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2018-201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3分)下列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J B.kg C.m/s D.m/s2
2.(3分)下列属于标量的物理量是( )
A.加速度 B.平均速度 C.时刻 D.速度
3.(3分)下列各力中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
A.支持力 B.下滑力 C.动力 D.摩擦力
4.(3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所体现的共同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A.比值定义 B.控制变量 C.等效替代 D.理想模型
5.(3分)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 )
A.低速运动的微观物体 B.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C.高速运动的微观物体 D.高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6.(3分)某同学从宿舍走到教室门口走了400m,用时5分钟,其描述了该同学运动的( )
A.路程和时刻 B.位移和时刻 C.路程和时间 D.位移和时间
7.(3分)下列哪一句话可从牛顿第一定律演绎得出( )
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B.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8.(3分)物理学中的“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运动员跳高的过杆动作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
C.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
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
9.(3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3内下落的高度为(g取10m/s2)( )
A.5m B.15m C.30m D.45m
10.(3分)如图,水平地面上的倾斜直杆顶端固定一小球,则直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为( )
A.沿杆向上 B.沿杆向下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11.(3分)马拖着一辆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马对车的拉力为F1,车对马的拉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12.(3分)若甲、乙两质点的加速度分别为2m/s2和﹣4m/s2,则说明( )
A.乙的速度较大 B.甲的加速度较大
C.乙的速度变化快 D.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反
13.(3分)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则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为( )
A.mgsinα B.mgcosα C.mgtanα D.mgcotα
14.(3分)如图,甲、乙、丙、丁是以时间t为横轴的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B.图乙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象
C.图丙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D.图丁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15.(3分)如图为一质点运动的v﹣t图象,则该质点在ls末时的速度为( )
A.1m/s B.1.5m/s C.2m/s D.3m/s
16.(3分)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F1、F2、F3作用,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
A.0 B.F2 C.2F2 D.3F2
17.(3分)已知某运载火箭的质量为1×105kg,点火发射时火箭的推力为3×106N,g取10m/s2,则发射2s时火箭的速度为( )
A.20m/s B.40m/s C.60m/s D.80m/s
18.(3分)电梯地板上放一木箱,质量为m。电梯在以0.2g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木箱( )
A.处于失重状态,所受支持力为0.8mg
B.处于失重状态,所受支持力为0.2mg
C.处于超重状态,所受支持力为1.2mg
D.处于超重状态,所受支持力为0.8mg
19.(3分)如图,一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O点,不计空气阻力,用水平拉力F缓慢拉动小球,小球在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OA绳上的拉力T和拉力F的变化规律是( )
A.T增大,F减小 B.T增大,F增大
C.T减小,F增大 D.T减小,F减小
20.(3分)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两幅照片.该两幅照片拍摄的时间间隔为4×10﹣4s,由此判断子弹的飞行速度约为( )
A.5×10m/s B.5×102m/s C.5×103m/s D.5×104m/s
二、实验题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实验叫做DS实验,DIS由计算机、传感器、和 组成。如图所示为“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的装置图,图中①所示的器材为 传感器。
22.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筋,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两次都要将橡皮筋的结点 (选填“拉伸相同长度”或“拉到相同位置”)。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共点力合成时遵循 定则。
23.如图为“用DIS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通过改变 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进入DS实验界面后,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车,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随后点击“选择区域”,在图线中选择适当区域,计算机就会得出该区域的 。
三、综合题
24.如图,图线①、②分别为物体A、B直线运动的s﹣t图象。
(1)物体A、B各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试分析比较0~t1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
25.如图,光滑水平面AB与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BC平滑连接,AB间距离为20m,质量为2kg的物块在与水平成37°角的拉力F作用下,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运动,2s末到达B点,此时撤去F.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N,求:(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拉力F的大小;
(3)若BC长为30m,试计算分析物块是否能到达C点?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明确单位制的基本内容,知道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其对应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m,kg,s.
【解答】解:J、m/s、米/秒2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kg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速率等都是标量。
【解答】解:A、加速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错误;
B、平均速度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B错误;
C、时刻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C正确;
D、速度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矢量与标量的区别,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矢量;如路程、时间、质量、速率等都是标量。
3.【分析】力的命名一般从两方面命名:①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即根据它作用于物体而对物体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就叫做什么力,如:阻力(对物体产生了阻碍作用)、支持力(对物体产生了支持作用)等;
②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即看力的本身是如何产生的,如:电场力(由于电场而产生的)。
【解答】解:下滑力、动力、支持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命名的,摩擦力是从力的性质角度命名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知道常见的力的命名方式,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和核力等等是常见的按性质命名的力
4.【分析】由速度的定义和可知,两者都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解答】解:由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的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无直接的联系,属于比值定义法,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和时时间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合外力与质量,属于比值定义法,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比值定义法的应用,知道哪些物理量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5.【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实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即经典力学。
【解答】解:牛顿运动定律是实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即经典力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要注意明确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物体。
6.【分析】某同学从宿舍走到教室门口走了400m,用时5分钟,所描述的时该同学的路程和时间。
【解答】解:某同学从宿舍走到教室门口走了400m为该同学运动的路程,用时5分钟即为所用的时间,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时间和时刻,对于相近知识点要注意正确区分,准确理解。
7.【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任何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并且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解答】解: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不仅要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或”字的含义.
