
熟的果实中
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A、敲除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不能合成GA2氧化酶,不能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这样的水稻,植株高,不抗倒伏,A错误;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缺陷突变体培育抗倒伏水稻,B正确;
C、高杆水稻中赤霉素保持活性,赤霉素不被GA2氧化酶转化失活,GA2氧化酶基因在茎秆基部节间不表达或者表达较少,C错误;
D、根据“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可知,高活性GA2氧化酶使得茎秆基部活性赤霉素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9.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时会刺激尿道中感受器使其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脊髓即可产生尿意
B. 不宜排尿时,逼尿肌和括约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 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属于正反馈调节
D.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牵张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说明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详解】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A错误;
B、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B错误;
C、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了该过程,加速尿液排出体外,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牵张感受器抑制,D错误。
故选C。
10.近日,武汉金银潭医院将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存有能在一定阶段内抵御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输注到患者体内进行临床治疗,开展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
B 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病毒后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发挥作用
C. “血浆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D. “血浆疗法”的疗效必须经过随机、多组对照实验加以科学验证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A、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对病毒不具有识别作用,A错误;
B、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病毒后机体中,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都会发挥作用,B正确;
C、“血浆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康复者血浆中的抗体,能与入侵的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
D、“血浆疗法”的疗效必须经过随机、多组对照实验加以科学验证,才能用于临床治疗,D正确。
故选A。
11.群居动物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实验者向鸽群放出饥饿的苍鹰,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可传达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鸽子发现苍鹰后发出的大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B. 食物网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C. 鸽种群数量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就越少
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
【详解】A、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传递物理信息、群飞骚扰属于传递行为信息,A错误;
B、在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B错误;
C、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
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错误。
故选C。
12.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里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著名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几处早莺争暖树”体现了在有限的环境中发生的种内斗争
B. “新燕啄春泥”有利于提高种群的出生率
C. “早莺”和“新燕”可作为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诗人由“暖树”“春泥”产生情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
间接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
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
【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体现了在有限的环境中发生的种内斗争,A正确;
B、“新燕啄春泥” 的目的是建造自己的窝,有利于提高种群的出生率,B正确;
C、“早莺”和“新燕”都是消费者,它们的活动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诗人由“暖树”“春泥”产生情感体现了生物陶冶情操,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
13.“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某测定实验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病原菌
B.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C.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含抗生素的纸片
D. “纸片扩散法”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的抗生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原理: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在该抗生素周围会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越敏感,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不敏感,则不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A、根据题干“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可知,图示固体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
B、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较低,B错误;
C、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C错误;
D、根据题干“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判断,“纸片扩散法”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种的抗生素,D正确。
故选D。
14.2018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攻克了克隆灵长类动物这一世界难题,首次成功以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流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培养到MII中期
B. 过程①操作一般不晚于囊胚期
C. 克隆猴的性状与核供体性状完全相同
D. 克隆猴的成功说明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以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胚胎移植。
2.克隆动物的概念: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A、卵母细胞培养到MII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故采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培养到MII中期,A正确;
B、由于囊胚期后的原肠胚期与母体建立联系,不宜进行胚胎移植,过程①表示胚胎移植过程,故一般不晚于囊胚期,B正确;
C、由于卵母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作用,克隆猴的性状与核供体性状不完全相同,C正确;
D、克隆猴的成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
15.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经过系列脱氢过程,其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一种指示剂)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和琥珀酸分子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也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没有有抑制作用;
2.琥珀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可以从含线粒体较多的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因变量是否产氢,观测指标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本实验假设可以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
B、实验取材: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要获取琥珀酸脱氢酶,可以从大白鼠心肌细胞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
C、实验分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丙二酸,对照组加琥珀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组加琥珀酸、丙二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
D、本实验的观测指标可以是: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D正确。
故选C。
16.某繁殖力超强鼠的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黑色、灰色三种,体色色素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控制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基因B能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达,不含基因A的个体会由于黄色素在体内过多积累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鼠个体可有3种基因型
B. 若让一只黄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鼠,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C. 两只黑色鼠交配,子代只有黄色和黑色,且比例接近1:6,则双亲中一定有一只基因型是AaBB
D. 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个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黑:灰=2:9:3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2.分析题图和题意可知,aaB_、aabb表现为黄色,A_B_表现为黑色,A_bb表现为灰色。
【详解】A、由题图和题意可知,aa--表现为黄色,故黄色鼠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A正确;
