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凸透镜成像巩固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890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凸透镜成像巩固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890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5凸透镜成像巩固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890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时作业
展开4.5凸透镜成像巩固训练(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
一、实验题
1.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刻度处,在________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方法一: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方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在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中,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较小的光斑(如图乙)。
(1)图甲中有________个凸透镜;图乙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2)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靠近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_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__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______;
(2)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3)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______(填“亮”或“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填“下”或“上”)移动。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接着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填“同”或“异”)侧。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6.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两个焦距均为而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1)选择口径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
(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______;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B”或“C”);
(4)收集的实验信息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 物距 | 像的虚实 | 像的正倒 | 像的大小 | 像距 |
1 | 25.00 | 实像 | 倒立 | 缩小 | 16.67 |
2 | 30.00 | 实像 | 倒立 | 缩小 | 15.00 |
3 | 35.00 | 实像 | 倒立 | 缩小 | 14.00 |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据能否收集全,请说明理由:______。
7.实验课上,同学们自制了一个研究不同光学元件成像情况的组合件。图甲中,“插槽”可插入不同光学元件,“内筒”固定,“外筒”可左右横向移动,外筒上的“半透明薄膜”可作光屏。图乙中光学元件分别是:①凸透镜、②平面镜、③钻有小孔的遮光板。
(1)点燃蜡烛,当插入某光学元件后,人眼立即在薄膜上看到清晰的像,有同学猜想插入的光学元件一定是③,若要验证该同学的猜想,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若原来清晰的像______(选填“变模糊”或“依然清晰”),则猜想正确;
(2)若插入某光学元件后,无论怎样移动外筒都不能在薄膜上看到像,且薄膜上暗淡且亮度不变,说明插入的是______(填序号);
(3)若插入①,将外筒向右移动后,薄膜上原来模糊的像变清晰, 此时的成像规律与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原理相同。此时,将蜡烛和外筒同步(速度相同)向左移动,在薄膜上能看到______ 。
A.一直清晰的像 B.一次清晰的像 C.一直模糊的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到光屏上有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两空均填“上”或“下”)
(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9.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2)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神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之类似的是___________。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的像亮度将___________。
10.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1)他伸直手臂,通过手拿的凸透镜看远处的房屋,他看到的是房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明将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在一条直线上后,要移动蜡烛与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是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还是先移动某个再移动另外一个(写清具体的物体名称):________。
11.小亮的爷爷看报纸时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1)小亮透过放大镜观看周围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离他比较远的钟表竟然呈现了倒立、缩小的样子;随着他走近钟表,如图乙所示,又观察到钟表___________的样子。针对以上现象,小亮思考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B.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C.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D.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小亮想用家中的蜡烛、白纸板和凸透镜进行探究,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小亮将蜡烛、凸透镜、白纸板沿直线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白纸板的高度,使像成在白纸板的中心。
(4)接着小亮进行了多次实验和测量,并将测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镜间的距离u/cm | 成像的特点 |
1 | 30 | 倒立缩小的像 |
2 | 25 | 倒立缩小的像 |
3 | 20 | 倒立缩小的像 |
4 | 15 | 倒立放大的像 |
5 | 10 | 倒立放大的像 |
小亮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1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或等于15cm成倒立放大的像。同学小华看了小亮的数据后,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结论是: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或等于20cm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20cm成倒立放大的像。为解决争议,他们想在物、镜间距离是15-20cm的范围内继续多做几次实验,找到___________,使结论更可靠。
参考答案
1.会聚 11.0 61-72cm 缩小 远离 投影仪 远视
2.3 会聚 大于 变小
3.10.0 同一高度 正中央 缩小 照相机 右边 左 不能 完整 暗 上
4.10.0 放大 投影仪 右 不能 异
5.8.0 右 靠近
6.大 同一高度 见解析 C 见解析 见解析
7.移动外筒 依然清晰 ② 幻灯机 B
8.同一高度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上 下 凸透镜 远视眼
9.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变暗
10.缩小 应该先移动蜡烛,再移动光屏
11.倒立 C 刻度尺 等大的像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