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01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02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03
    还剩4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地理及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天眼”探测范围可达到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为( )
    A.可观测的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若推断某行星可能存在生命,其可能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体积和质量适宜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⑤有液态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⑤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之外的天空,神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我们展示了太空授课,带着全国观众一起“见证奇迹”。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4.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5.读下图,图中信息反映了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 )

    A.气候 B.通信 C.航天 D.磁场
    6.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 图中C所对应的这一天,该地( )

    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7.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如图4)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20年10月23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白露 B.霜降 C.寒露 D.立冬
    8.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30°E B.0°,60°E
    C.30°N,30°W D.0°,120°E
    9.下图表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由南向北排出a、b、c、d四城市的顺序( )

    A.acbd B.acdb C.cadb D.dcab
    10.下图是某次太阳耀斑爆发时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图中四地此时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地球公转由丁向甲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13.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甲

    14.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
    A. B. C. D.
    李老师2020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本次航班飞机起飞时间为1月1日0:15,降落时间为12月31日19:20(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16.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

    17.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纬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B.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C.同一时区内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D.同一时区内位于东边的地方区时比西边的地方区时早
    逆光拍照可使被拍摄物显出有光的轮廓,达到丰富层次,增加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拍摄手段。2019年冬季,某一摄影爱好者在张家口坝上旅游景区逆光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A.5:00 B.10:00
    C.12:00 D.17:00
    19.此时摄影爱好者位于照片中的这一片树林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下图甲、乙是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序号与其对应的时间正确的是( )
    A.①-太古宙-距今38亿年前 B.②-元古宙-距今5亿多年前
    C.③-中生代-距今2. 5亿年前 D.④-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前
    2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22.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前寒武纪( )
    A.是重要成煤时期 B.是重要成矿时期
    C.形成了联合古陆 D.没有生命的迹象

    2018年12月13日,英国某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82.7 km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降低→升高→降低 B.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25.飞船探测到的水汽集中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6.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气和氖气
    C.水汽和固体杂质 D.氮气和氧气
    27.下列对图中①②两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①②两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l90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下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km B.8.5km C.12.5km D.22.5km
    29.a月,高度1. 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宙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30.2014年8月18日11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遥感卫星,该卫星依次经过了大气的
    A.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B.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C.对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D.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甲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A.升高,④增强 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②增强 D.降低,①增强
    32.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33.地冰花也称“霜柱”,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风小、低洼、潮湿而松软的地面,水汽从土壤缝隙向上蒸发产生凇结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图19为“地冰花”示意图, 最容易形成地冰花的时间和天气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夜晚
    C.多云的白天 D.多云的夜晚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34.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35.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海拔(m)
    年日照时数(h)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万焦耳/米²·年)
    拉萨
    29°36′N,91°06′E
    3650
    3007.7
    7339
    广州
    23°06′N,113°15′E
    11
    1906.0
    4711

    36.与广州相比,拉萨( )A.①较大 B.②较大 C.③较大 D.④较大
    37.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五( )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B.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38.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示意图是( )
    A. B. C. D.
    39.下图为四幅冷、暖锋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A. B.
    C. D.
    下图为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41.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沙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4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44.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下图,图中图示时刻(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低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高
    45.下图是2019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阴雨,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018年1月20日是大寒节气,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 ℃至14 ℃。下图为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6.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  ②暖锋  ③气旋  ④反气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7.19日夜间~22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8.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下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

    A.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B.阻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9.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50.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日期 1月1日 1月2日 1月3日
    平均气温 12℃ 0℃ -2℃
    气压(百帕) 1002.5 1005.0 1007.5
    天气现象 晴,1—2级偏北风 中雪,6—8级偏北风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A. B.
    C. D.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此时,小船上的旗帜最可能飘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最可能是白天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 D.②地气温高于③地

    53.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地面辐射最弱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最低
    C.9:00 - 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大气逆辐射不断增强
    D.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此时大气逆辐射最强
    下表为“2020年9~10月北京市一周天气状况”,下图为该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四日的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4.9月29日上午,高一、高二年级的“2020体育嘉年华”因天气原因被迫取消。图中最可能是9月29日天气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5.下列对图中各城市的天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天津、石家庄气压低于周边
    B.乙图中太原风向为西北风
    C.丙图中沈阳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D.丁图中济南风力比太原小
    56.10月10日高一、高二年级举办了“2020体育嘉年华”,小羊同学在朋友圈发了接力赛的照片。14:30看到在美国洛杉矶(34°N,118°W)的好朋友小毛同学的点赞,此时小毛同学所在地处于( )
    A.早晨 B.上午 C.中午 D.夜间

