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1 荷塘月色图文ppt课件
展开学习散文阅读归纳文眼和线索的方法。
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无意而人有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亦然。同样面对“中通外直,香远益清”的君子之花,我们领略过她雨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雅致自然,亦曾倾心过艳阳下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清婉多姿,那么夜晚的荷塘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看一看他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1、疏通字词。2、概括各段大意。3、绘出作者行踪。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煤屑 幽僻 蓊郁 踱着 弥望 袅 娜 霎时 颤动脉脉 酣眠 参 差 乍看 媛女 纤腰 沾裳 敛裾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4、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散文原本散漫的材料就是靠线索才可以连缀成文的。 自由阅读,找出本文作者为排解“不宁静”,散步到了哪些地方?并留意描写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线索。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 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及其中展现出的作者情感。
(暂时获得宁静)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以作者行动的空间变化为线索的明线:出家门→走小径→观荷塘→走小径→归家门。一是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的暗线: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明线暗线、互相交织、层层递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圆形结构。
线索是一篇散文的红线,抓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 抓线索的方法: ①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入手。(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 ②从标题入手。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 ④从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入手。
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①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③总分得当,层层深入 ④以小见大 ⑤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⑥倒叙、插叙
3、所谓文眼,即为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这篇文章的文眼是哪句话?为什么说它是全文的文眼?
文眼为心里颇不宁静正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下文内容就因此展开…这句话就像一支夜曲中的主旋律引导全文展开内容,在全曲中回荡。所以这句话即表露了本文的中心,又是统摄全文的总纲,当然就是全文的“文眼”。
4、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们看到,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也只给了朱自清先生片刻的宁静,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心情“颇不宁静”呢?请结合背景链接进行分析。——(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处链接到知识链接的背景介绍
此箭头链接到幻灯片14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 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作者如是说:“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退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安心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 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封信》
朱自清是一位诗人,因此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朱自清更是一位民主战士,因此他的《荷塘月色》又反映了正义知识分子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情感历程。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行踪和情感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具体赏析那令作者心灵暂获宁静的月色荷塘吧。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明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2分)2、第④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2、“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分)3、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的行踪,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心里颇不宁静独出家门,小径漫步,荷塘四周,讲读第一部分1,幽雅宁静,月下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ppt,共33页。
语文必修二1 荷塘月色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1 荷塘月色图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注字音,解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