B、若让一只黄色雌鼠(aa--)与一只灰色雄鼠(A_bb)交配,F1全为黑色鼠(A_B_),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B正确;
C、两只黑色鼠(A_B_)交配,子代只有黄色(aa--)和黑色(A_B_),说明亲本的第一对基因均为Aa,黄色:黑色比例接近1:6,没有灰色(A_bb),说明亲本的第二对基因B、b没有发生性状分离,推断双亲中一定有一只基因型是AaBB,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中黑色鼠(A_B_)占3/4×3/4=9/16,灰色鼠(A_bb)占3/4×1/4=3/16,aa--表现为黄色占1/4,但由于黄色素在体内过多积累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故黄色个体占1/4×50%=1/8,故子代个体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黑:灰=2:9:3,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结合题干信息和遗传规律利用正推法进行推理、解答遗传问题。
17.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 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 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 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直接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细胞内某些异常代谢产物可能导致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某些诱变因素如物理、化学、病毒诱变因素也可以导致基因突变。
【详解】A、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均为β珠蛋白的基因,其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
B、甲患者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说明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误;
C、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错误;
D、通过染色体检査可明确诊断的疾病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β链发生了缺损,显微镜下不可见,D错误。
故选BCD。
18.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释放神经递质,则N内会检测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
B. 若c释放神经递质,则b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
C. 若a、c不释放神经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D. a、c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N的过程是体液调节的过程
【答案】CD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若a释放神经递质,则N的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产生动作电位,然后释放的神经递质就会被分解,不进入N细胞内,A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即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若c释放神经递质,在b末梢处不可能记录到膜电位反转,B错误;
C、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若a、c不释放神经递质,说明此时N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因而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正确;
D、a、c释放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运动到突触后膜,与N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该过程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过程,D正确。
故选CD。
19.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样测定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水体溶解氧较高
B. 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增多
C. 浮游动物可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大量减少
D. 浮游生物爆发致使水体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大,浮游植物密度会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浮游植物密度会降低。
【详解】A、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在P1采样点的密度低,其原因是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呼吸作用加强,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浮游动物死亡,A错误;
B、浮游动物的密度比在P1采样点的密度低,有可能是因为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也会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减少,B正确;
C、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浮游动物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数量减少,C正确;
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说,有毒物质不能被分解,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高,浮游生物爆发可致使水体有害物质浓度升高,D正确。
故选BCD。
20.“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在生物个体之间所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微生物中。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可以用“水平基因转移”来解释上述现象
B. 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C. 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D. 菌株A和菌株B互为对方提供所缺营养素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一中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产生;实验二中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综合实验一和二可知,图1培养基上的菌落的产生原因不可能是菌株A、B互相提供营养素产生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A和B混合后产生了新的菌株类型。
【详解】A、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差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新菌落的产生可能是菌株A和菌株B发生了基因重组,即水平基因转移,A正确;
B、由图2看出,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所以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导致产生了变异,B正确;
C、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液中有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但不能说明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C错误;
D、根据分析菌株A和菌株B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微生物筛选与培养的相关知识。
三、非选择题
21.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在一定CO2浓度、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以CO2的吸收量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反应生成____________的量增加,从而提高有机物的合成速率。b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b点将向____________移动。
(2)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_____________(答一项即可)措施提高小麦产量。
(3)欲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有哪些,试写出可行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TP和[H] (2). 大于 (3). 右 (4). CO2浓度 (5). 施有机肥 (6).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观察哪些物质当中出现了放射性,则光合作用形成淀粉的中间产物就有哪些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点表示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点表示光的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为X。
【详解】(1)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反应生成ATP和[H]的量增加,从而提高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图中b点是整个植株的光补偿点,此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只有叶肉细胞,而减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是整个植株所有的活细胞,所以b点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呼吸作用增强,图中曲线中a点将向下移动,b点表示光的补偿点,要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才能保证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b点将向右移动。
(2)图中c点以后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此时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依此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施有机肥、合理密植等提高小麦产量。
(3)欲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有哪些,可用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观察哪些物质当中出现了放射性,则光合作用形成淀粉的中间产物就有哪些。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2.下图是人体血糖平衡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结构,小写字母表示相应激素,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激素b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激素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人体升高血糖的主要路径是①→②→③。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⑥和④→⑤→⑦→⑧活动明显增强,试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明,这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这类患者的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肝脏细胞 (3).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 途径④→⑤→⑥和④→⑤→⑦→⑧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启动快,在严重饥饿时能快速调节提高血糖浓度 (5). 高 (6). 体内血糖较高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而对胰岛素敏感性低又导致胰岛素分解量减少