    57.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珠峰精确地“量身高”。据此回答,对于登山队员在登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较低--高层大气层底部 B.冰雪深厚--平流层,多云雨
    C.严重缺氧--海拔高,空气稀薄 D.窗口期短--板块边界多地震
    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白烟”,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来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此后称混合气体),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称为飞机尾迹。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现象取决于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60℃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拍摄的飞机尾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8.1月份,西安(秦岭以北城市)上空飞机尾迹出现频率最高的高度大约为( )
    A.3~4千米 B.8~10千米
    C.14~15千米 D.18~20千米
    59.通常,飞机尾迹层的平均厚度为1~2km,其下限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0.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对霾天气分析正确的是
    A.霾的形成与低层大气稳定及污染物排放多有关
    B.冷锋天气过境会出现大风扬尘,加重霾的灾情
    C.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D.霾的预报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保持通讯畅通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61.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下表)、太阳系模式图(下图)
    行星
    距太阳(地球=1)
    体积(地球=1)
    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
    0.387
    0.056
    2440
    金星
    0.723
    0.856
    6050
    地球
    1.00
    1.00
    6378
    火星
    1.52
    0.15
    3395
    木星
    5.20
    1316.00
    71400
    土星
    9.50
    745.00
    60000
    天王星
    19.20
    65.20
    25900
    海王星
    30.10
    57.10
    24750













    活动一 读上表和上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 错误1. 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参考一表和上图,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读上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三 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选择填空)。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热能 D.重力势能
    (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选择填空)。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 D.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62.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填字母)。
    (2)图中天气系统②是_________(气旋、反气旋),中心气流_________(上升、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入冬以来12月16日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______(填甲或乙)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 (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 (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图。

    (4)上图中B、D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低的是________点。若A、B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图示季节应当是北半球的____(填“1”或“7”)月。
    64.下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晴天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___。
    (2)解释①曲线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12:00,而是出现在14:00左右的原因。
    (3)解释②曲线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分析】
    1.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见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属于总星系,A对,BCD错。故选A。
    2.
    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解题关键。地球存在生命需要适宜的大气,温度和液态水,①⑤正确;体积和质量适宜可以有大气层,②对;对昼夜更替没有要求,温度适宜即可,③错;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适宜生命存在,④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相关知识。

    3.C
    4.A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太阳活动中的耀斑暴发,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导致地球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地球短波通信,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C对。云雾、流星、太阳辐射对通信联系影响极小,A、B、D错。故选C。
    4.
    太阳活动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A对。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与流星雨现象无关,B错。黑子、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错。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D错。故选A。
    【点睛】

    5.A
    【详解】
    读图可知,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与70°N~80°N之间的12个观测点的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变化周期相似,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降水是气候要素,因此该图反映了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具有明显影响,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

