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讲-集合(讲义版)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第01讲-集合(解析版)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第02讲-常用逻辑用语(解析版)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03讲-基本不等式(讲义版)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 第03讲-基本不等式(解析版)学案 学案 2 次下载
第02讲-常用逻辑用语(讲义版)学案
展开第02讲 常用逻辑用语
一、 考情分析
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2.通过已知的数学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3.能正确使用存在量词对全称命题进行否定;能正确使用全称量词对存在性命题进行否定.
二、 知识梳理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
|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p⇒q且qp |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pq且q⇒p |
p是q的充要条件 | p⇔q |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p q且q p |
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2)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3.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命题p的否定记为p,读作“非p”)
名称 形式 | 全称命题 | 存在性命题 |
结构 | 对M中的所有x,有p(x)成立 | 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 |
简记 | ∀x∈M,p(x) | ∃x0∈M,p(x0) |
否定 | ∃x0∈M,p(x0) | ∀x∈M,p(x) |
[方法技巧]
1.区别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且B A),与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B⇒A且AB)两者的不同.
2.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綈B是綈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
三、 经典例题
考点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1-1】(2020·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三一模)在中,“”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余弦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且,,
由,可得,,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此,“”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C.
【例1-2】(2019·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月考)已知函数定义域是,那么“是增函数”是“不等式恒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函数为上的增函数不等式恒成立,反之不成立,
“是增函数”是“不等式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例1-3】(2020·全国高三月考)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是“数列是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必要性显然成立;下面来证明充分性,
若,所以当时,,
所以,化简得①,
所以当时,②,
①②得,所以,即数列是等差数列,充分性得证,所以“”是“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故选:C.
规律方法 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
(2)集合法:根据使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考点二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例2-1】(2019·江苏省高二期中)命题“,”的否定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所以命题“,”的否定为“,”.
故选A.
【例2-2】(2019·辽宁省高二期中(理))设命题, ,则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命题是特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即,.
规律方法 1.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
2.含量词的命题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可根据命题的含义,利用函数的最值解决.
考点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例3-1】(2020·山东省高二期末)已知命题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试判断“为真命题”与“为真命题”的充分必要关系.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若为真命题:当时,对于任意,则有恒成立;
当时,根据题意,有,解得.
所以;
若为真命题:,.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
,所以,“为真命题”是“为真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3-2】(2019·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高二月考)已知命题:“,使等式成立”是真命题.
(Ⅰ)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Ⅱ)设不等式的解集为,若是的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解析】(1)方程在有解,转化为函数在上的值域,实数的取值集合可求;
(2)是的必要条件,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的取值范围.
(1) 由题意知,方程在上有解,
即的取值范围就为函数在上的值域,易得7分
(2) 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8分
当时,解集为空集,不满足题意 9分
当时,,此时集合
则,解得12分
当时,,此时集合
则15分
综上16分
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3)数学定义都是充要条件.
[思维升华]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x|p(x)},B={x|q(x)};
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若,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2.要写一个命题的否定,需先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再对照否定结构去写,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
[易错防范]
1.判断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关系的方向,正确理解“p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q”等语言.
2.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对于量词隐含的命题要结合命题的含义显现量词,再进行否定.
四、 课时作业
1.(2020·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二月考(理))“复数为纯虚数”是“”的( )
A.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条件
2.(2020·内蒙古自治区高三二模(文))在关于的不等式中,“”是“恒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8·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直线,,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2019·陕西省高二期末(文))已知O,A,B,C是不同的四个点,且,则“”是“A,B,C共线”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20·辽宁省高三开学考试(理))方程表示双曲线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B.
C. D.
6.(2020·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三一模)已知命题,那么为( )
A. B.
C. D.
7.(2020·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月考)设为实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是( )
A.:, B.:,
C.:, D.:,
8.(2019·陕西省高二期末(文))命题“任意”的否定是__________.
9.(2019·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文))命题“”是假命题,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0.(2019·江苏省高二期末(文))若,则“”是“”的____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中选填)
11.(2019·江苏省高三期中)若,为实数,则“”是“”的______ 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中选一个填写)
12.(2020·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期中)已知:;:.
(1)若是的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13.(2019·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为集合A,B.
(1)当时,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4.(2020·全国高三月考(理))设为实数,,,不等式恒成立.
(1)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第02讲 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第02讲 常用逻辑用语(学生版)+教师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2022年浙江省高考,2021年乙卷文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讲精练学案——第02讲 常用逻辑用语(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精讲精练学案——第02讲 常用逻辑用语(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二讲常用逻辑用语讲义解析版docx、第二讲常用逻辑用语讲义原卷板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讲 高效演练 分层突破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讲 高效演练 分层突破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