【解析】
【分析】
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通过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推测,c激素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C释放,促进D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图中A表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激素b能升高血糖,故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故其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c激素为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一般情况下,人体升高血糖的主要路径是通过胰高血糖素实现,即图中的①→②→③,为激素调节过程;当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⑥和④→⑤→⑦→⑧活动明显增强,图中的途径④→⑤→⑥和④→⑤→⑦→⑧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启动快,在严重饥饿时能快速调节提高血糖浓度。
(3)研究发现某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原因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由于患者体内血糖较高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而对胰岛素敏感性低,胰岛素被识别发挥作用后灭活的少,又导致胰岛素分解量减少,故这类患者的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识记不同激素的生理功能,从而确定结构的名称和激素的名称。
23.农田种植的玉米是一种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受粉期可以同株异花受粉(自交),也可以异株异花受粉(杂交)。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玉米的非糯性(基因H控制)对糯性(基因h控制)为显性,其中非糯性籽粒或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或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的花粉颜色及比例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D对基因d完全显性,位于9号染色体上;基因e对基因d起增强效应,可形成甜度更高的玉米,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
研究者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非常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籽粒测定蔗糖的含量,结果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玉米和非常甜玉米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使用的都是杂交种,但是杂种玉米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因此农民每年都需要购买玉米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杂交种玉米的目的,请设计合理的快速育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用遗传图解并附简要文字说明)。
【答案】 (1). 蓝黑色:棕色=1:1 (2). 两对基因同9号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是2种基因型,比例是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四种,比例是1:1:1:1,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3.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已知杂合的非糯性植株(Hh)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H:h=1:1,根据题干信息:玉米的非糯性(基因H控制)对糯性(基因h控制)为显性,其中非糯性籽粒(H-)或花粉(H)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hh)或花粉(h)遇碘液变棕色,故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Hh)的花粉,则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的花粉颜色及比例大致为蓝黑色:棕色=1:1 。
(2)根据题干信息:“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D对基因d完全显性,位于9号染色体上;基因e对基因d起增强效应,可形成甜度更高的玉米,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可知;普通玉米基因型为D-E-、ddEE,甜玉米(比较甜)基因型为ddEe,非常甜玉米基因型为ddee。研究者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非常甜玉米(ddee)杂交,DdEe×ddee属于测交实验,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玉米和非常甜玉米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说明普通玉米(DdEe)只产生DE、de两种且数量相等的配子,进一步推测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使用的都是杂交种,但是杂种玉米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因此农民每年都需要购买玉米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杂交种玉米的目的,可用选Aabb、aaBb的亲本进行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AAbb、aaBB个体,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即可得到所需的AaBb个体,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熟练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及验证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园中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鱼塘水体内有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其繁殖数量,请根据上述信息设计一个降低雄蚊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2). 取样器取样法 (3).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5). 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 (6).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7). 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
【解析】
【分析】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生态园中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草菇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实现了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含无机盐等矿质元素,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实现了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鱼塘水体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鳙鱼遗体残骸中,还包括黑鱼捕食摄入鳙鱼后未消化吸收的粪便中的能量。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现象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其繁殖数量,可以通过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其种群的数量。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5.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如图是基因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PCR技术进行目的基因扩增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前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必须拼接______________后才可能在宿主细胞中得以表达。进行①过程时,需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已转化的宿主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若图中宿主细胞为动物细胞,②过程的基本操作时需采用____________(仪器名称)进行显微注射;若图中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②过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工程的先导是艾弗里等人的工作,艾弗里等人通过不同类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 (1). 合成引物 (2). 启动子、终止子 (3). DNA连接酶 (4). 已导入目的基因并且目的基因能稳定遗传和表达的细胞 (5). 显微注射仪 (6).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弱 (7).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①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将切割好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②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详解】(1)通过PCR技术进行目的基因扩增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末端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故需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2)目的基因是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或调控因子,不包含非编码序列的转录调控因子,故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必须拼接启动子、终止子后,才可能在宿主细胞中得以表达。①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将切割好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故进行①过程时,需用的基本工具是DNA连接酶。
(3)图中已转化的宿主细胞指的是已导入目的基因并且目的基因能稳定遗传和表达的细胞。若图中宿主细胞为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故②过程的基本操作时需采用显微注射仪进行显微注射;若图中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微生物),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弱,则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
(4)基因工程的先导是艾弗里等人的工作,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中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进入R型活菌,能使其发生稳定性转化的物质是DNA,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的能力。
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生物: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生物,文件包含菏泽一模-生物试卷pdf、菏泽一模-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 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 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题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