    6.B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C处于9月23日至12月22日之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位于南半球,此日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因此当地不可能是夜长最短时日,A错误;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旗杆影子长度为0,当然影子最短,B正确;南半球各地大多气温最高时出现在1月或2月,而图中C所对应的日期为12月22之前,此日当地气温不会是最高,C错误;太阳活动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该地此日不一定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D错误。故选B。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相邻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5天。2020年10月23日是9月23日以后1个月,即接近秋分日之后的第2个节气,图中显示,秋分日之后的第2个节气为霜降,因此2020年10月23日最接近的节气是霜降,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8.A
    【详解】
    图中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以判断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侧视图一般跨经度180°,图示区域被经线等分为6等份,因此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30°,图中晨线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60°,应为60°W,时间为6时(昼夜等长时的日出时间),可以推出12时的经线为30°E,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30°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9.C
    【详解】
    12月22日为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白昼时间大致从北向南增加,南、北极圈以内分别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图中a城市昼夜等长,表明a地位于赤道;图中b地昼长为0,出现极夜现象,表明a地位于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图中c地昼长长于12小时,即昼长夜短,表明c地位于南半球(0°~66.5°S之间);图中d地昼长短于12小时,即昼短夜长,表明d地位于北半球(0°~66.5°N之间)。由此判断,四城市由南向北排列顺序是c、a、d、b,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10.C
    【详解】
    太阳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度大,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昏线上,乙地和丁地位于黑夜,丙地位于白天,且正是正午,太阳活动抛撒出的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更容易影响丙地上空电离层,因此图中四地此时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丙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11.D
    【详解】
    读图①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应为北半球夏半年,日期应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图中显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应处于近日点,应为1月初,两个信息得出的日期相左,因此该示意图不正确,①不符合题意;读图②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或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附近,图中显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应处于近日点,应为1月初,两个信息得出的日期相似,因此该示意图正确,②符合题意;读图③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或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附近,图中显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应处于远日点,应为6月初,两个信息得出的日期相左,因此该示意图不正确,③不符合题意;读图④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或北回归线附近,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附近,图中显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应处于远日点,应为7月初,两个信息得出的日期相似,因此该示意图正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12.B
    13.A
    【分析】
    12.
    读图可知,地球在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节气应为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图中丁应为春分日。地球公转从丁向甲运动过程中,即从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吃月饼,共庆团圆,表示中秋节,应在农历八月十五,一般在9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A;荡秋千,踏青插柳,表示春季,一般在3~5月,在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B符合题意;放鞭炮,守岁迎春,表示春节,一般在1、2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C;望双星,鹊桥相会,表示农历七月初七,一般在8月份,不在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排除D。故选B。
    13.
    根据图中直射点位置判断,甲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日,丙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推断,丁应为春分日,乙应为秋分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说明直射点向南移动,由此推断,此时应处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即图中甲、乙之间,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
    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
    14.B
    【详解】
    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向左偏,北岸侵蚀,南岸沉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5.B
    16.D
    【分析】
    15.
    由材料可知,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1月1日0:15,而飞机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为12月31日19:20,旧金山属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了16个小时,当飞机到达旧金山时北京时间为1月1日11:20,经计算可知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11小时,B正确。故选B。
    16.
    上海属于东八区,旧金山属于西八区,旧金山时间比上海时间晚16个小时,因此造成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即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了两地日期差异,D正确。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A错误。与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和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无关,BC错误。故选D。
    【点睛】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用减法;一个东经,一个西经,用加法。)
    17.B
    【解析】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即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B正确,AC错误;同一时区公用一个时间,为该时区的区时,D错误。故选B。

    18.D
    19.C
    【解析】
    18.读图可知,该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为日出或日落时刻,此时为冬季,张家口昼短夜长,不可能5:00日出,因此为17:00日落时刻,10:00和12:00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不在地平线上,故D对。
    19.由上题可知,此时张家口为冬季日落,因此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此时摄影爱好者位于照片中的这一片树林的东北方向,故C对。

    20.B
    21.D
    22.C
    23.B
    【分析】
    20.
    从①到⑤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距今40亿年-25亿年)、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亿年)、古生代(距今5.4亿年-2.5亿年)、中生代(距今2.5亿年-0.66亿年)、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据此判断B正确。
    21.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的出现揭开了生物进化过程中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D正确。
    22.
    古生代出现了鱼类和两栖类,而中生代爬行类出现,说明古生代(即图中的③时期)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发展,C正确。
    23.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前寒武纪不是重要成煤期,A错误。前寒武纪形成了众多矿产,是重要成矿时期,B正确。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C错误。前寒武纪出现了生命迹象,D错误。故选B。
    【点睛】
    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4.B
    25.A
    26.C
    27.C
    【分析】
    24.
    该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km的高度,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化的规律可能是升高→降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飞船探测到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的水汽含量很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为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氧化碳和臭氧、氩气和氖气、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组成成分,但不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
    图中①层是对流层,随纬度增加而变薄。①②两层划分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変化。①层大气位于大气圏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切。D②层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

    28.B
    29.B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28.1月份南极为夏季,气温较高,b月气温线为1月气温线,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层顶部位于气温往上开始增加的位置,读图可知为5~10km之间,B正确。
    29.对流层的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近地面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地面气温低,B正确。太阳辐射不是影响因素;冬季冰架不会融化消耗热量;冰面反射太阳辐射会增加大气温度。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0.A
    【分析】
    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详解】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随高度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卫星发射依次经过了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选A。

    31.D
    32.B
    【分析】
    31.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尘埃颗粒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温度降低,D正确。气温降低,排除AB,逃逸到太空的大气辐射②减弱,排除C,故选D。
    32.
    臭氧总量减少不会导致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不符合题意,A错。臭氧总量少直接导致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少,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故B正确。酸雨和臭氧总量减少无关,C错。臭氧总量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则地面吸收的热量多,则地面辐射强度增加,D错。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33.B
    【详解】
    题意表明,地冰花是地表温度迅速降到零度以下时,会使土壤缝隙向上蒸发的水汽产生凝华现象,因此降温迅速的天气有利于水汽凝华。晴朗的白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升温明显,不利于水汽凝华形成地冰花,排除A;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有利于地冰花形成,B符合题意;多云的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升温幅度不高,但不会迅速降温,不利于地冰花形成,排除C;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夜晚降温慢,气温不低,不利于地冰花形成,排除D。故选B。
    【点睛】


