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练习题
展开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和第II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卷和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16日,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
于敏院士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从事氢弹理论探索任务,为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多年来,于敏院士获得的荣誉非常多,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等。除了这些官方荣誉称号之外,科学界和民间对他各种荣誉称号也是非常多,对此于敏院士表现的非常坦然和淡薄,他在公开场合,婉拒了很多这种荣誉称号。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原子核物理方面的学者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代表团团长好奇地询问:“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深造的?”于敏幽默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之外,基本都是国产的。”日本专家由衷赞叹:“你不愧是中国的‘土国产专家’一号!”彭桓武院士曾说到:“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但对于这个称呼,于敏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大的学术气氛中,互相启发,才利于人才的成长。现在的环境已有很好的条件了。”
媒体在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氢弹之父”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于敏院士对我国两弹事业的重要贡献。本来以于敏院士的成就,这样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于敏院士在生前却不止一次地对这个称谓表现出厌恶之情。
早在1987年五一节前,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这是于敏隐姓埋名27年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人问他是怎样攻克氢弹原理的,于敏说:“研究氢弹原理的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参加设计、实验的人就更多了,要说攻关,是集体攻关,我只是其中一个卒子。”
2014年,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有记者采访时又提到了“氢弹之父”这样的说法。于老爷子连连拱手说:“拜托你们了,千万不要称我为‘氢弹之父’,那样我会很难受的。”他还解释说,核武器物理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和材料特性方程组的耦合求解问题。在这个核心问题的周围,涉及上百个学科体系,这些学科编织成一张互相交叉的络,几乎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他深情地说道:“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感欣慰了。”
除了‘氢弹之父’外,于敏院士对“于敏构型”的提法也不以为然,按照大多数媒体的说法,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于敏院士在内,当年参加两弹研制的领导者和科技人员都称这第一颗氢弹为“1100”,却从未有过什么“于敏构型”之类的说法。“1100”指的是当年,中央专委要求,我国第一颗氢弹要实现两个目标:当量要达到和超过100万吨TNT,重量不得超过1吨,简称“1100”。
“学术如山,性情如水。”于敏以他的魅力贏得了身边人的爱戴。
资料链接(一)
由于核武器的保密原因,于敏的一切长期以来都处于高度保密中。直到1987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于敏隐姓埋名27年后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1988年以后,他获得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由于工作的关系,于敏首次出国是以某大学教授的身份去美国访问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尽管去了许多地方,但他始终像个“哑巴”。
“于敏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与他同时代的科学伟人那么著名,他的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发表在公开的场合;连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都不为人知。但有人这样评价:‘最高科学奖能颁给于敏,是这个奖项的荣幸!’”
资料链接(二)
于敏的工作是武器理论设计,他对实验相当重视。为研制第一代核武器,于敏八上高原,六到戈壁。尽管为核武器研制呕心沥血,但实验推进却是一波三折。有一次,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冷实验未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后来又接连做了两次实验,仍未达到预期。1970年,进驻基地的一些人盯住这次偶然的技术事故不放,并让于敏按照他们的意思表态。在一次会上,平时讲话语速很慢、话也不多的于敏终于按捺不住,拍案而起,“你们就是把我抓起来,我也绝不能同意你们的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不符合科学规律!”并坚持将问题解决才离开基地。
“如果当时他说一句假话,整个氢弹科研方向、路线将全部改变。”40多年过去了,胡思得院士至今记得老于一生中的唯一次拍桌子,“做科研首先要诚实,否则对不起科学,对不起真理,这是老于教会我们的。”
材料二: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间,在哥伦比亚大学,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其中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裔,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索性呼呼大睡。这个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越来越不感兴趣。蹉跎到大二下学期,他终于决定快刀斩乱麻——转系,改学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意味着天赋。李开复在计算机系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两年后毕业,成绩居全系之首。
这样的学生用不着按部就班。在教授的推荐下,李开复进入在计算机领域独领风骚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直接攻读博士。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找他谈话,劈头就问:“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李开复大声答:“我从大学带走的将是一篇改变世界的、顶尖的博士论文。”院长予以纠正,说:“你从这儿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你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真理的经验,以及科学家的胸怀。这样,当你有一天改变研究方向,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出类拔萃。”
李开复选定语音识别为攻读方向,经过一年“热恋”,他发现专家系统其冷如冰,远不如统计学有情有义。李开复决心“移情别恋”。他担心导师发怒,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李开复从导师的大度悟到科学的真谛,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3年过去了,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及博士论文,引发了那年语音世界最大的冲击波。26岁的李开复功成名就,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天之骄子,有尊严,有地位,有课题,有经费,出任大公司顾问,飞赴各地讲学,包括去他的祖籍之邦、魂之所系的祖国大陆。
“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李开复埋在心底多年的梦想。1990年,苹果公司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李开复开始审视自己:“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想真正地改变世界?”面对苹果公司的召唤,李开复旋即做出回应,走出象牙塔,加盟“改变世界”的大军。
在苹果公司,李开复感受到了从纸上谈兵转入实战的无穷乐趣。1995年,33岁的李开复出任苹果公司的副总裁。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依然要跳槽,因为硅谷的另一家公司SGI发出了更有诱惑力的邀请——“你想做什么,然后我们根据你的兴趣对公司进行改组。”不是他们缺什么人才,让你去填补,而是诚恳地询问你需要什么平台,以便为你量身搭建。这样的机遇,李开复岂能错过!双方一拍即合,1996年7月,李开复跳槽去了SGI。
李开复奉行“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生信条,怎奈SGI是一家硬件公司,开复的长处却在软件开发,这就等于在篮球场上跑马,任是赤兔、骅骝,也撒不开四蹄。日复一日,李开复萌生去意。对于下一个选择,他立下两条标准:一是做软件,二是去中国。