8.【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运动员在跳高时,要看人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所以此时人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车轮边缘的速度时车轮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就没有车轮的边缘可言了,故B错误。
C、轮船的大小相对于海洋的大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计算轮船在海洋中的航行速度时,可以忽略轮船的大小,能看成质点,故C正确。
D、研究乒乓球的接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转动的情况,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是很基本的内容,必须要掌握住的,题目比较简单。
9.【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直接求解即可。
【解答】解: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3s内下落的高度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得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0.【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解杆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注意明确杆对球的弹力可以沿任意方向.
【解答】解:小球受重力和杆的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知,小球受到杆的作用力一定与重力等大反向,故杆对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注意明确由于杆的形变可以沿任意方向,故杆对球的作用力可以沿任意方向,故只能根据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求解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11.【分析】马对车的力和车对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马对车的力和车对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F1=﹣F2,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注意不要被加速直线运动所迷惑,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解答】解: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可知乙的加速度较大,速度变化较快。故B错误,C正确。
由于甲乙的速度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甲乙的速度方向关系,也无法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3.【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明确垂直斜面上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支持力大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求得压力大小.
【解答】解: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支持力大小为mgcosα;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大小为mgcosα;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的方法,要注意本题虽然求的是压力,但是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明确支持力大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解压力.
14.【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速度时间图线为倾斜的直线,位移时间图线为抛物线。
【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可知该图线可能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故A正确;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a﹣t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B错误;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是抛物线。故C错误;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知道a﹣t、v﹣t、x﹣t图线的形状。可通过解析式分析各图象的形状。
15.【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再求质点在ls末时的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得,v=2t,所以该质点在ls末时的速度为 v=2×1m/s=2m/s。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时,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速度与时间的公式、位移与时间的公式、位移与速度的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16.【分析】三角形定则是指两个力(或者其他任何矢量)合成,其合力为从第一个力的起点到第二个力的终点。 三角形定则是平面力系求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发展而来,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答】解: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F1,F3的合力为F2,所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2F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力的合成的三角形定则,即有两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同,用矢量三角形求出它们合力的大小,就把第二个力的尾连上第一个力的头,它们的合力就是第一个力的尾指向第二个力的头的这样一个矢量,画出来之后你可以看到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
17.【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由速度公式求解2s时的速度。
【解答】解:由牛顿第二定律火箭加速度为:m/s2=20m/s2;
v=at=20×2m/s=40m/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关键是弄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的计算公式求解加速度,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知道加速度是联系静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18.【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确定物体超重或失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出支持力大小。
【解答】解:电梯在以0.2g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木箱处于超重状态,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mg=ma,解得:FN=1.2mg,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如果没有压力了,那么就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向下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
19.【分析】物体缓慢偏离竖直位置,说明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后找出不变的物理量画出平行四边形分析即可。
【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并合成如图:
因为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故G′始终等于G,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变化。
在物体缓慢偏离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变大,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力F逐渐变大,绳子的拉力也逐渐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受力平衡的应用之一:动态分析,常用的方法是解析式法和画图法,本题应用画图法分析即可。
20.【分析】估算苹果的长度,由图可知子弹的飞行距离大约是苹果直径的2倍,根据求出子弹的飞行速度.
【解答】解:苹果的直径大约为0.1m,则子弹的飞行距离大约是0.2m,
所以子弹的飞行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道当时间极短时,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
二、实验题
21.【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实验叫做DIS实验,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图中①所示的器材为光电门传感器。
【解答】解:DIS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图中①所示的器材为光电门传感器。
故答案为:数据采集器;光电门
【点评】本题考查了DIS的组成和气垫导轨中的传感器,题目看起来难度不大,但容易做错,要多了解传感器的具体应用。
22.【分析】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
【解答】解: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
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故答案为:(1)拉到相同位置
(2)平行四边形定则
【点评】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平时同学们应该加强实验实践,而不是空洞的记忆实验。
23.【分析】本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
【解答】解:本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
进入DIS实验界面后,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车,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随后点击“选择区域”,在图线中选择适当区域,计算机就会得出该区域的加速度和力的图象。
故答案为:(1)改变钩码的数量
(2)加速度﹣力图象(或a﹣F图象)
【点评】好象未涉及到物理知识,但更多的是DIS操作要领,这必须要有熟练的电脑操作为基础。
三、综合题
24.【分析】(1)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纵坐标变化量分析位移关系,由公式比较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1)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0﹣t1时间内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时间相同,由公式可知,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答:
(1)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加速直线运动;
(2)0~t1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关键要明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
25.【分析】(1)由公式xt求出物块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
(2)先由加速度定义式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拉力F。
(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出物块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再与BC比较即可。
【解答】解:(1)从由位移公式得:
解得:vB=20m/s
(2)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a10m/s2
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F=25N;
(3)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a′10m/s2
物体速度减为零所运动的位移大小为:,所以物块不能到地达C。
答:(1)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20m/s;
(2)拉力F的大小是25N;
(3)物块不能到地达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要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2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sC,6m的14圆弧AB、半径r=0,【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