    34.B
    35.B
    【分析】
    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4.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9时~10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B选项9时,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6.D
    37.D
    【解析】
    36.
    读图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②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拉萨比广州的地势高,空气比广州的空气稀薄,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多,D正确,C错误。拉萨空气稀薄,云量少,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小,A错误。拉萨比广州的纬度高,②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小,B错误。故选D。
    37.
    拉萨成为“日光城”,是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这主要与拉萨地势较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有关,D正确。与太阳的距离远近相差微小,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A错误。旅游业发达,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B错误。拉萨所处的纬度并不高,C错误。故选D。
    【点睛】
    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A
    【分析】
    考查天气系统。
    【详解】
    气旋为低压中心,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气流上升,BC错误。南半球则风向向左偏,形成顺时针的水平气流,A正确,D错误。故选A项。
    39.A
    【详解】
    题意显示,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表明冷、暖气团性质决定当地的气温高低。根据锋面符号判断,A图为冷锋天气系统,A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选项A符合题意;B图为冷锋天气系统,B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C图为准静止锋天气系统,C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选项C不符合题意;D图为暖锋天气系统,D地位于暖锋的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40.D
    41.C
    【分析】
    40.
    由图中锋面符号和位置判断,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变化趋势是冷→暖→冷,A错误;读图可知,②处气压高于1010百帕,③处气压等于1010百帕,④处于气压小于1010百帕,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压变化趋势大致是由高→低,B错误;②处位于冷锋后,有可能有降雨,③处位于冷锋前,多晴朗天气,④处位于暖锋前,可能有降雨,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降雨变化情况是雨→晴→雨,C错误;读图并结合风向相关知识判断,②处于风向为西北风,③处风向西南风,④处风向为东南风,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变化大致是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正确。故选D。
    41.
    从经纬网可看出,虚线范围处于冷锋附近,位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材料信息表明,时间为3月份,正值春季,空气干燥。冷锋过境时风力强劲,容易出现沙尘天气,C正确;虚线范围内,部分区域位于暖气团一侧,排除A;此时为春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空气干燥,很难出现强降水天气,排除B;读图可知,虚线范围内大多处于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中,不是高压系统控制,排除D。故选C。
    【点睛】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42.B
    43.C
    【分析】
    42.
    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3.
    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44.D
    【详解】
    图中①处位于②处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温①比②低,A错误;读图可知,海洋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判断,海洋此时气温较高,即②气温高,陆地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面气压高,陆地此时应气温较低,即③气温较低,B错误;图中④位于③ 之上,海拔较高,因此气压③比④高,C错误;读图可知,①与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①处等压面下凹,④处等压面上凸,因此④比①气压高,D正确。故选D。
    【点睛】

    45.A
    【详解】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根据锋面符号和锋面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冷锋附近(冷锋锋后),受冷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A正确;根据锋面符号和锋面位置判断,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天气应是雨过天晴,B错误;丙地位于高气压中心附近,受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错误;丁地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力并不强,无明显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A。
    【点睛】


    46.A
    47.D
    【分析】
    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6.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1月19日)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A正确。
    47.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地距离19日夜间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的距离最远,说明其推进速度最快,所以D正确。
    48.B
    【详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为本题主要考査点。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柑橘穿上“羽绒服后,寒潮来临时,地表降温明显,热量较少,“羽绒服可有效阻挡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流失,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B选项正确。“羽绒服"(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影响较小,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49.D
    【详解】
    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50.A
    【分析】
    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
    【详解】
    从天气变化过程资料中可知,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分别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读表中数据可知,气象站位于冷锋前,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故A正确;B图中气象站位于暖锋后,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B错误;C图中气象站位于反气旋前方,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C错误;D图中气象站位于冷锋后,不符合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的变化过程,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冷锋前和暖锋后为暖气团控制,冷锋后和暖锋前均为冷气团控制。暖气团控制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51.D
    52.A
    【解析】
    51.图中①、③两地等压线向海拔低处凹,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两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与之相反,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北向南,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进而可推知旗帜飘向西南方向。故D正确。
    52.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知,图中①地为陆地,等压线向低处凹,②地为湖泊,等压线向高处凸,根据等压线“高凸低凹”规律判断,①③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
    A、①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该时应该为夏季或者白天的温度分布状况。故A正确。
    B、①为低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B错误。
    C、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
    D、③地近地面受低压控制,②地近地面受高压控制,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此时③地气温高于②地。故D错误。
    53.D
    【详解】
    读图可知,1:00 -2:00降温幅度是最大的,其原因应是地面辐射损失能量多,而不是地面辐射弱,A错误;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大气能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大气温度变化比地面要迟一些,此时地面温度并不是最低的,B错误;9:00 ~ 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与大气逆辐射增强关系不大,C错误;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此时大气辐射最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处于最强时刻,D正确。故选D。
    【点睛】