机会来了。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彼时,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王国要把触角伸向中国,李开复成为它的不二人选。时间:1998年金秋;职务: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李开复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值得写部书来描述,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新理念、绝对领先的科学技术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微软只是起用了一个人,就开拓了中国市场;李开复只是“追随我心”,就一跃成为微软王国的副总裁。
在你我想来,这该是李开复的最后一站。在微软占据高位,与比尔·盖茨亲密共事,坐拥财富和风光,“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李开复不这么想,他后来回忆:“我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着。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换的光鲜零件。那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据了我的内心。”
微软既然已无成长空间,那就走吧!到哪儿去?他相中了Google。但他清醒地意识到,管理更多的人马,不是自己的所爱,他渴望从无到有的创新,而不是经营一个巨无霸。于是,在2009年9月,李开复又一次选择潇洒地离去。
向总部递交辞呈之际,Google高管艾伦·尤斯塔斯试图用更优厚的条件予以挽留。李开复真诚地说:“我的人生还有一个缺憾没有实现,现在得去弥补。我可能创办一家‘创新工场’,和中国青年一起创造新的技术奇迹。”
如今,李开复正在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在神州大地进行“创新工场”试验。他会成功吗?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次要又次要的,那么,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呢?诚如他自己所言:“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敏认为“土法”不足法,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大的学术氛围中学习,这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B.在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他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此前由于工作性质,已隐姓埋名27年。
C.于敏拒绝“氢弹之父”称谓,因为它认为核武器研究靠上百个学科相互交叉、协调,不是一科一人之力能完成。.
D.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非常重视物理实验,虽然实验过程困难重重,但他总迎难而上,可见实证在他心中的地位。
2.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分析准确的一项是(3分)
A.1988以后,于敏始终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出国访问,此前他的名字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出国后也十分低调。
B.于敏的学术成果未在公开场合发表过,名气也不及同时代的科学家,但他的成就足以配得上国家科技最高奖的殊荣。
C.对于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氢弹,当年科技人员称“1100”,以当时氢弹制成后达成的效果命名,“于敏结构”是以后的提法。
D.在西北核武器研究基地,于敏被要求作出违心的表态,一向性情平和的他拍案而起,表示在科学原则面前绝不退让。
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撷取李开复从求学到追求事业过程中的典型事迹,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让我们看到了李开复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B.对政治科学不感兴趣的李开复到大二下学期终于决定转系,大学前两年的时光浪费不少,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痛苦。
C.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与李开复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开复对读博士目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D.大学象牙塔内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毫无乐趣,这是李开复加盟苹果公司的原因之一;实战的无穷乐趣,让李开复在苹果公司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4.“学术如山,性情如水”是对科学家于敏的评价,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5.李开复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者是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春小花
阎秀丽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儿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了。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一弯上弦月被最粗的那根枝丫挑着,清冷无声。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岛屿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和大春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三天后回来时,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角隐约的泪痕。
“以后,我去哪几都带着你。”兵抚摸着大春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春的脑袋在兵的脸上蹭了蹭。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它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它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便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只有那个小小的哨所,只有木木的兵,还给它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
兵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大春却喜欢热闹,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它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因为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它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能引它一时的雀跃而已,更多的时间里,它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它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它讲已经讲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不知不觉地就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凌凌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莹莹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见兵怀里的小花,心里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捡的!往后你就有伴儿了。”兵笑着对大春说,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哼,不需要,它那么娇滴滴的能干什么!”大春心里这么想,但是说不出来,只是冲着小花龇了龇牙。看到小花瑟瑟的样子,大春心里方有了一丝满足。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拍了拍。
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开了。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国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
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升旗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庄重。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紅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它听不懂,它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但是它现在一点儿也不排斥小花,领着小花去它们的窝里睡觉了。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它们一眼,也翻身上床,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好多年后,兵复员了,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似乎隐约听到几声“汪汪……”“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了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后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大春开始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这样我就觉得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大春啊……”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和兵看着同一个月亮。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哨所很小,位置又偏僻,坐落于三面环海的岛屿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意味着此处人员稀少,鲜有人来。