    54.C
    55.D
    56.D
    【分析】
    54.
    C项,丙天气图下北京处于冷锋控制,形成降水天气,符合天气预报。故C项正确。A项,甲天气图北京处于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故A项错误。B项,乙天气图北京位于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故B项错误。D项,丁天气图北京位于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55.
    D项,丁图中太原地区的等压线更为密集,风力更大。故D项正确。A项,甲图为高压系统,天津、石家庄气压比周边地区更高。故A项错误。B项,风向高压指向低压再加上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可知太原的风向为东南风。故B项错误。C项,丙图中沈阳受冷锋影响,处于冷锋过境时,受上升气流影响,可能为阴雨天气。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56.
    我国采用东八区区时,洛杉矶采用西八区区时,两地时间差为16小时,我国为14:30,即洛杉矶为22:30,又因为洛杉矶采用夏令时,即手机显示时间为23:30。故此时小毛同学所在地处于夜间,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地方时与区时的相关知识。
    57.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査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珠峰岩面海拔8844.43米,对流层约12千米,因此珠峰位于对流层,海拔高,气温较低,A,B错误。海拔高,空气稀薄,严重缺氧,C正确。峰顶大气不稳定,多大风、云雾、降雪,天气多変,登顶窗口期短,地震不是导致窗口期短的原因,D错误。故选C。
    【点睛】


    58.B
    59.B
    【分析】
    58.
    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只有当环境温度在-41°C~-60°C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1月份,秦岭月均温0°C左右,西安位于秦岭北侧,月均温稍低于0°。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每千米温下降6°C,可计算出1月西安上空7~10千米的高度温度为-41°C~-6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9.
    根据材料中关于飞机尾迹形成的温度条件可推测,夏季,近地面温度最高,飞机尾迹层的下限高度最高,冬季反之,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
    60.A
    【详解】
    雾霾形成成因主要有: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A正确。冷锋过境,由于气团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大,往往形成大风、云雨雪等天气,大风天气有利于扩散稀释扬尘,B错误。在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雾霾天气多发,但农村地区,工业欠发达,所以,城市的雾霾比农村重,C错误。雾霾使得能见度差,加强预报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减少,但是对通讯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
    雾霾形成成因主要有三:①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②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61.(1)错误1. 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 改正:各自的椭圆轨道 错误2. 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改正:公转方向相同 错误3. 原文: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改正: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 错误4. 原文: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千米 改正:日地平均距离约 1.5 亿千米
    (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
    (3)A
    (4)AC
    【详解】
    (1)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地球公转规律可以找出原文的错误。如八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按照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故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选A。
    (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③地球上有液态水。④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据此选AC。
    【点睛】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1.宇宙环境条件
    条件类型
    影响
    宇宙环境
    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特征,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条件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并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2.自身条件

    62.B 气旋 上升 阴雨 甲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解】
    (1)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①处为为高压中心,大气向外辐散,且向右偏,A错误,B正确。②处为低压中心,大气向内辐合,C错误,D向左偏,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②处气压低于四周,为低压中心,②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气旋过境时,由于中心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易成云致雨,所以常出现的天气是阴雨天气。
    (3)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为冷锋,甲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为冷锋;乙冷气团回转,为暖锋,故与甲相符,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转晴。
    63.(1)冰块
    (2)热力 D
    (3)甲
    (4)B A 7
    【详解】
    (1)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空,使香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
    (2)这个实验验证的是由于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热流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3)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所以甲图正确。
    (4)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地气压高于D地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即A点气压低于B地。夏季陆地海洋气温高于海洋,北半球的7月为夏季。
    64.(1)①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是地面辐射。地面靠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当地正午12:00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需要一个过程,然后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因大气吸热增温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
    (3)②代表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阴天云层较厚,且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所以气温较高,故阴天昼夜温差较小。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详解】
    (1)图中表示晴天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①,晴天大气密度低,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气温高,晚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小,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原因:近地面大气吸收不了太阳的短波辐射,而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太阳辐射最强是地方时12:00,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由于地面增温和大气增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
    (3)②曲线代表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日变化幅度较小。原因:阴天大气密度大,云层较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密度大,大气逆辐射强,补偿给地 面的热量多,地面气温不会太低,所以阴天昼夜温差较小。
    【点睛】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精品解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共2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9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