B.兵与狗一人一动物,二者情感很深。兵执行任务几天未回,狗一直在门口等待;兵每天要巡逻,狗也一直陪着他。
C.对兵提出的问题,文中“大春”用“汪汪汪……”“小花”用“喵……”回答,既符合动物身份,又体现了兵的孤独。
D.兵在复员的时候,把“大春”“小花”留在了哨所,没有与它们告别,是因为它们本就是流浪的狗与猫,居无定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兵在猫、狗的陪伴下坚守哨所的故事,一人、一狗、一猫,浑然一体,画面温擊和谐,构思十分巧妙。
B.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多次对狗进行了描写,赋予它人的情感,这与文中对猫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兵更爱狗。
C.文中插叙了“大春”的来历,兵将受伤的大春带回哨所,然后给它上药包扎,并悉心照料,体现了兵的爱心精神。
D.小说情节简单,但时间跨度较大,内涵丰富,形象鲜明,对兵的妻子的刻画虽寥寥几笔,但妻子的形象也跃纸上。
8.小说以“一弯上弦月,清泠无声”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设置了兵与妻子的对话情节,你觉得是否有必要?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基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遂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选自《元史·韩镛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辦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B.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C.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D.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顺帝初/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是职官名。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多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B.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C.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撤中书省,丞相之制遂废。
D.行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朝廷置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镛恪尽职守,扭转社会风气。在浙西任职时,他打击奸人暴徒,罢黜贪官污吏,举荐优秀官员。足迹所至之处,无不安宁平静,秩序井然。
B.韩镛破除迷信,拆毁滥设祠宇。饶州觉山庙极为盜贼所信奉,韩镛刚一上任,就将它和其他淫祠统统拆除。百姓开始很害怕,后来都赞叹佩服。
C.韩镛兴学重教,尽心培育人才。他延请德才兼备的老儒教育学生,每月考查生徒学业。处理政事一有闲暇,就接见师生,与其研讨经书义理。
D.韩镛克己奉公,感动朝廷使者。他住在官舍,生活节俭,会见朝廷派来的使者,也只供应糙米饭。使者回去之后,竟然都对他没有诽谤之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2)而龚伯遂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14.朝廷派遣使者鞭笞行省、州郡官员,韩镛为何不在其中?这一事件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两小题,9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B.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16.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以谷粒作比较对象,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
(2)《六国论》中作者借“ ,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3)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苏扇的特点就在于 。扇面讲究,大多用棉料、宣纸裱成,除素面外,更有了洒金、泥金等高档扇面。以其张扬个性,故能契合不同阶层的志趣追求。
扇子之所以能在苏州得以发展并形成趋势,更有赖于苏州这一名城的深厚文化历史底蕴。自伍子胥 筑城以来,苏州代有名人文人,明代中期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确立了中国画坛的吴门画派,更大大地影响和推进了苏扇的发展,苏扇高雅清丽的格调也逐渐形成。而今苏州博物馆所收藏的大量明清以来的扇面书画即是明证。
雅致秀气的姑苏折扇在经过数百年的 之后,如今生产工艺水平更高,品种更加繁多。“水磨骨玉折扇”,有“苏州雅扇”之称,扇骨采用清白无斑点的冬季毛竹,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序,加工成蜡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活明亮的扇骨。扇面采用花纹清晰的棉料宣纸,上胶矾裱制而成,厚薄均匀、平正牢韧、久用不裂,配上书画后,令人 。由于以上特点,使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县,而成为人们贮藏的珍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工细作 相土尝水 流传 手不释卷 B.精益求精 一衣带水 留传 爱不释手
C.精工细作 相土尝水 流传 爱不释手 D.精益求精 一衣带水 留传 手不释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以上特点,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而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
B.因为以上特点,使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而成为人们贮藏的珍品。
C.由于以上特点,使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而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
D.由于以上特点,苏州折扇已不只是生风用具,而成为人们贮藏的珍品。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单位屈就。
B.足下一向敢为人先,此番在“阿里云”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实在是可喜可贺。
C.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
D.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① ,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② 。所谓“积极的传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中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传承”,指的是既要传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传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传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③ ,即“神似”。
22.请具体指出下面文段推断不成立的原因,并在第一句后补写一个句子作为必要的前提,以保证结论成立。(5分)
《拯救地球》是环境保护组织“地球村”推崇的一本书。截至,上个月月底,“地球村”又赠送出了2000本《拯救地球》。由此可知,上个月至少有2000人加入了该环保组织。
(1)推断不成立的原因(2分):
(2)应补写的句子(3分):
四、写作
23.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红楼梦》。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答。(在答题卡的括号内标清选择的题号)不少于100字。(10分)
题目一:
《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小说通过精妙描写,在人物的互动中展现其身份地位、性情气质、描摹出一幅幅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活的图画。请结合相关段落,选择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题目二:
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观点?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题目三: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2020年冬天,城市街头的一些商场、商铺、银行的门把手上都多了一层暖绵绵的手把套,伸手一摸,不仅减少许多凉意,而且增加了许多舒适感。虽然只是个小举动。但商家想得周到又贴心,让市民的心里暖暖的。
城市发展进程中,“暖”从不缺席,也许是一杯热水、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亦或许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事情虽然很小,却足以暖人心,也正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的城市有了温度,让生活有了温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